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从北部战区陆军某特种作战旅看战斗精神培育

2018-12-26 00:28:26 信息来源:解放军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原标题:传承与重塑,那“谜一样的东方精神”

——从北部战区陆军某特种作战旅看战斗精神培育

艰苦训练后的嘶吼,意味着一种精神的“破茧”。马亮 摄

习主席深刻指出,一代一代革命军人正是靠着向死而生的英勇决绝,形成了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伟大气概。

那么一股气,那么一种特有的战斗精神,被我们昔日战场上的对手称之为“谜一样的东方精神”,为中国军人赢得了一种颇富神秘感的尊重。

战斗精神不是枪的附品,不是只在战斗时才有的状态,而是由军人的信念、意志、情感等融合并升华的一种内在力量,直接支配军人行为,进而夺取一切胜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军队实现了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重塑,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站在新的历史框架中理解,传承与重塑“谜一样的东方精神”,是加快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的精神奠基。

“谜一样的东方精神”不是战争年代的“谜语”,而是和平岁月的呼唤,呼唤我们去思考中国军人理解战争、准备战争、驾驭战争的精神维度,思考新时代革命军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从这个意义上讲,战斗精神培育,既是一种进化,又是一种回归。

莫忘了,战斗精神的最终评判,不是谁的表扬、不是谁的吹嘘,而是战场上对手的信服。

话题·和平的重量

●太平岁月改写着价值维度的“元素周期表”,也悄然隐去了战斗精神培育的“靶心”

●“生死置之度外”并非源于“闻战则喜”的亢奋,而是来自对和平阳光的无比珍视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特战一营教导员张鹏从未想过,我军最负盛名的战斗精神口号,会遇到一个“异次元”问题——

“你最难以忍受的事是什么?”一次随机教育,他组织官兵们谈一谈。兵龄8年的战士难忘“背着5支枪爬了4趟12米横索”“20公里武装越野”;而兵龄1年的战士却坦言是:“手机不让随便用”“冬夜里起来站岗”……

“当年轻战士的苦与乐,不在同一个坐标系里,战斗精神培育已不再是‘三点成一线’的简单瞄准射击。”张鹏说。

发生“位移”的何止是苦乐观呢?“现在,有多少年轻人在慨叹自己‘25岁就死了,只是到75岁才埋葬’。有多少青春以‘我做主’的名义挥霍金钱、挥霍时间甚至挥霍生命……”作战支援营教导员任永利接过话茬。

太平岁月改写着价值维度的“元素周期表”,也悄然隐去了战斗精神培育的“靶心”。

我们真的有资格挥霍吗?

特战六连五小队副小队长郭浩飞回忆起维和的日子:一名战友执行任务出发前,家里传来消息,妻子刚进产房……

执勤一路险象环生,最糟糕时,武装分子把他们团团包围,双方剑拔弩张,生死就在一线间……安全返抵营区后,这名战友看到家人通过网络传来的新生儿子的照片,热泪一下就涌出眼眶。

“其实,我流泪是对老婆孩子心怀愧疚,也是为他娘俩感到幸福。在这儿咱们亲眼瞧见了,多少妈妈没能等到自己的孩子呱呱坠地,多少孩子没能等到开口叫‘妈妈’的那天?”一天晚上,战友袒露心声,郭浩飞思绪万千。

“战乱中的生命,脆弱得像镰刀割草一样,手一挥,一片就没了。一次冲突爆发,一个村子甚至一个部落都没了。我们还可以聊选择、聊青春,他们呢?”

归国后休假回家,郭浩飞最强烈的感觉是妈妈做的饭真香,妈妈的笑容是那么温暖。

泰戈尔说:“谢谢火焰给你光明,但是不要忘了那执灯的人,他是坚忍地站在黑暗当中呢。”当我们对和平阳光已经习以为常的时候,可曾想过:今天的安宁生活究竟是怎么来的?

长征,仅雅克夏雪山至黑水途中,就有近万名红军战士倒下,“他们的坟包很快就被雪掩埋了”。在茫茫草地上,红军成建制牺牲是屡见不鲜的事情,“静静地长眠于此的战士成片成堆”。

据权威统计,全长3176公里的川藏公路,修筑时“每前进1公里就有1名战士倒下”。驻防在海拔4500米以上高原地区的那曲军分区,组建50多年来有804名官兵牺牲,平均每个月至少有1人……

“你们的身体还挣扎着想要回返,而无名的野花已在头上开满。”和平的美好,是无数战士用血肉和生命换来的,我们真的没有挥霍它的权力。

郭浩飞说:“为了更多的孩子和妈妈,如果再上维和前线,如果真要打仗,我都义无反顾。”

年轻的官兵身上都潜藏着战斗精神的种子,需要我们去发现和培养。只要我们懂得,“生死置之度外”并非源于“闻战则喜”的亢奋,而是来自对和平阳光的无比珍视。

话题·战争的嬗变

●凝视“后天的战争”,才能辨别“思想河床”上沉积的新与旧

●不轻言“必胜”、不轻言“定律”,是战斗精神最基本的理性

“机器人面对枪林弹雨也毫不畏惧,执行命令更是不死不休,如果战场上和这样的‘终结者’较量,我们的战斗精神优势在哪儿?”

特战三连的一间排房里,代职副连长、清华大学哲学博士吕少德的一句提问,像是扔下了一颗手雷,“炸”得战士们半晌没说话。

新型作战力量的战斗精神是否也应该是“新型的”?“智能化”战争时代军人还需要战斗精神吗?讨论越来越深入,博士和战士都陷入沉思……

凝视“后天的战争”,才能辨别“思想河床”上沉积的新与旧。

战争形态的演变必然呼唤战斗精神的重塑。广义的军事变革,既是充分挖掘信息、智能、隐形、无人等新兴技术对战斗力增长贡献率的过程,更是以新的战斗精神对新型武器装备进行“二次赋能”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战斗精神培育,不仅推动现代战争制胜机理的“物化”,更是加快现代战争制胜机理的“人化”。

一次国际军情学习,官兵们惊讶地发现——

美国陆军决定设置多种形式的近距离搏斗课目,训练军人即兴使用手头上的任何武器,包括木头和石块……被高科技“武装到了牙齿”的美军为什么抡起了“板砖”?

军事学者指出:在复杂的战争中,众多的制胜因素是同时起作用的,表现为一种规律的“群作用”和“场效应”。由于某一因素的实际作用或突出作用,引起战争中某一节点的骤变,进而锁定或扭转战局,最终表现出某种概率和弹性。

一次战史战例研究,官兵们清醒地看到——

解放战争中,华野第十兵团克福州、夺厦门,势如破竹,却在孤岛金门“由于主观指导上对渡海作战的特点和困难估计不足,组织战斗不严密,致使登岛部队9000余人,苦战三昼夜,弹尽粮绝,一部壮烈牺牲,一部被俘。”这是解放战争中我军罕有的一次严重损失,教训深刻。

一名指挥员想得更深: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就是这样一种既确定又不确定的过程。那种“强必胜”“弱必败”“正义必胜”“非正义必败”的说法,不能简单地作为现代科学意义上的战争制胜规律。任何线性的或绝对的描述来概括制胜机理,都是不准确的。

战斗精神的重塑,是让我们的头脑丰富起来,而不是走向简单化。不轻言“必胜”、不轻言“定律”,是战斗精神最基本的理性。

在外军特战训练营拼死创下训练纪录、被授予北约特种部队荣誉勋章的一等功臣吴海燕,曾被外军教官将活青蛙塞进口中,咽下去还能感觉到青蛙在胸腔中扑腾;曾被关在没及脖子的水牢中4个小时,骨头似乎都已经冻酥……

特种兵的训练是残酷的,特种兵的战场更加残酷,然而最残酷的是,你正准备舍死一拼,战斗已经结束——

一次上级组织侦察比武,以复杂电磁环境为背景,信息化装备的操作使用占了所有比武课目的一大半。吴海燕闯过重重难关,却在“敌”强电磁干扰下未能及时传回情报。最后,总评成绩仅排在第11名。

残酷的事实,让场上的特种兵们“惊醒”:单纯靠“一杆枪、一根绳、一把刀”在战场争雄的时代结束了!

只有引导官兵把战斗精神转换为发现未来战争“秘密”的探索精神,只有创造环境机制让官兵全身心投入到思战、研战、能战的努力中,战斗精神才会进一步“落地生根”。

话题·文化的自信

●革命军人拥有了一种对时代、民族、个人的文化命运感,才能直面战场的残酷与冰冷

●传承红色基因、重塑战斗精神,不是“灰烬的守护”,而是“火焰的传递”

“外军进入维和任务区,连续3个月只吃单兵自热食品,我们的官兵能坚持下来吗?”

“模拟战场遇袭,我们大多是扔几个发烟罐,外军却用真实炸药在营区进行‘可控性爆炸’,对战术技能、战斗精神的锤炼有不错效果。是否值得我们反思?”

执行维和任务归来,旅政委章海军坦言,多国军队汇集的维和营区,是一个无声的擂台,也是一个多棱的镜鉴——

“天天听着枪炮声,让人不能不思考,我们的战斗精神培育应该坚守什么、改进什么,面临的考验又是什么?”

基辛格曾惊讶于: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缺乏后勤保障、空中保障,装备是如此之差,为啥没有“打输”?习主席告诉他:“我们靠的是一种革命的战斗精神,我们的战士是不怕你们的,无论拿什么武器,都敢与你们较量。”

从根本上说,崇高的信仰,坚定的信念,是革命军人的文化自信,是我军战斗精神的根基所在。革命军人拥有了一种对时代、国家、人民的文化命运感,才能直面战场的残酷与冰冷。

委内瑞拉“猎人学校”的蛙人训练,要求参训队员在规定时间内,在限定海域设置爆炸装置,期间任何一名队员浮出水面,就意味着任务失败。

当9 名中国队员刚刚潜到 20 米深度,教官突然发难,接连拔掉3 名队员的水下呼吸器,扔向海底。

危急时刻,队长刘晓东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呼吸器塞进战友口中。大家你一口,我一口,9 名队员共用 6 个呼吸器,以高度的信任和密切的配合,终于躲过了“敌人”搜索,成功安装了水下爆炸装置。

考验接踵而来:海中游泳 15000米、连续划舟 12 小时进行渗透行动……

连续一昼夜的水中作业,胳膊、腋窝、膝盖都被潜水服磨破,近乎晕厥的队员们,又被教官要求在冰冷刺骨的海水中浸泡 3 小时,进行抗寒训练。

一支外军代表队无法忍受,提出抗议。而刘晓东和战友们则在水中紧紧抱作一团,齐声唱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歌声并不嘹亮,却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在这些疑惑的目光里,中国队员一直坚持到了最后。担任裁判的美军海豹突击队军官,专门提出为中国军人申报“最佳集体斗志奖”。

文化自信不是沉湎于以往的故事,而是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创出更大的自信。正如列宁所言:“仿佛是向旧东西的回复,但它实质上是和旧东西根本不同,是更高级的东西。”传承红色基因、重塑战斗精神,不是“灰烬的守护”,而是“火焰的传递”。

一次跳伞,武装侦察连连长吴志辉的伞绳和操纵带缠在了一起,带着他打着转,以每秒约50米的速度急坠。

“倘若不是备份伞挂到了电线上,他这条命是捡不回来的……”然而谁都没想到,死里逃生后,吴志辉随即又登上飞机,继续训练。

“当时并不是想做什么惊人之举。”说到这儿,吴志辉顿了顿,“在我们连队的荣誉室里,一直珍藏着11封血书,那是连队先辈在战场上请战时写下的。古来征战几人回,这道理谁都懂,为什么他们义无反顾?这11封血书是我们培育战斗精神的‘镜子’,出征前来读一读,有困惑来读一读,每一次都有脱胎换骨的感觉。”

吴志辉说:“当我再次跳出机舱,降落伞完全张开的那一刻,我感觉我又得到了重生。”

赫尔曼·黑塞说,这世间有一种使我们一再惊奇而且使我们感到幸福的可能性:在最遥远、最陌生的地方发现一个故乡,并对那些似乎极隐秘和最难接近的东西产生热爱。那就是,灵魂的故乡。

这么一股斗志,这么一种与众不同的灵魂、风骨、血性和情怀,永远是人民军队战胜一切敌人的自信与能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