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为祖国绘制版图,是我的荣光”

2018-12-13 06:28:10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一个人能走多远的路?

38载,栉风沐雨,战风斗雪,他用“铁脚板”一寸一寸丈量西北边陲216万平方公里的大漠戈壁,徒步行程累计15万公里,翻越海拔4000米以上雪山100余座……

两进罗布泊、三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四上阿尔泰山、五登喀喇昆仑山,为了心中的测绘梦,他把家国情怀融入测绘岗位,完成重大测绘任务40余项,冰峰火洲见证他的执着。

他,就是驻疆某部高级工程师张民。

野外作业,地图测绘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主要作业工具是全站仪、画图板和三脚架。今天,测绘技术手段不断进步,但涉及测绘精度要求很高的军事地理信息,仍要靠测绘兵的“铁脚板”。

为了将国土精确“复制”到地图上,测绘兵必须“走到、测准”。张民和战友们一年又一年背着五六十斤重的仪器、口粮和饮用水,把一面面测绘旗插到冰峰、沙漠上。

1981年入伍的张民,在新兵连时就常听排长讲起野外作业的故事。那时他就觉得,能够亲手绘制祖国版图,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第一次随队赴吐鲁番执行测绘任务,居无定所、食不定时的日子让张民真切体会到野外测量的艰辛与危险。几个月后,一张亲手绘制的地图摆在眼前,他的内心只有喜悦和激动……

后来,张民所在部队面临整编,一部分人即将转岗。领导找到他时,他不假思索地说:“任务没完成,我哪儿也不去。”

那年,张民带领战友在塔克拉玛干沙漠里走了5天5夜,在完成全部测绘任务后,遭遇特大沙尘暴。黄沙遮天蔽日,通讯时断时续,他们蜷缩在一座沙丘下,紧紧裹住测绘仪器和刚刚完成的作业图,甚至做好了被狂沙活埋的准备。

数小时后,他们熬过风沙,回到宿营地。已焦急等待许久的战友们紧紧抱住他们,相顾无言,泪水夺眶而出。

中蒙边境踏勘,张民带领战友骑马走了8天8夜,一路上闯戈壁、过沼泽,两次遭遇野熊袭击;神仙湾,海拔5380米,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原一半,他们一干就是近半年,完成了全部地理要素测绘……新中国成立以来,张民所在单位先后有18名测绘兵长眠冰峰荒漠,用生命践行了对军事测绘事业的铮铮誓言。

一个地名的背后,时常是一次生与死的考验。张民和战友用一次次无悔的坚守,填补了军事测绘史上的一个个空白,书写测绘传奇。

1990年,张民所在的航测外业队被上级授予“冰峰火洲英雄测绘队”荣誉称号。当年一同参加授称仪式的同志,如今只剩张民一人依然坚守岗位。

指着悬挂在办公室的地图,张民说:“地图上的每个点位、每个标注,都是测绘兵的责任与荣光。”

伴随国防和军队改革深入推进,张民所在部队重新调整组建。在测绘战线奋战38年的张民也到了最高服役年限,成了所在部队年龄最大的兵,他带出来的徒弟,有些已经走上领导岗位。

罗布泊某重点区域测绘,是这支部队重新调整组建后上级赋予的第一项重大测绘任务。“这次任务把我捎上,那个地方我熟。”张民主动请缨。

时隔20年,再闯罗布泊,“死亡之海”依然一片死寂。白天,太阳炙烤着戈壁,地表温度时常达到70℃;晚上,辽阔的旷野空寂无人,浩瀚银河铺满夜空……张民带领战友平均每天步行20余公里。

“沙丘流动性大,不能单纯靠导航仪”“自然环境和通行条件越是恶劣,数据越不能出差错”“在沙丘上行走,要尽量走迎风面”……4个多月并肩战斗,从测绘专业技术到荒漠求生技能,张民将自己积累30多年的宝贵经验倾囊相授。

张民知道,这也许是他能给罗布泊留下的最后一个印记了。

今年底,张民就要退休了。望着他那黝黑的脸庞,战友们投来敬佩的目光。有人问:“张高工,您干了一辈子测绘,去的都是那些人迹罕至的戈壁荒漠,值不值?”

“只有荒凉的大漠,没有荒凉的人生。”张民说,“祖国的山川大地,处处都有美景,我是一名测绘兵,能为祖国绘制版图,是我的荣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