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18招秘诀,让这个旅在和平时期28人立一等功

2018-12-24 23:44:44 信息来源: 解放军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弃身锋刃端”的思考——北部战区陆军某特种作战旅战斗精神培育新闻调查

特战队员进行海上操舟渗透课目训练。李靖摄

这里充满传奇——和平时期有28人次荣立个人一等功,是唯一被中央军委记集体一等功的特种部队。

这里充满挑战——300多个训练课目中,一半以上是险难高危课目,曾创造全军军事训练12项纪录。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刀尖上的舞者”,只不过是一个浪漫的比喻。透过辉煌,凝视沙场,风险岂是平常事?哪一次胜利不是生死缝隙中摘下的果实,哪一名战士没有鲜血流淌后凝结的伤疤。

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勇往直前?这样的力量又从何而来?

跨越胜利的刀锋,我们再一次走近北部战区陆军某特种作战旅,探寻一支英雄部队的战斗精神培育之路。

关键词之一:价值

懂得了军人存在的意义,再多的血汗都不会吝惜

真正的军人会面临什么样的考验?

亚马逊丛林,危机四伏。特战队员刘晓东签下“生死状”,在8昼夜没有任何补给的魔鬼训练中,一次又一次冲击着自己的极限。攀越岩壁,爬到6米高处,他再也抓不住绳子,重重摔了下来。

“放弃吧,中国士兵!”外军教官认为他的训练已不可能完成,安排下一个学员接替的时候,他一声怒吼,猛地站了起来,又一次用血肉模糊的双手握紧攀登绳。手抓、牙咬,在所有人震惊的目光中,他一寸一寸地向上挪动……靠着这股狠劲,他最终获得总分第一的成绩,头像被永久镌刻在委内瑞拉“猎人学校”的荣誉墙上。

马尔马拉海峡,暗礁密布。特战队员吴海燕签下“生死状”,挺过种种“不人道”的训练方式之后,与各国特战精英一起站在了岸边,进入最具风险的横渡训练。出发不到2小时,就有2名外军特种兵因体力不支溺水,其中1人失去生命……

风越来越大,无情的惊涛骇浪一次又一次把他拍入海水之下,他一次又一次倔强地钻了出来。咬紧牙关,坚持下去,靠着这股韧劲,他仅用7个多小时,成功穿越海峡,打破了土耳其水下特种作战训练营沉寂45年的纪录,被授予北约特种部队荣誉勋章。

“把命豁出去,不是为了钱、为了利,甚至不是为了那块奖牌,而是要让别的国家觉得中国军人行,再不敢小看我们!”如今,旅里两位一等功臣的故事,成为战斗精神培育的生动教材。他们凯旋归来的肺腑之言,时时撞击着年轻官兵的心灵。

军人,是国家的脊梁。在战斗精神培育的实践中,这个旅党委有一条认识格外清醒:一个单位有没有战斗精神,外在表现的是战斗意志、战斗作风,但根子还是铸魂的问题,是解决“为谁扛枪,为谁打仗,为谁献身”的问题。抓不住这个根本问题,战斗精神的培育就是舍本逐末,无源之水。

懂得了军人存在的意义,再多的血汗都不会吝惜——

攀上悬崖、越过深涧,站在高达几百米的险峰之上,中国特种兵代表队距离山腰处的终点已经不再遥远。然而此时,领先的外军代表队正在利用绳索向终点滑降,如何反败为胜?

特战队员吴志辉瞥见下方山体上有一块凸起的岩盘,仅有乒乓球台大小,如果能跳过去就能有一丝领先的机会。

“拼了!”吴志辉大喊一声,瞄准岩盘纵身一跃。

这一跳真是惊人心魄,稍有不慎就会踩空坠入谷底,目睹这一幕的外军裁判也禁不住大喊:“危险!”

凭着这一跳,他们以优异成绩摘得这一课目金牌,最终夺得“安德鲁·波依德”国际特种兵竞赛13个课目中的8个第一,打破6项赛事纪录。

“当一只大雁从那片森林飞出,人们会说那只大雁很神奇;当一群大雁从那片森林飞出,人们会说那片森林很神奇。如果说我们旅也存在一片神奇的森林,那就是我们的精神世界、我们的信念和荣誉。”如今已是武装侦察连连长的吴志辉,如此解读自己的壮举:

“这里是一个为了祖国不惜身、除了胜利无所求的地方;这里是一个别人努力我拼搏、别人拼搏我拼命的地方。在这里待久了,你会发现你不努力都不行,你不勇敢都不行。”

关键词之二:能力

无畏并非“豁出去”的无奈,而是来自艰苦训练的底气

几支突击步枪在疯狂地对着天空扫射,数十个黑洞洞的枪口对准自己,特战六连五小队副小队长郭浩飞的神经一下子绷紧了。

这里是南苏丹,战火纷飞,硝烟弥漫。作为中国维和步兵营的成员,他和战友们在执行世界粮食组织车队护卫任务的途中,与一群武装分子相遇。

“要说心里不紧张,那是假的。”坐在装甲车内,他能看到机枪手的腿在发抖。

“但是机枪手探出车外的上半身却岿然不动,手指稳稳地按压在车载重机枪的扳机上。所有人都已经做好战斗准备,眼神里并没有多少慌乱。”

稳健的手和发抖的腿,貌似奇怪的组合,却是战场的真实写照。真正的军人,不是面对危险时麻木无感,而是能在险恶万分的紧要时刻,做出合理、准确的判断和应对。

这是与“猛兽”的对视。僵持许久,对方始终未敢怎样,似乎也在畏惧什么,最终在一番交涉之后离去。

身处战地烽火,官兵们对战斗精神的理解更为深刻:无畏并非“豁出去”的无奈,而是来自艰苦训练的底气。

“如果他们敢开枪,就是自取灭亡!”郭浩飞说到此仍念念不忘:出国之前,他们进行了将近3个月的临战训练,强度大、课题多,该想的情况都想了。到了交战区,空中子弹横飞,地面炮火四起,部队训练抓得更严更细更实。

西方军队有句名言:“当听到枪声时,人的本能反应就是躲进战壕等待枪声停止。只有通过纪律和训练才能使他在这个时候爬出战壕并向前进。”

旅长徐文丰对此表示认同:“战斗精神与战斗技能互促共生,所谓‘艺高人胆大’就是这个道理!艰苦训练会让官兵在面临强敌时敢于战斗,军事素质低下难免怯战惧战!”

体能强化日、魔鬼训练周、野战生存月,武装越野由5公里增加到10公里、20公里,伞降实跳拓展为低、中、高空,潜水训练增加水下格斗、射击等内容,一次次打破训练常规,一次次突破训练极限。正是这种近似实战的环境磨砺、从难从严的训练摔打,让一茬茬特种兵锻成了一种钢铁意志、打造了一身钢筋铁骨。

“金鹰-2016”国际狙击手竞赛,主办方临时减少6个课目、增加4个课目,有时甚至是到了比赛现场才突然“变局”。其中一项课目要求穿过一个缺口再打到对面的拟人靶上,原本30厘米宽的缺口,现场竟改成了5厘米宽,可谓难上加难。

再多的刁难也难不住勇士,旅里选派的狙击手组合朱千令和张双,在21场对决中场场获胜。最终中国参赛队取得14个课目中的7个第一,奖牌和金牌总数均名列第一。

“宝剑锋从磨砺出,没有谁生来就是特种兵。”旅长徐文丰讲起伞降教员赵军格的例子:这是全旅首个实施5000米高空跳伞的战士,可谁能想到,入伍时,赵军格有严重的“恐高症”,第一次登上几米高的模拟机舱,竟然恶心眩晕一头栽了下来。

“吃得了常人吃不了的苦,受得了常人受不了的累,经过血与火的洗礼,任何一块铁都能变成战场利刃。”

关键词之三:信任

在官兵心中有了一席之地,他才会把命交给你

合成风速、地面风速、云底层高……所有气象条件均超过了大纲规定的跳伞要求,跳不跳?

空中,特种作战旅7名常委已经背上伞包。现场指导训练的战区陆军主要首长了解风险因素后坦率地说:“跳不跳,你们自己定,绝对不能盲目蛮干。”

其实没有太多犹豫,7道身影,矫健地跃出舱门,在空中绽放开一朵朵伞花。

“伞降是高危训练课目,这种时候领导干部必须冲在最前面。”率先跳出舱门的旅原政委武仲良回忆说,那一次,有128名新兵首次参加伞降训练。“我们跳了,他们心里才多一分力量。”

看似不寻常的一跳,对于这个旅的党委“一班人”来说,其实是寻常事。

翻开旅党委《关于规范党委成员组训参训的若干规定》,“每月参训不少于8天”“每年带头完成跳伞、潜水不少于2次”……20余项规定,条条都是硬杠杠。

“先之以身,后之以人,则士无不勇矣。”旅政治工作部主任罗孝平,在跳伞上其实还算新手,“当时想,我是政治工作干部,平时教育人说服人。如果自己不跳,话说得再精彩也成了空喊口号,没有说服力。”

“在官兵心中有了一席之地,他才会把命交给你。”一次战斗精神讲座,一位参过战的老战士说了这样一段话:“打起仗来,战士们看的是班长,班长看的是连排长,一级看一级,如果当官的怕死,就没人瞧得起,指挥也不灵。”

带兵打仗、并肩战斗,信任二字千钧重。没了这俩字,何谈战斗精神?

然而,谁会将信任二字轻许人?特战一连指导员徐虎山,回忆自己刚分到旅里时:一次打扫卫生,伸手接过老兵递过的扫把,老兵的手掌无意间擦过,居然在他的胳膊上划出一条白痕。仔细一看,老兵双手磨出了厚厚的老茧,再观察其他战士,几乎人人如此。

“那一晚都没睡好,我就在想,这里的战士训练这么刻苦,干部骨干得啥样才能让人信任?”

啥样才能让人信任?特战四连原一班班长单体华记忆犹新:在他之前的8年间,一班班长换了5任,全部都在班长岗位上荣立一等功!接过班长的担子,单体华感觉自己每一步都是如履薄冰,直到他在国际特种兵比武中夺下金牌,“那时候,才感觉自己喘了口舒坦气。”

啥样才能让人信任?特战四连连长张金涛,两次荣立一等功,可连里来了个新兵李小龙却不服他。张金涛没有摆出“功臣连长”的威风,压一压这个愣小子的锐气,反倒是鼓励他努力超过自己。

“是不是千里马,先让他撒开腿跑跑,这也是倒逼自己不遗余力。”李小龙果然不负所望,以列兵身份创下两项原军区训练纪录。而在那一次大比武中,张金涛夺下了6个项目中的4项第一。

关键词之四:融合

血性不等于“血的代价”,战斗精神培育要下一盘“更大的棋”

这里以“魔鬼训练”闻名,却建成了全军首个训练健康保护中心——

体外冲击、肌肉松解、经络按摩……从身体训练6大类30余种针对性器材,到康复理疗7大类40余种专业器材,应有尽有。来自八一军事五项队和某瑜伽工作室、某健身运动拓展中心的体能专家、健身教练时常登门授课。

更新鲜的是,这里的“四会”优秀教练员不仅要“会讲、会做、会教、会做思想政治工作”,还明确要求有个第五“会”——“会预防训练伤”。如何组织训前热身运动和训后整理放松,被作为示教作业的“附加考题”。

这里以“挑战极限”为荣,却探索出了基础训练的“新手模式”——

400米障碍场,独木桥和云梯的支撑柱被双双“腰斩”,仅与普通人的膝盖等高;往往最“卡人”的矮板墙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高度相同、却一碰就倒的跨栏横杆。

如今,新兵初学障碍时,先在这里练习,熟练掌握动作要领后,再进入正常的障碍场训练。由于“新手模式”障碍具备正常障碍的一切考核要素,却基本没有危险性,减少了因恐惧心理造成的动作变形。新兵动作练得更加扎实,出现训练伤的概率大大降低。

谈起这些看似矛盾的做法,旅宣传科科长沈军华直言不讳:血性不等于“血的代价”。比如,带伤训练就是“有血性”吗?现在我们有了更多反思。

过去认为战斗精神培育就是要搞教育,就是在课堂上下功夫。现在反过来想想,更多的战斗精神培育停留在了笔记上、材料上、口号上,效果又有几成……

战斗精神究竟应该如何“孵化”?是教出来的还是训出来的,是严出来的还是爱出来的?辩证之思改写着战斗精神的格局,也改写着战斗精神培育的格局。

“战斗精神培育不是哪一个具体机关部门的工作,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旅政委章海军谈了自己的认识:“战斗精神的培育,没有自己的阵地,但处处都是自己的阵地;没有自己的课目,但个个都是自己的课目;没有自己的时间,但时时都是自己的时间。”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驻守在泰山脚下,这个旅的带兵人慢慢品味出,战斗精神培育要下一盘“更大的棋”。

战斗精神,属于刀尖,也属于刀把——去年,特战三营在评功评奖时,以看谁起得早、看谁睡得晚、看谁干得多、看谁做得好为基准,营部炊事班的上等兵刘铭阳全票当选,并荣立三等功。大伙儿直言:炊事员的战斗精神就应该体现在官兵的舌尖上。

战斗精神,属于站在山顶的强者,也属于山路上的跋涉者——特战一营战士李智烨,从兄弟部队转隶调整到旅里时,是个体重115公斤的大胖子。第一次5公里武装越野考核,成绩惨不忍睹。在战友的鼓励和帮带下,他每天往前进一步,成为当年营里第一个在野外驻训地域完成环湖拉练的人。

旅里组织演讲比赛,他上台演讲的题目就是“胖子也有强军梦、浴火重塑当好兵”。演讲完毕,训练尖子们也为他热烈鼓掌,“谁说排尾不能激励排头呢?”(魏兵、李士昌、付晓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