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中国空军苏-35战机为何能迅速形成战斗力

2018-12-07 01:02:52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5月11日,中国空军苏-35战机与轰-6k战机编队训练。刘锐 摄

空军苏-35飞行员训练归来。沈玲 摄

12月5日,空军驻南方某机场,苏-35战机正在进行飞行训练。王达 摄

12月初以来,空军航空兵某旅连续组织苏-35战机跨昼夜飞行训练,锤炼夜间实战能力。

“改革开放铸铁翼,我为空天织祥云。”列装苏-35战机的空军航空兵某旅,驻守在改革开放前沿,是中国空军首支飞出国门与外国空军开展联合训练的航空兵部队,被誉为“南疆利剑”。

今年春节前夕,该旅飞行员驾驶苏-35战机从这里起飞,飞赴南海参加联合战斗巡航任务。消息一出,迅速刷爆互联网。此时,距该旅苏-35战机本场首飞还不到一年。

5月11日,该旅再次执行绕岛巡航任务,苏-35战机首次与轰-6K战机编队飞越巴士海峡,实现了绕岛巡航模式的新突破,彰显了空军体系作战能力的新提升。

有关军事专家表示,苏-35是多用途战斗机,具备制空作战和对地、海面目标精确打击能力。苏-35战机开展实战化军事训练,有助于增强空军远程远海作战能力。

为何换装周期缩短,战斗力能迅速生成?“关键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敢为人先,立起不仅高飞、更要胜战的思维理念。”该旅政委陈俊军说,苏-35战机列装以来战斗力快速成长的背后,凝聚着该旅官兵一脉相承的开新图强精神。

1996年3月,该旅前身航空兵某团在空军首批列装苏-27战机。他们创造三代机组训模式,摸索总结出24小时滚动训练、下半夜大机群远程跨区机动奔袭等多项训练改革模式。部队连续两次夺得空军对抗空战竞赛考核团体桂冠,两人摘得“金头盔”,8人次获评“空战能手”。飞行二大队被中央军委授予“科技练兵先锋飞行大队”荣誉称号。

20年后,该旅官兵在改革强军大潮中,再次接到命令——首批列装苏-35战机。对他们来说,这相当于第二次创业。

“改装苏-35战机伊始,我们就提出实战化改装的理念。”该旅领导介绍,“改革推进到今天,比先进装备更重要的是思维理念,只有为打仗而飞,才能飞出强大的战斗力。”

“按照以往模式,先技术后战术,一步一动。好处是走得稳,但是却走不快。”“武器换代加速,如果不能尽早把新机飞出新质战斗力,新机就会加速被淘汰,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和耻辱。”一场场头脑风暴席卷而至,思维靶心直指训练模式机制——绝不能简单复制三代机模式驾驭新战机。

为此,该旅重塑训练模式,打破过去“技术训练-武器使用-战术运用”依次推进的常规模式,将三者融为一体同步进行,缩短训练周期。 飞行员们着眼实战需求整合训练内容,自主编修改装提纲,将技术与战术内容统一设置成多个练习,编订数万字的融合训练教学法。

曾经飞过苏-27战机的90后飞行员宋令东明显感觉到了这次改装苏-35战机的不同之处。“这次改装提高了战术训练的比例,更加强调运用飞机战术平台实现作战效果,更加贴近实战。”他介绍说,一个飞行架次下来,既有基础的驾驶技术训练,又有武器使用训练和战术训练,三者科学搭配,训练强度更大。

“空中对抗动作更激烈,载荷更大,身上经常被压出血点。”宋令东告诉记者,飞行员们下飞机时衣服都湿透了,往往需要换一身衣服进行第二个架次的训练。

此外,他们还将实弹训练推向常态化,昼夜间组织实施,由打环形靶向打仿真靶、打陆上静止靶标向打海上漂浮靶标转变,战场环境更加复杂逼真。

“每一次升空都有实战背景,每一个动作都有战术意义。”该旅特级飞行员徐幼兵认为,这样的改装模式目的不仅是具备使用这型装备的能力,而是要具备实战能力,“使训练内容可以直接在执行任务时应用。”

徐幼兵参加了今年年初的南海战巡任务,这也是苏-35战机首次公开亮相。“南海战巡对我们来说是常态化的任务。”这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说,“我最大的感受是苏-35战机更好飞了,功能更强大了,执行任务底气更足了。”

飞行大队长何凯对昼夜间空中加油训练印象深刻。暗夜茫茫,能见度极低,视线所及只有月亮和加油吊舱光源,加油锥套在强风中不停抖动。他操纵战机逐渐接近,不断修正偏差,稳定诸元,一个前冲,战机受油探头与加油锥套准确对接。

一种成就感瞬间涌上他的心头。数小时前,何凯刚完成昼间空中加油课目。而在此之前,受机型所限,他和战友们对空中加受油的经验几乎一片空白。面对挑战,他们不断增加训练强度,从空中加油课目进入到实施不到1个月时间,首批改装飞行员全部通过考核。

该旅“金头盔”飞行员王海峰认为,空中加油训练扩展了苏-35战机的作战半径,使它能够更好地遂行全天候、远中近作战任务。

除了不断开拓训练课目,该旅还十分重视战术战法创新,专门成立作战研究中心,飞行员们自主选择研究领域专攻精练,探索出许多新的战法。

深秋时节,一场演练在滨海地区悄然打响。带队长机是副旅长王晓东——该旅换装苏-35战机以来第一个飞行时间超过100小时的飞行员。这次演练,他们尝试验证了苏-35战机空空、空地间信息交互与资源共享,在多机编队协同攻击等作战运用上取得突破。

同时,该旅充分运用“基地–旅”体制训练平台和资源,与异型机、地导、雷达部队和海军舰艇常态化开展带有实战背景的空对空、空对地和空对海对抗训练,提升体系作战能力。

2017年9月,该旅参加一次联合演习,时任副参谋长王晓东第一次登上海军驱逐舰进行对空指挥,面对海空层层设防和复杂电磁环境,引导战机成功突防。

“未来作战都是体系作战。”王晓东说,“这次联合演习为我们后续深入的协同作战研究提供了依据和资料。”

“这些年,我们飞出国门寻找与外国空军的差距,走上竞技场与全军优秀团队切磋技艺。换羽新飞后,不唯专家和纸面数据,用深度研究验证飞出全新航迹,飞出胜战信心。”该旅领导告诉记者。

“善研战者走在战争之前。练就胜战之能,任何时候都需要敢于‘吃螃蟹’的人。”苏-35战机列装以来,该旅在探寻战斗力成长的道路上锐意创新,战斗力提升迅速,“南疆利剑”在改革强军中再次展露锋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