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零下40度不懈巡逻 他们在中俄边境守住祖国“北大门”

2018-09-27 23:39:33 信息来源: 中国新闻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官兵在界江进行徒步巡逻。

很多人都曾梦见过自己掉进冰河里,光做梦就会惴惴不安。但如果有一天,你真的掉进冰河里了,那该怎么办?

这是个大难题,即使是对于生在东北、入伍11年、有着强健体魄的黑河边防官兵姜玉芳来说,也不能轻松应对。

黑河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江相望,是中国有名的高寒区,封冻期达165天,最低气温达零下40℃。

就是在这样的高寒天气里,在一次巡逻中,姜玉芳不慎掉进了江中。巡逻时,他们都会全副武装,光穿御寒的衣服就至少要花费20分钟。然而,再多御寒的衣物在寒冷中都会“失效”,只要下到冰面上,人一下子就冻透了,就更别说掉进零下几十度的江水中了。

姜玉芳说,幸亏自己体力好,冰层也很厚,他硬生生用手扒着冰面爬了上来。

爬上来还不算,他疾跑了三公里回到连队。战友见到他时,他全身都冻僵了,衣服也都冻得硬邦邦,脱都脱不下来。常用的驱寒措施也都没用,他只能坐在暖气旁边,让衣服慢慢融化。

这样的事,在“黑河好八连”并不是没有发生过,战士们出去在江面上巡逻,会遇见很多意外情况,这就是其中一种。

“黑河好八连”是一个在全军都闻名的边防连队,它驻扎在黑河,执行战备执勤任务。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八连为加强边境管控,每年冬季在界江主航道中方一侧设置执勤板房,最多时达12座,官兵每人每昼夜需要在零下40多度的江面上站岗执勤近10个小时。

那时候,官兵住的是地窨子,吃的是高梁米,取暖靠的是地火龙。“通信基本靠吼、观察主要靠瞅、守边离不开狗、巡逻主要靠走”是工作的常态。

几十年过去,八连执勤的方式发生了大变化,从肉眼看、拿嘴吼到实现信息化建设。八连及时引入新设备,创新了“视频监控全域覆盖、防阻设施全线封控、报警器材全面预警、重点地段全时把守、执勤车辆全程机动、划区联段全员定责”的信息化立体交叉执勤模式。

执勤的环境也大为改观。执勤有了板房,巡逻的雪橇变成了摩托雪橇,取暖也从煤炉到电暖风,实现电取暖。虽然外面温度很低,但是哨位内却可以保持恒温。

不过,硬件条件好了,并不意味着执勤的任务就会变轻松,技术进步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很多事机器却无法代替。

张扬来“好八连”四年了,他说,虽然板房里有暖气,但是战士们却很少进去,因为里面温度高,一进去就会犯困。为了保持警惕性,一般大家只在冻得不行的时候,才会进去休息一下。

白天一班,晚上一班,一个哨位只有一个人,冬天执勤的时候,除了寒冷,要克服的还有寂寞。张扬说,在工作之外,他有时会用脚踢冰块,踢着踢着也不觉得无聊了。

来自河南的张玲根入伍一年,刚来就赶上了黑河最冷的时候,他说,有那种“冻得难以呼吸”的感觉。不过,时间长了,他也慢慢适应了这里的环境。

尽管辛苦,他们自己却乐在其中。张扬说,以后还想继续在连队待下去。张玲根从小就想当兵,他说,父亲年轻时因为身体原因没能当成兵,所以他来这儿,父亲一直很支持。

来自贵州的张广灵,因为父母在外打工,他从小跟外公外婆一起长大。每次打电话,外公问他冷吗?他都会说:“挺热的,我都把衣服脱了。”

他说,外公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了,怕他担心,所以也不会说太多。而且,外公从小就叫他当兵,他也想争口气。

“不畏艰苦、爱国奉献、严守国门、一尘不染”,这是“黑河好八连精神”的内核,它承载着好八连过往的厚重历史,同样也传递着新的未来。(袁秀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