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实战化比武 导弹旅团长们尝到了啥滋味

2019-01-17 23:57:51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1月11日至13日,火箭军导弹旅团长比武拉开战幕,3天里,数十名大校、上校军官同台竞技、激烈比拼,一次次近似实战的考验,让这些平时只考别人的导弹旅团长们尝到了别样的滋味。

考出了“兵味”

1月12日零时,在火箭军武汉指挥学院的一幢教学楼里,一场无声的“战斗”刚刚结束。

这场“战斗”是火箭军导弹旅团长比武的一个课目,已经连续进行了16个小时。课目完成后,参考的旅团长们陆续从一间间封闭的赛场走出来,他们脸上略显疲惫却精神抖擞,仿佛打完一场大仗得胜而归。

“考场就是战场,上了战场都是战士,对领导决不能降低考核要求。”考核裁判长、火箭军武汉指挥学院教授吴勤说。

参加此次比武考核经历的艰辛,只有参考的旅团长们自己最清楚。旁观者能明显感受到的是,这些导弹旅团长的“中军帐”与以往相比大不一样——没有作战参谋和任何帮手,原本指挥“千军万马”的旅团长,第一次显得如此“孤单”。

走进这些封闭的赛场,就会看到每个参考者前面只有两张长桌,一张摆放着硕大的作战地图,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地名、地势,等待着他们去排兵布阵;一张摆放着一台普通的笔记本电脑,里面只有给定的想定条件,电脑的U盘接口、网络接口都贴着封条,作战文书一片空白,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比武考题是全新的,从不同部队、院校和蓝军抽调人员,全封闭式出题;作战想定条件是全新的,都是紧贴作战任务而来,大多是复杂条件下的环境、极限条件下的特情。

考核间隙,笔者来到旅团长们的住地发现,这次所有参加考核的旅团长住的都是学员宿舍、吃的是学员食堂。

“和平时期的比武场和演训场,是最接近未来战场的地方。”负责组织考核的火箭军参谋部训练局领导介绍说,就是要从一点一滴抓起严起,决不能将和平积弊带进考场。

为了迎接这次大考,旅团长们都做了不少功课。前不久,刚被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军备战标兵个人”的某新型导弹旅旅长姚文山,一个多月前就开始备战比武,每天都坚持负重跑上几公里。

相关课目比赛期间,每个参考者都全时封闭,餐食也是送到赛场上。有的旅团长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抓紧分秒时间,把各项进度往前赶。

某导弹旅旅长王明才的作战图纸上,除了各色标记符号,还贴上了许多纸条,上面写有各种附记、图例、计划和表格。其他导弹旅团长也都是这样,每个人都尽量把作战规划做得更全面、更精准。

考出了“汗味”

导弹旅团长是执掌大国长剑的一线指挥员,是带兵打仗的“领头雁”,其指挥筹划能力高低,决定着一支部队战斗力水平的高低。

笔者在现场看到,此次比武的手段、方法和内容与过去相比,有很大创新。

“考官”变“考生”,每个参考者都感受到了巨大压力。尽管受考的旅团长100%组织过实弹发射或演习任务,但面对诸多刁钻的“敌情”,持续高强度体力和耐力的比拼,谁都不敢丝毫懈怠。

接受考核的导弹旅团长来自不同类型导弹部队,有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还有的来自执掌新型“撒手锏”武器的新兴作战力量。比武中,考核组将参赛对象按照部队担负的任务进行分组,合理设置考核课目,突出检验和提高指挥手段应用、敌情我情判断、战场环境分析、应急应变等综合能力。

在内容安排上,既有在临机导入补充想定、情况报告的条件下,实施昼夜连续作战筹划;又有依托野外训练场,连续展开按图行进、战术点标定、核生化防护等课目较量;还有依据作战筹划临场进行个人陈述、特情处置质询答辩等,使比武场处处充满硝烟味儿。

在“指挥应用”阶段进行的“作战筹划”课目比拼,是一场别样的激烈较量。

按序对号入座、核实人员身份、发放想定条件……严肃的考官、紧张的气氛、复杂的特情,让每名参赛的旅团长立即进入打仗的状态。

旅长张正红来自我军第一支巡航导弹部队,他们担负“攻坚拔点、精确打击”的特殊任务,前不久被评为“全军备战标兵单位”。只见他面对一叠作战想定条件,时而认真查看敌情我情,时而在作战图纸上不停标画,时而在白纸上快速记录。

屋外冬雨纷飞,室内气氛紧张。数小时过后,不管是才走上岗位一年多的新团长,还是两鬓点点斑白的老旅长,大多都忙出了一身汗。

室外的考核,更是对这些旅团长们体力和意志的考验。尽管野外考场天气十分寒冷,但笔者在现场看到,全副武装的旅团长们个个被“考”得满头大汗。

走下考场,“东风第一旅”旅长王锡民说,这样的比武既比体能更拼谋略,练了身子、强了脑子。

考出了“战味”

“考题设置确实是高水平,给我们营造了一个非常复杂的战场环境。不断出现的新情况,让我们感受到了实战化练兵的新要求。”采访中,不少旅团长道出了这次比武的感受。

“军事共同基础、标绘决心图等考核课目是这次新增加的内容,以达到全面考核一线指挥员的指挥筹划能力和能打胜仗素质的目的。”火箭军指挥学院合同战术系教研室主任曾虎介绍说。

坚持以战领训、以比促训是此次比武考核的最大特点,在突出作战指挥核心能力的同时,注重多内容连贯考、多技能综合比,采取“指挥、技术、保障融合考,体能、智能、技能连贯比”的方式,检验提升导弹旅团长的综合能力素质。

“火箭军旅团级指挥员在未来战场上的作用愈加重要,他们必须准确领会作战意图,坚定果敢迅速定下作战目标,并进行摆兵布阵。”火箭军十大“砺剑尖兵”、某团团长张增辉告诉笔者,这次考题设置贴近实战,不仅体现在突出主战,也全面考察指挥员组织筹划和指挥能力。

为提升比武“含战量”,火箭军机关专门从战区、院校等单位遴选具有重大演训经验、精通战役战法的名师专家和作战指挥教学骨干组成考官队伍,紧贴实战设置比武课目。

“临近发射阵地以东300米方向突发森林火灾……请以旅长身份处置”“机动途中弹体运输车故障”“战斗发射过程中遭遇雷暴天气”……这是笔者在特情处置课目考核大屏幕上看到的一组危急情况设定。

等旅团长陈述完自己制订的方案后,几名考官又分别提出了数个与特情处置相关的问题,既有导弹部队作战技术层面的,也有战术战略应用的,紧贴作战任务、作战对手和作战环境,让指挥员们有点应接不暇。

面对专家提出的“现实中从未出现、实战中可能发生”的系列难题,旅团长们需要在20分钟之内作出科学判断,并制订详细的处置方案。

“以前参加过不少比武,但这次让我感触最深,考了综合能力素质,也考了应急应变能力,就像是在实际战场上的比拼,让我找到了能力短板,更增添了忧患、危机和打仗意识。”火箭军“常规导弹第一旅”旅长刘西洋深有感触地说。

眼下,火箭军旅团长考核虽已落幕,但考场外的思考、探讨还在继续,一股带头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的风气,正从考场不断延伸向大江南北的座座导弹军营。(蔡瑞金、邓东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