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橄榄绿”来到荒地村

2019-02-26 01:38:48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时值严冬,天山脚下,天寒地冻,听闻村里深井打通冒水的消息,托万克荒地村78岁的老人阿卜力兹·斯依提心头温暖如春。托万克荒地村是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的一个行政村,属“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是地方脱贫攻坚的一块“硬骨头”。

“习近平总书记讲过,‘部队要在完成好军事任务的同时,积极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勇于承担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协助地方做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工作。’”武警新疆总队政委王爱国说,党中央吹响脱贫攻坚号角,边疆武警官兵就要迅速行动起来。

去年初,一支身着“橄榄绿”的脱贫攻坚小分队闪动在托万克荒地村的田间地头,和村民经过一周的促膝长谈后,村里的贫困面貌和致贫原因渐次清晰。

几十年来,这个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的国家级深度贫困村,水与旱的纠葛,从未停止过。村北是从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一路奔流而来的托什干河,南边是连通着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山丘与荒漠。生机与荒芜,被这一村分隔。

为了保障村民吃水,2000年前后,乌什县终于让自来水贯通全村。但随着城乡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生活用水的增加。“从3月到6月,经常就是白天停水,晚上来一点点”,村民玉苏普家新买的洗衣机只能偶尔用用。而全县管线的升级还要再有两年才能完工。打一口穿过岩土层的深水井,成了唯一的办法,但100米以上的深度意味着几十万的资金。村民没有这么多资金。

“橄榄绿”来了,没让荒地村失望。在走访了解村里的致贫原因和81户贫困户生活状况后,武警总队与托万克荒地村签订了脱贫攻坚共建协议,一笔180万元扶贫专款也落在了这里。

“一年全面铺开、两年巩固提高、三年实现脱贫”“一口井、一段路、一座桥、一套村民小组文化活动设施、一个林下养殖区”,脱贫攻坚计划精准把脉荒地村。去年底,武警官兵帮扶的第一个项目落地见效,村里的机井打通冒水。“太好了!这是我们几十年都没能解决的问题。有了这口井,既可以满足全村人的自来水供应,又可以满足村里农田的灌溉。”村党支部书记艾海提·尼亚孜脸上挂满了喜悦。

水的问题解决了,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彻底让荒地村旧貌换新颜,一段路、一座桥的帮扶项目也相继招标,村民们听说后都高兴得合不拢嘴。

去年秋,武警总队还派出了“送医、送法、送文化,共建、共育、共保稳定”的“三送三共”小分队,为村民们免费看病送药,普及法律知识,在送去党的民族政策和关怀的同时,还为村民表演了文艺节目,满足了大家伙儿精神上的需求。然而,最让大伙儿开心的要属武警官兵为他们援建的一套村民小组文化活动设施。“以往,冬季农闲时大家除了看电视,就是聚在村头一起晒太阳。”29岁的玉苏普回忆起过往说,“如今,有了这些文化设施,我们生活变得充实多了。”

农民夜校办起来、文化活动开展起来、麦西来甫跳起来……村民的生活一天天在发生变化。眼下,林下养殖区项目也启动了。听闻消息,阿卜力兹老人热泪盈眶:“‘热合买提’‘热合买提’(维吾尔语:谢谢),有了你们,明天的日子,好得很!”(张银博 端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