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军嫂故事:“你做国家的脊梁,我做咱家的脊梁”

2019-01-31 23:33:51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原标题:穿越大半个中国来看你

到了,终于到了!

车还没停稳,3岁的莫书颖就跳下车,一头扑进北部战区陆军某旅清河口边防连排长莫文龙的怀里。军嫂林敏茹也紧跟着下车,她麻利地打开行李箱,掏出从家里带来的橘子、桂圆分给连队的战士们。

天上飘着雪花,中蒙边境上的这个边防连队驻地的温度降到零下18摄氏度,但莫文龙的心里暖洋洋的,他一手抱着女儿、一手拉着妻子往家属房走,脸上全是笑容。

这天是1月15日,清河口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雪,清河口边防连迎来了今年第一位来队家属。

这次相聚来之不易。4天前,林敏茹带着女儿,拉着半人高的行李箱,从广东肇庆市德庆县悦城镇荔枝村老家出发,一路乘汽车、转火车,历时4天4夜,纵穿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北京、山西6省1市,横穿半个内蒙古,行程4000多公里,终于来到了丈夫驻守的边防连队。

“我走过的最远的路,就是来看你”

半年前,得知丈夫莫文龙要去离连队18公里的哨所任哨长,林敏茹第一次认真回忆了两人的“恋爱结婚路线图”——初见时,两人读同一个高中,近在咫尺;恋爱时,莫文龙在合肥读军校,两人相距1400多公里;结婚时,莫文龙军校毕业回到老部队驻地内蒙古额济纳旗,两人相距约3700公里;后来,莫文龙主动申请去了最偏远、最艰苦的清河口边防连,两人相距4012公里。如今,又多了18公里。

她突然好奇起来,在搜索引擎里输入“我国南北最远距离”,发现从我国最南端的南沙群岛曾母暗沙,到最北端的黑龙江省漠河,距离是5500多公里。

这次来内蒙古之前,林敏茹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广州。当得知很少出远门的女儿要带着外孙女去探亲,对4000多公里没啥概念的父母找来地图,一看吓一跳,“这简直就是穿越整个中国啊!”

林敏茹查了下机票,太贵舍不得,她决定全程坐汽车和火车硬卧。在丈夫的指导下,她有了具体的“路线图”:1月11日出发,荔枝村(农用车,10公里,20分钟)——悦城镇(班车,45公里,约1小时)——肇庆市(火车,C6874,1小时28分)——广州(火车,K600,40小时13分)——呼和浩特(火车,K7911,15小时57分)——额济纳(汽车,300公里, 4个半小时)——清河口。

就这样,1月11日一大清早,带上丈夫爱吃的桂圆、防冻伤的护肤品,装上一大袋给连队官兵准备的橘子,林敏茹领着女儿出发了。

在肇庆开往广州的城际列车上,林敏茹有点紧张。按计划,这趟车到达广州是14点23分,而自己要赶上15点02分发往呼和浩特的火车,中间只有41分钟。

火车还没到站,她就招呼女儿早早来到车厢门口,一开门,母女俩第一个下车。火急火燎地出站后,她们赶紧去排队取票。前面几名乘客见林敏茹拉着个大箱子,又听说是军嫂,都主动让她先取票。拿到票,母女俩一路小跑赶去进站口,就在这时,林敏茹被人踩了一脚,一只鞋子飞出老远,她也顾不上形象,立刻一蹦一跳地去找鞋子。

广州开往呼和浩特的火车路上要1天多,女儿没坐过那么长时间的火车,加上人来人往、一路颠簸,打小乖巧的她不吃不喝、哭闹不止,林敏茹抱着她在狭小的过道来回踱步。坐了40个小时的火车到达呼和浩特时,林敏茹觉得整个人都要散架了。

这时探亲的旅途刚过了一大半,接下来去额济纳还要再坐16个小时火车。到了额济纳,出站后林敏茹感觉寒风凛冽,温度降到零下14摄氏度,她们从肇庆出发时气温是18摄氏度,这里与老家温差有32摄氏度。林敏茹感觉浑身无力,只能先在旅招待所住下“养精蓄锐”。

1月15日清早,母女俩坐上旅里的越野车朝目的地清河口边防连出发。下了高速公路,汽车驶进磕磕绊绊的“搓板路”,林敏茹一路颠簸着透过车窗看到,名字很美的清河口,既没有河也没有水,满眼都是寸草不生的黑山头和茫茫无际的戈壁滩。

听驾驶员说,以往额济纳到清河口300多公里全是搓板路,清早出发,天黑才能到。连队一位老指导员已有身孕的妻子,就是因为这条路的颠簸,到家就不幸流产了,至今都没能再怀孕。

当地流传着“过了贺兰山越走越心酸,来到清河口扭头就想走”的说法。这里冬天奇冷,夏天酷热,春秋天沙尘暴肆虐,4年前,最后一名牧民也搬离了清河口。

4个多小时后,越野车停在了连队门口,林敏茹一家三口终于团聚了。

“我走过的最远的路,就是来看你!”看着疲惫不堪的妻女,莫文龙也心疼不已。

夜里,窗外呼啸的寒风,林敏茹静静听着莫文龙讲戍边故事。讲他的连长、班长如何扎根清河口,讲烈士张良关键时刻把救命水让给战友,自己却长眠在了边关……令她诧异的是,丈夫的故事没有孤独和忧伤,只有报效祖国的热血与豪迈。末了,莫文龙说,对一名边防军人来讲,青春就是坚守。

她突然有些心疼丈夫,在这片离玉门关还有数百公里的戈壁荒漠,在这块连胡杨都很难存活的“生命禁区”,他一干就是10年。

“你要做国家的脊梁,我就做咱家的脊梁”

2009年入伍季,站在队伍里,身高刚1米70、体重68公斤的新兵莫文龙,显得有些孱弱。

人高马大的新兵班长很不情愿地把他领回班里。新兵连第一次摸底测试,莫文龙5项测试4项不及格。班里来了个“后腿兵”,班长心里十分焦虑。

然而,班长渐渐发现这个兵有点不一般。仰卧起坐、俯卧撑、引体向上……别人做100个,他咬着牙做200个;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绕着营区跑;中午不睡觉,他还在跑;晚上熄灯后,他继续跑……新兵下连考核,莫文龙成绩全部是“优秀”,让班长大呼“想不到”。

更令人想不到的还在后头。

为了练好枪法,莫文龙更是下了苦功夫。头发丝穿针、筷子夹玻璃球……为了练眼功,莫文龙有一回在同一粒米上穿了6个孔。

凭着刻苦训练的劲头,莫文龙夺得了全连第一、全团第一。后来,他参加内蒙古军区侦察兵比武,夺取400米障碍和射击两个第一,荣立二等功并顺利提干。

2014年盛夏,额济纳地表温度几近爆表,训练拼命的莫文龙中暑晕倒。那时还是女朋友的林敏茹,从视频中看到醒来后的莫文龙两手全是血泡……

深受触动的林敏茹也许就是从那天起下定决心:莫文龙要做国家的脊梁,那我就做他家的脊梁!

公公、婆婆身体不太好,孩子还小,林敏茹每天忙得陀螺一样:早上6点开始,她一天的“战斗”就打响了,买菜做饭、送女儿去幼儿园、陪公公婆婆去医院、去单位上班……

2017年8月,莫文龙正全力备战上级组织的比武,这时父亲却突然病倒,为了让莫文龙安心比武,林敏茹思来想去,咬牙从工作了四五年的灯饰厂辞职,回家专心照顾老人。

20天的精心照料,老人病情逐渐稳定。莫文龙也在比武中夺得总分第一,再次荣立三等功。

后来,为补贴家用,每天安顿好老人和孩子,林敏茹就赶去夜市摆摊,卖些衣服和鞋子。运气好的话,一天能有百十元收入。

家里有林敏茹这样的脊梁,莫文龙这个当年的“落伍者”早已成为“领跑者”。一次,中蒙联合组织边境演练,莫文龙带队进行打击非法越境、持枪狩猎等课目演示,全程处置得当、动作利落,引得蒙方大为赞赏,专门给他颁发了荣誉勋章,莫文龙也成了远近有名的“边防通”。

“我爱这里的界碑,那上面镌刻着使命和庄严”

当初结婚时,力劝林敏茹三思的闺蜜后来曾问她,做边防军人的妻子幸福吗?

林敏茹说:“幸福。”她喜欢石头,每次边防巡逻,看到漂亮的小石头,莫文龙都会捡起来,有的还被他串成精美的手串、项链。如今,黑的、白的、红的、黄的……50多枚各式各样的石头摆满了林敏茹的梳妆台。

当然,林敏茹尝过军恋的甜蜜,也领教过它的残酷。

去年5月底,林敏茹父亲突发中风,女儿也发烧感冒,一老一小住在同一家医院,这可忙坏了她,“楼上楼下跑,看着这个还惦记着那个,人都快分裂了。当时想,莫文龙在身边,能搭把手该多好!”

有一次,和战友聊到家里,甘心在“生命禁区”喝苦水、斗风沙、受煎熬的莫文龙眼圈红了。他说,最亏欠的是妻子,相恋4年,结婚4年,他们团聚9次累计不过180天……他们的恋爱成婚史可谓边防军人家庭的缩影。

来队第三天,林敏茹听到一个关于相思树的故事。

千里边防线上的三角山哨所,老连长李相恩带队巡逻,途中遇到山洪,紧要关头他拼尽全力推开战友,自己却被湍急的河水卷走,长眠在哈拉哈河。妻子郭凤荣闻讯赶来,她抱着两岁的儿子,瘫坐在哈拉哈河畔,彻夜长哭。离别前,郭凤荣在哨所栽下一棵树。

“这树就像母亲在那儿站着,在守望父亲归来!”一晃26年过去,2010年9月,未曾再嫁的郭凤荣病逝,按照遗愿,儿子将她的骨灰撒入哈拉哈河。

这个边防军人的凄美爱情故事被改编成了音乐剧《相思树》,来队10天时间,林敏茹已经在电脑上看了三遍。

随着年关将近,这两天清河口边防连又迎来两位军嫂。

1月28日上午,连队官兵去野营拉练,3名军嫂围在一起聊了起来。谈及以后,林敏茹说,“我一个女人在家,上有老下有小的,有时是真不容易,可莫文龙喜欢部队啊,自己苦点累点也得支持他,谁让咱嫁给了边防军人!”

北疆冷月寒,边关风雪大,但炽热的爱会把所有的坚冰融化。正如那部音乐剧《相思树》中唱的,“我爱这高高的哨塔国旗迎风展,我爱这里的士兵兄弟朴实又乐观,我爱这里的界碑,那上面镌刻着使命和庄严……”(付晓辉 齐兆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