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空中拼刺刀”新传奇

2018-09-26 00:11:08 信息来源:新华社发布者:isen点击量:

新华社沈阳9月24日电题:“空中拼刺刀”新传奇——空军“先锋飞行大队”传承胜战基因提升打赢本领记事

张玉清、张汨汨、王猛

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一大队,是新中国首支组建、首支参战、首获战功的英雄飞行大队。抗美援朝战场上,年轻的飞行员们与世界头号强敌决战长空,创造了“宁可血洒蓝天,撞也要把敌机撞下来”的“空中拼刺刀”精神。

60多年来,作为“尖刀的刀尖”,飞行一大队始终奋飞在练兵备战第一线,在重大军事任务中当先锋打头阵,被空军授予“先锋飞行大队”荣誉称号,被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军军事训练先进单位”。

“第一”是打出来的、拼出来的

89岁的张洪清每次回到飞行一大队,都要去史馆看看,给墙上那些旧照片里的战友们敬个礼。当年,他们10个小伙子是人民空军第一批飞向战场的飞行员。

那是充满勇敢与信念的天空。许多战友再也没有回来,他们有的是驾着冒火的战机撞向敌人的。张洪清记得,距离最近的对决发生在100米之间,甚至看得清对手惊恐的表情。

这种打法与拼劲,后来被形容为“空中拼刺刀”。正是凭着这种“空中拼刺刀”精神,他们为所在航空兵师打出了“第一”的荣誉番号,打出了共和国天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安宁。

从那时起,“第一”就成为飞行一大队的荣誉和标杆,而“空中拼刺刀”精神,成为一代代飞行员信念的图腾。

“‘第一’的红旗是打出来的、拼出来的,一定要扛下去,一定不能倒。”满头白发的张洪清,面对着年轻飞行员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面孔,反复叮咛。

一大队的后来者们高举战旗,一路奋飞:第一次高原试飞,第一个试射某型导弹,第一批换装两代最新国产战机……这些年来,飞行一大队创造了数十个“第一”。

不久前的一次实兵对抗演习,一大队迎战“敌”方两架某型先进战机。面对平台、雷达、电子设备和武器挂载都远远胜于自己的对手,大队飞行员毫无惧色。

副大队长张威发下狠话:“哪怕是只狮子,也要敲掉它两颗牙!”

他们做了周密的战术部署,最后设计了一套堪称“狡诈”的“尖刀战法”,利用对手雷达性能和战场心理,一举全歼“来敌”。

作为诱饵,张威的战机与对手“同归于尽”。“作战目的达到了,我‘死’得值!”他说。

“学习力”就是战斗力

就在空军掀起实战化训练大潮之际,飞行一大队却遭遇了一场刻骨铭心的失败——

2011年,空军第一届对抗空战比武竞赛,一大队代表所在单位出征。作为种子选手的他们,却在第一个演练日就以59∶166的大比分被淘汰出局。

原副大队长、飞行一大队所在旅副旅长李凌至今犹记:他们的飞机好像进入了黑洞,成了“聋子”“瞎子”,雷达完全被干扰压制。到后来,对方飞行员干脆不做任何规避动作,直接冲过来攻击。

飞行员们沮丧得头都抬不起来,有人当场失声痛哭:输得太惨了,也输得太“冤”了!

“现代战场上,你想跟对手‘空中拼刺刀’,而对手根本不给你目视的机会!”李凌感叹。

惨败刺痛了他们的神经:“我们不是输在飞行上,甚至不能说输在电子战上,而是输在对现代空战的理解上,输在‘学习’上!”接下来的日子里,飞行一大队提出了“学习力就是战斗力”的口号,专攻精研信息战,空中飞行1小时,落地后的判读评估超过4小时;飞行员通讯录里有不少是厂家、院所、学校专家的电话,人人带着课题重新“学习”飞行。

这是新时代的空天战场给“空中拼刺刀”提出的新要求:信息化条件下空中对抗,不仅要拼勇气、拼技术,更要拼智慧、拼信息。

第二年的对抗空战比武竞赛,飞行一大队一举赢得团体第一,斩获一顶“金头盔”。此后,他们连续3届摘得对抗空战胜利桂冠,4人次获得“金头盔”。

飞行员的最高荣誉是赢在战场

“作战对手在哪里?”“他们是什么装备?”“他们在做什么?”“我们该怎么办?”飞行一大队的走廊,横梁上大字标语一幅接一幅,一个个巨大的问号扑面而来。

扛回那么多奖杯奖牌,飞行一大队却很少办“庆功宴”。2017年夺得“天鹰杯”和“金头盔”,他们连庆祝仪式也没搞,当天就返场,第二天又去执行新的任务。

“空战比武只是赛场上的对抗,而飞行员的最高荣誉是赢在战场。”年轻的飞行员高中强说。

作为空军航空兵“王牌部队”的尖刀分队,他们随时做好首战出击的准备。而要想在战场上打赢,平时训练必须从难从严。

“返航为啥还战术编队,咋不拉开高度差,轻松飞?”

一次,飞行一大队原大队长、所在旅旅长程远森带一名新飞行员返航。着陆后,新飞行员甩着因长时间握杆累到发酸的胳膊,小声嘀咕。

程远森正色道:“只要没着陆,就是战斗状态!到了战场上,对手难道会祝你返航一路平安?”

日常“玩命训练”,战场才有底气“直面强敌”。

一次海上任务,他们遭遇外军战斗机,双方互不退让,距离越压越近,最后仅相距35公里——这已经是对方中距空空导弹不可逃逸区。大队飞行员沉着应对,以果敢的勇气、过硬的本领坚定捍卫了国家利益。

行动圆满完成。归途,战机的尾流在蓝天上划出洁白的航迹。

大队飞行员说,在他们眼里,这是“最完美的图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