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李志强:用担当书写航空人的“中国梦”

2018-12-04 01:07:05 信息来源:中国军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中国航发黎明是新中国航空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摇篮,是共和国空中战鹰强劲动力的诞生之地。1983年,李志强从守备十二师警卫连退伍,在部队因表现突出受到连嘉奖11次,在全师大比武竞赛中成绩优秀受到师嘉奖一次。退伍后,在父亲的影响下,他选择了黎明公司,并在毛主席曾经视察过的总装车间光荣地成为了一名航空工人。

李志强所在的发动机装配厂总装工段,肩负着中国最先进航空发动机的总成装配任务。作为“李志强班”班长,在几十年的砥砺奋进中,李志强充分发挥一个“老兵”铁骨犹铮血性满腔的钢铁豪情,工作中态度严谨、细致入微、敬业奉献、勇于担当。凭借其独有的精神特质一步步成长为全国劳动人民的典范和楷模,亲手装配了2000多台次发动机,为国防重点型号生产和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李志强先后获得2011年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11年辽宁省五一奖章,2012年辽宁省劳动模范,201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2017年“盛京金牌工匠”、“辽宁工匠”等荣誉称号。2016年,李志强的事迹在中央电视台5月2日的《大国工匠》节目中播出。2014年,李志强劳模创新工作室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李志强班”荣获“全国最美职工” 荣誉称号。

承担使命 勇于担当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随着新军事浪潮的风起云涌和中国周边局势的复杂多变,中国航空工业快速崛起,国防事业迫切需要强劲的中国动力,航空发动机的需求数量激增。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黎明公司时握着李志强的手语重心长地说:“你们的工作很光荣,很重要!”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深深的铭刻在李志强的心中,让他时刻感觉到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使命,不断激励着他为航空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近年来,某重点型号交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每年年底,发动机总装工序面临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工作量。李志强从提高团队工作效率、缩短装配周期入手,一方面将操作细化成60~90个工序,把每道工序控制在5~15分钟内,实现了两班制接力作业、接续生产,开创了国内航空发动机装配生产组织的先河。另一方面,根据班组员工的装配技能和熟练程度,合理进行人员搭配,通过发挥人员的比较优势,提升了班组中小团队的综合能力,大大地提高了装配效率,在2013年创造了连续99天完成全年任务量的行业奇迹。2014年,黎明公司生产任务更加繁重,李志强继续在两班倒的基础上合理调配人员,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每天减少3小时的生产准备时间,并进一步完善班组标准化作业,作业时间精细到分钟,精简作业小组,平行生产组织,在未增加人员的情况下,将某产品装配周期从两天缩到一天,完成了超出班产能力80%的任务,李志强更是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最长连续36小时不下火线,激励班组成员共同努力,再次创造了单月发动机装配交付的历史纪录,打赢了一场近乎不可能完成的战役。

攻坚克难 严谨认真

航空发动机的组装是一个复杂、系统的浩大工程,共需装配数万个零件,零件间的衔接异常精细,堪称迫近极致的工业艺术。又因其对质量要求极为严苛,要靠精密的手工操作,一边调试一边积累。李志强在发动机总体装配、管路故障分析与排除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是航空发动机总装配领域的专家。在一次产品排故中,李志强打破原有需将发动机分解后操作的做法,在零下近30度的条件下脱下棉衣, 只穿一件内衣,从发动机尾喷口钻进发动机舱,并裸露单臂在勉强从不到8厘米的管路间隙中伸手操作,凭他精湛的装配技艺盲排盲装,连续工作12小时,成功排除了五架飞机的故障,保证了部队飞行任务需要。成功完成任务给他带来了喜悦,

某型号发动机外场发生多起零寿命总燃油管接头漏油故障,李志强组织人员从装配过程、试车过程、零件加工质量等方面进行分析,最终确定密封铜垫硬度过大,零件加工时缺少倒角且加工表面粗糙度较大等是造成该故障的原因,使这一故障得以彻底解决。某型发动机弹性片安装一直采用大螺丝刀拧紧固定螺栓,装配耗时耗力且易出现划伤,李志强积极构思大胆尝试,自行研制设计了螺栓固定旋转器,经专家评审后投入使用效果良好,节省装配时间92%,并且杜绝了弹性片划伤的恶性质量问题,为公司避免了上百万元的废品损失,该工装已获得国家专利。为规范装配操作,李志强还根据自己多年的实际操作经验总结提炼了装配操作法。太行发动机总装配过程中,高、低压反馈系统的安装与调试对操作技能要求高,调试难度大,员工调试方法五花八门,调试结果也因人而异,影响装配质量的稳定。为解决这一问题,李志强对高、低压反馈系统的安装与调试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形成了一套具体的调整步骤与技法,在班组推广。该调整法被命名为“李志强调整法”,比常规调整法效率提高了75%。

创新创效 细致入微

多年来,李志强与班组成员在装配操作的同时,还结合每一个装配点细致入微的探索研究改进创新,持续开展精益改善活动。20多年来,他参与和直接完成的技术革新项目达80多项。2010年牵头成立劳模工作室后,他积极调配人员、设备能力,凝聚技术、技能人才开展技术攻关活动。2014年,劳模工作室被中国国防邮电工会命名为“李志强劳模工作室”,同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他通过开展型号创新成果的研究和应用提升员工创新能力,相继攻克了“太行”、“昆仑”等国家重点型号航空发动机装配六大关键技术,实现工艺创新126项,自行研制工装工具312件,拉动各层次技术、生产骨干开展技术创新项目32项,申报发明专利50余项,开展技术攻关项目106项,先后解决科研装配技术难题52项。首创并推广航空发动机管路校正与安装的“李志强操作法”,消除了发动机组件的装配瓶颈,采取零件形迹管理、装配车防撞保护装置、接油盒搭板等举措,提高装配效率20%以上。为解决航空发动机漏油问题这一行业瓶颈,李志强连续两年白天跟班进行现场生产工作,夜晚在试车台进行故障排除工作,对发动机的几百根管路进行状态统计,总结出管路漏油的三大原因,通过质量保证措施有效降低了发动机漏油台次,从而减少了发动机重复试车,仅此一项就为公司避免重复试车发生费用2300多万元。

李志强不仅在工作中尽善尽美、细致入微,做为班长,他还细心关照班组每一名员工的发展。在新员工入厂时,他找每一名员工谈心,从其家庭、学习、入厂原因等多方面进行了解,为其安排合适的师傅制定学习目标。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只要找到他,他都亲自讲解,从原理到操作手法,把自己的操作经验全部传授出去。多年来,李志强亲自带徒10人,有6名徒弟成长为“高级技师”,3名徒弟取得“技师”证书,1名徒弟取得“高级工”证书。其中1名徒弟被公司聘为“一级技能师”,1名徒弟被公司聘为“二级技能师”,2名徒弟被公司聘为“三级技能师”。

冲锋在前 敬业奉献

李志强的敬业精神工厂员工有目共睹,最苦、最累、最困难的任务,李志强总是冲在前面。任务紧张时,他始终不知疲倦地奋战在第一线,平均每天加班加点4个多小时,有时甚至干到凌晨一、两点钟。2000年12月份,他母亲病危住进了医院,但这个时候正是公司为完成打通大修线的第一个全年50台大修机任务的关键时刻,他加班加点的奋力工作,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赶到处在昏迷状态的母亲床边守侯。经过全厂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全年生产任务提前超额完成了,遗憾的是他的老母亲却悄悄的离开了人世。当工厂领导得知此事后,握着他的手说:我们对不起你,黎明公司感谢你……

李志强不仅个人敬业,他带领的团队也在这种敬业精神力量的感召下做出了优异的成绩,逐步成长为行业内久负盛名的金牌班组,用无数的成就赢得了“动力铁军”的美誉。班组先后荣获沈阳市先进集体、辽宁省“五一”奖状、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2014年被中宣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评为全国“最美职工”。同年,班组还荣获“感动沈阳十大人物”荣誉,被授予“沈阳市道德模范”称号。

总装配任务一直以来面临为上下游工序争取时间的特殊地位,因此,每一项任务都不能落地。因长期加班,吃饭不及时,李志强患有严重胃病。有一次他胃粘膜脱落出血,医生要求其休息,但他依然带病加班加点工作。某型科研机正常需要12天才能完成总装任务,他带领全班同志24小时连续奋战,通过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只用了3天的时间就出色完成了任务。尽管他从未休息过一个周末,尽管他经常连续工作12个小时,尽管他常常无法陪伴在自己亲人的身边,但他从来没有抱怨过,无论有什么样的困难,他永远都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在排除漏油的攻关中,李志强不但帮助本班组积极查找问题原因,还主动参与配套生产厂的攻关协同,他提出将容易漏油的导管进行组合打压试验后再装配的办法,为降低漏油率,减少工人的排故次数,提高试车的合格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李志强同志“退伍不褪色”,不忘初心,对党忠诚,秉承为党和人民奉献一生的精神,他对待工作态度严谨认真、细致入微、弘扬敬业力量、传承责任使命。李志强独有的精神特质和人格魅力,彰显了一个退伍军人的适应任何岗位的坚韧性格,展现了退伍军人航空报国矢志不渝的炽热情怀,用责任与使命书写着航空人的“中国梦”,创造中国未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