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千岛湖舰的世界舞台

2018-11-21 03:05:28 信息来源:解放军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郑伟站在千岛湖舰舰艏,面向蔚蓝的大洋,兴奋地大喊了一声。这是他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2018年4月4日,这个20岁的年轻小伙儿,跟随千岛湖舰驶向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第29批护航任务。

这是郑伟第一次执行护航任务。他觉得,自己的“英雄梦找到了出口”。

不过,对于郑伟脚下的这艘军舰——我国自行建造的远洋综合补给舰千岛湖舰来说,护航,早已是轻车熟路。从2009年开始,千岛湖舰曾六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这是千岛湖舰第七次航行于这片海域,守护过往船只的安全。

不仅如此,在世界大洋的舞台上,千岛湖舰也绝对是亮眼的“明星”——不论是多国联合军演,还是多国联合应急救援,抑或代表中国海军进行环球访问,我们都可以搜索到这条万吨大船的威武身影。

千岛湖舰的闪光航迹,映照着中国海军挺进深蓝的豪迈步伐。

生于大时代,遇见新时代

2004年,全中国都在为一件事沸腾:雅典奥运会。

那一年,中国代表队收获了32枚金牌,位列金牌榜第二,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那一年,实现突破的不仅是中国体育,还有中国海军——就在奥运会开始前4个月,人民海军55岁生日之际,舷号886的千岛湖舰正式入列东海舰队某作战支援舰支队。这是我国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远洋补给舰首舰。

那一年,因为千岛湖舰,成为水兵王至友人生中重要的时间坐标。他没有和家人朋友一起为奥运会发出高分贝的呐喊,而是在千岛湖舰的机电舱里,聆听来自军舰发动机高分贝的“合奏”。尽管这“合奏”尖锐刺耳,可王至友依然兴奋不已。

王至友记得,他们第一次接到执行实兵实装演习任务时,“人和装备还在磨合”。汪洋大海中,他们首次实现了我军舰艇航行中“两横一纵加垂直”立体补给。这标志着,在短短1年时间里,千岛湖舰形成综合立体补给能力。

那一年,王至友刚过而立之年。他本以为,他的海军生涯将始终游弋于“最北到大连,最南到三亚”。没想到,从登上千岛湖舰的那一刻起,他的军旅征途就悄然发生了改变。

“当时哪里敢想出国呀!”时隔9年,已经挂上一级军士长军衔的王至友对第一次远航记忆犹新。妻子在岸上一个劲儿抹眼泪,王至友对她说:“哭啥?这是多骄傲的事!”

千岛湖舰缓缓驶离舟山军港码头,王至友的“骄傲之旅”也随之开始——

出航一个月,千岛湖舰航行在炎热的曼德海峡附近。突然,电波中传来紧急求救信号,战斗警报从驾驶室直达舰上的每一个战位。位于船舱最底部的王至友“感觉血脉偾张”。为缩短救援时间,指挥员命令直升机进行不停车加油。

烈日当空。一条输油管连接着发动机正在工作的直升机和航行于大海上的千岛湖舰。

成功了!千岛湖舰官兵满心欢喜。这是海军护航行动中,首次为直升机进行不停车加油。千岛湖舰在第一次远航中,就将自己的实力和魅力展现在大洋之上。

对于一名新时代军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参加一场真正的战斗更让人酣畅淋漓。如果有,那一定是他在这场战斗中取得了胜利。

千岛湖舰第五任舰长涂金虎至今记得,那一天,阳光洒满驾驶室。一艘希腊籍油船发来信号,请求加入护航编队。涂金虎拿起手边的望远镜望向油船的方向,发现多艘海盗小艇在周围游弋,当即下令将千岛湖舰提升到最大航速。

一切发生得太快,当时他们像是凭着本能发出指令。千岛湖舰连发爆震弹进行震慑,编队中的徐州舰也迅速调整航向,使用重机枪对海盗小艇进行扫射,并成功驱离。

如今,千岛湖舰已经从亚丁湾返航,但那片海域永久地留下了千岛湖舰的光辉航迹。

正是在那里,千岛湖舰开启了中国海军远洋补给的新时代——开创了我海军首次与外军展开航行补给演练的先例,创下了首次远海夜间三舰并靠补给、首次进入红海海域护航、首次与外军舰艇进行航行补给演练等“10个首次”,刷新了海军单舰执行护航任务时间最长、完成任务次数最多两项纪录……

当我们翻阅千岛湖舰的成长相册,细细品味那一个个高光时刻时,我们发现:14年来,千岛湖舰在大洋上犁出的航迹,正是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航迹。那一个个突破、一个个“第一”背后,蕴藏的是中国海军远洋保障能力的飞跃。

如果要给千岛湖舰的诞生与发展贴一个标签,那么,“应运而生”最合适不过。生于大时代的他们,遇见了新时代,也没有辜负这个新时代。

宽广的舞台,耀眼的追光

在网络搜索引擎上输入“千岛湖舰”,我们很容易看到这样的图片:3艘军舰正环绕在千岛湖舰的左、右、后方,千岛湖舰像一个圆心,发射出钢索和软管,正为战斗舰艇输送保障物资。

千岛湖舰成为“新闻中心”的机会并不算太多。在中国海军挺进深蓝的舞台上,千岛湖舰算不上主角。但正如千岛湖舰舰长毕启昌所说:“在挺进深蓝的舞台上,我们不是主角,但依旧光芒四射。对于未来海战场,我们的存在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千岛湖舰和它的姊妹舰,被称为中国海军战舰家族中的“超级奶妈”。当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步伐越来越快时,大家意识到这位“超级奶妈”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大洋上绽放着耀眼的光芒。

2014年多国联合应急搜救中,南印度洋上咆哮的风浪成为许多千岛湖舰官兵的深刻记忆之一。

当时,在为海口舰实施航行横向补给时,舰艇左右摇摆超过了10度。这是千岛湖舰入列以来遇到的最为恶劣的补给海况。按照厂家要求,这样的条件下,补给几乎是难以进行的。

两艘军舰在大风浪中保持着同速航行,一条钢索悬在两舰之间。远远望去,心会瞬间提到嗓子眼儿——有那么一瞬,两条舰几乎要碰到一起了!

那也是陈炎财最紧张的时刻。时任千岛湖舰副补给长的他,从将补给物资推出仓库的那一刻起,心就悬着。整个补给过程持续了6个小时,陈炎财在舱面盯了6个小时。当钢索从海口舰缓缓收回,他长长舒了一口气。转身回到船舱内,陈炎财双手掩面,狠狠地揉搓着自己的脸。

61天后,千岛湖舰平安返回舟山。靠港时,有的战士“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在过去的1443小时里,千岛湖舰上的官兵时常会模糊了自己的身份——因为他们既是补给舰,也是战斗舰!

那一次的搜救经历,让千岛湖舰在世界海军舞台上,赢得了一束耀眼的追光。大家也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如果没有远洋补给,挺进深蓝就将成为一句空话。

多国联合搜救结束不到3个月,千岛湖舰又一次迎来绽放时刻——作为中国海军参演舰艇之一,参加多国联合军演。这是中国海军首次参加该项演习。在近40天的演习中,千岛湖舰先后参加了战术机动、海上搜救等7个项目的联合演练。

千岛湖舰舰长毕启昌最引以为傲的事,就是千岛湖舰拥有一个全海军独一份的荣誉称号——远洋补给标兵舰。

他还记得喜报通过电波传送到千岛湖舰时的情景。那时,千岛湖舰在大洋上执行任务,每个人都紧盯着战位,但每个人的目光中又透出抑制不住的喜悦。

最深情告白:“这是我的舰”

从千岛湖舰第7次驶入索马里海域开始,千岛湖舰政委高道贵总会习惯性地站在世界地图前久久凝视,偶尔会凑近去看看地图上的某个点。

如果将镜头对准这一大片的蔚蓝色,千岛湖舰必定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闪光点。入列至今,它的航迹已经可以绕地球10多圈。走过的海域、到过的国家、参加过的重大任务,足以让舰上的每一名水兵都把腰杆挺得笔直。

参加过5批护航任务的方彬,是千岛湖舰上的老大哥。大家都知道,这位老兵有一样宝贝——出国纪念册。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巴基斯坦……介绍这些照片时,方彬常常会指一下身后的千岛湖舰,自豪地说:“这是我的舰!”

2009年,方彬随中国海军舰艇编队执行护航任务。从那时起,这名老兵“在海上的时间比在陆地上多,出国的时间比回家的时间长”。也是从那时起,接踵而来的出访任务很快消解了第一次出访的拘谨,取而代之的是“大国海军范儿”——自信、从容。

在巴基斯坦卡拉奇港,千岛湖舰的甲板冷餐会人气爆棚。方彬往来穿梭,与巴基斯坦技术人员交流专业问题;在阿曼塞拉莱港,方彬从容地向登舰参观的外国友人介绍千岛湖舰的情况;在沙特阿拉伯,方彬更是提前做好了“功课”,在抵靠吉达港时,当地的人文风俗他早已了然于胸……

在这本越来越厚的出国纪念册里,收藏着一名中国水兵的世界足迹。而在他的世界足迹背后,则收藏的是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自信与豪迈。

女兵郑雅莎跟着千岛湖舰,实现了很多女孩儿心中的梦想——环游世界。

“这是我的舰!”女兵郑雅莎高兴地向来队探望她的父母介绍着。这是她最开心的事情,也是她父母最开心的时刻。不仅因为见到了久别的小女儿,更因为女儿所在的这艘舰名叫“千岛湖”。

时光回溯到上世纪50年代,郑雅莎的祖辈响应中央号召,集体移民到江西。那一片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村庄很快变成新安江水库,也就是千岛湖。

如今,千岛湖福泽人民,千岛湖舰守卫海疆。郑雅莎的父母每一次过来,都有一种“回家的感觉”。舰上的领导也很欢迎舰员的亲人们“常回舰上看看”。

对于一茬茬千岛湖舰官兵来说,他们人生最美好的芳华都镌刻在了千岛湖舰的航迹里。无论何时,他们都会自豪地告诉别人:“这是我的舰!”( 孙伟帅、陈国全、段江山、代宗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