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九成以上被调查者认为对网络谣言应“主动亮剑”

2018-09-20 23:02:11 信息来源:解放军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跨越长城,走向世界。”1987年,一封简短的电子邮件从北京发出,中国人“触网”的序幕正式拉开。如今,互联网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智能手机成了大众“标配”。

30多年来,互联网给中国带来历史性巨变,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技术,越发深入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然而,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享受其带来的便利之时,也面临安全问题的困扰。尤其是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个人生活、企业生产、社会运行都将与互联网深度捆绑。越来越多的连接点,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安全漏洞。

网络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震网病毒蔓延、“棱镜门”风波、勒索病毒攻击等事件告诉我们,网络安全威胁近在咫尺,筑牢国家安全的无形边疆任重而道远……

网络传播的便捷性、隐匿性和快速裂变性使其成为谣言滋生的重要土壤,给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巨大风险。如何有效应对,已成为重大时代课题。

围绕这一话题,笔者对329名民众进行取样调查(图表1)。结果显示,认为应当“主动亮剑”的占90.6%,持“放任自流”观点者占3.1%,表示“不清楚”者占6.3%。很明显,在网络空间抵制谣言谬论、弘扬时代正气已成为民众思想共识。

那么,如何有效应对网络谣言呢?受调查者普遍认为应采取舆论引导、内容封控与线下处置相结合的办法综合应对。具体到实践中,不同手段的运用应有主次缓急之分,要突出不同环节和时机选取合适的方式,才能奏效、管用。从调查情况看(图表2),受调查者中支持内容封控措施的占38.2%,反对的占54.6%;支持对线下处置措施的占41.2%,反对的占44.7%。可以看出,民众对这两项举措存在较大分歧。而对于发声引导措施,支持者和反对者占比分别为72.1%、9.8%,意见总体趋同。

总的看,大多数人已意识到主动发声、回应关切是应对网络谣言最核心最有效的手段。事实上,只有及时公开事实真相,降低信息不透明度,谣言才会不攻自破。因此,面对谣言时,必须把握时、度、效要求,做到——

力求抢先发声。研究显示,网络社交媒体信息传播在2小时内就能达到峰值的75%。我国《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对涉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要快速反应,最迟要在5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近几年发生的“假军人高校求婚”“红黄蓝幼儿园虐童”等涉军舆论事件中,当事方遵循舆情处置“黄金4小时”法则,第一时间抢占话语解释权,为应对舆论危机提供了借鉴。

突出立体发声。2011年,英国伦敦发生大规模社会骚乱。为控制事态,英国政府关闭了社交媒体。但事后发现,此举也关闭了网民纠正谣言和动员民众恢复秩序的意见渠道。这启示我们,面对网络舆论,除了官方权威发声,还可借助网上大V、民间机构和网民影响画好“同心圆”,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发声体系。

善于灵活发声。应对网络舆论没有现成教科书,还须根据舆情态势灵活应对。可以在充分了解网民意向基础上,灵活采取借力发声、转移焦点、情感共鸣等技巧解疑释惑。关键是找准时机、把握节奏,巧妙整合舆论断点、冰释舆论疑点、疏导舆论淤点,凭事实终结谣言,以法理赢得公信。(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孙亦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