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浦东的红色魅力

2018-09-17 06:49:4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陆家嘴鳞次栉比的“高颜值”摩天大厦,自贸区忙碌穿梭的“集卡”,世博园、迪士尼乐园里的欢声笑语……人们使用方言“晓得伐”自豪地说,来这里,今天不出门明天就迷路。这就是上海浦东新区。

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28年间,浦东从“阡陌纵横、鸡犬相闻”的乡村,跃变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地标。

时尚、现代、国际范儿,初到浦东,很多人感叹,扑面而来的是赶拼气息、开放活力。然而,置身浦东,你会发现除了川流不息的繁华,还有一大批红色革命旧址。无论“浦东速度”有多快,“浦东奇迹”有多亮眼,浦东一直坚守、传承的红色基因,为改革开放的“浦东样本”加载着强大动能。

精神动力——

“无论环境怎么变,红色基因不能丢”

来浦东前,记者没有想到,在高楼林立的国际大都市,会有一块专属老兵的精神家园。

没错,在乳山路梅园公园里的一处“功勋墙”上,挂满浦东籍老战士和军功章的照片,还有部分立功受奖现役官兵的光荣榜。每周三,一位花甲老人会准时出现在“功勋墙”旁,用“上海普通话”为来往群众讲红色传统。

老人名叫华月娟,是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社区居民,也是国防教育组织“长城家园”的一名志愿者。如今,她已志愿服务3年多。为何要当志愿者?面对记者的提问,华月娟道出父辈一段真实经历。

1949年5月的一个清晨,许多上海市民推开家门,被“胜利之师露宿街头”的一幕感动得泪水盈眶,其中就有华月娟的父母。

沧海桑田,浦东巨变。自上世纪90年代起,外高桥建成第一座火力发电厂、“东方明珠”破土动工、金茂大厦拔地而起、浦东国际机场通航等重大工程,无不活跃着支援建设的子弟兵身影。华月娟一直牢记父辈的教诲:不管生活变得多好,都不能忘记人民子弟兵对上海的好。

这些年,浦东确实变了。GDP总量从1990年的60亿元跃升到2017年的9651亿元,从“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到如今的寸土寸金……

这些年,浦东其实没有变。“部队在哪里,人民群众的交流学习和支援慰问就跟进到哪里。”浦东新区双拥办副主任朱晓雯告诉记者,浦东如今有19处红色革命旧址,大街小巷遍布“红色宣讲”党员服务队。

奔跑的“浦东速度”与红色革命传统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内在联系?

2007年,浦东市民中心举办《伟大的军队 光辉的历程》图片、实物展,380余幅珍贵历史图片和近千件珍贵军用品,向百万浦东市民诉说着这片土地的红色底蕴。

“第一批来到这里的拓荒者,有很多退役军人。他们每天骑着自行车,顶烈日、冒风雨,来到田头踏勘测量,渴了向农民讨口水喝,饿了啃点馒头,晚了就借住农舍。”在浦东城市展览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军人身上艰苦奋斗的精神带动和影响着浦东人艰苦创业。

“优良革命传统是浦东人的精神财富,无论环境怎么变,红色基因不能丢。”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说。

腾飞助力——

“既要发展经济,也要守住阵地”

“位于浦东新区的上海中心高632米,但乘坐电梯到达最高层只需55秒……”浦东新区领导的介绍,让参观人群发出啧啧惊叹。

记者体验了一把“上海速度”,电梯很快到达119层。放眼望去,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比肩林立。

“纵使这里的腾飞一日千里,浦东人也不会忘记中共一大,不会忘记睡在马路上的子弟兵,不会忘记无数革命先贤……”陆家嘴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邓亮说。

的确,在陆家嘴金融城、在上海中心,为了确保红色基因代代传,浦东创新探索城市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在26个商务楼宇里打造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服务阵地——“金领驿站”。

“‘金领驿站’覆盖了280多个党组织、8000多名海归人才和高级知识分子中的党员。”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综合党委领导说,“浦东既要发展经济,也要守住阵地。”他边介绍边带领记者一行人参观这个上海“最高”的党建组织。

“金领驿站”设有党史军史教育课堂、支部活动成果展示区,读书角、咨询服务和信息发布平台等。白领们在主题党日或休息时间可以到驿站读书、小憩。

红色基因融入浦东人的血脉,也赋予浦东新的生机活力。

“站在办公室里对着一堆模型和图纸侃侃而谈,可拉开窗帘一看,外面还是一片荒芜。”中国商飞公司副总经理刘林宗谈起C919项目初创时的情形,不无感慨。

7年前的浦东祝桥,一片4000余亩的土地被批准用于建造中国商飞公司总装基地,当时选址周边全是滩涂和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即便如此,刘林宗和同行们信念如磐:“浦东上空有战机护航,大飞机也一定能从这里起飞!”

走进位于上海浦东的国家数字化制造动员中心CAE仿真中心,置身某型战舰内部结构仿真影像,清晰的立体剖面图仿佛触手可及。

“和军队军工合作,无时无刻不受到他们的影响和感染。”中心负责人介绍,他们承担国家973、863计划和国防科工局武器装备预研等课题,与数十家军工企业展开合作,已完成相关科研成果400余项,获得各类奖项87项。

传承接力——

“不驻南京路,恰似好八连”

连绵浦江,璀璨东岸。尽管暑期已过,但在上海陆家嘴灿烂的霓虹灯下,依然人头攒动。在“东方明珠”附近,几位身穿迷彩服的官兵正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

“他们是来自上海某预备役团的官兵,也是‘东方爱民岗’的志愿者。”朱晓雯向记者介绍,“东方爱民岗”是一个便民服务岗,每个岗位由2名官兵和2名社区志愿者组成,全年不间断地在早晚高峰时段为市民提供道路指引、秩序维护等服务。

早在2007年,这个预备役团就与陆家嘴功能区结成“100+100”帮扶对子。预任官兵100名优秀代表与陆家嘴功能区100户困难家庭、孤寡老人一一结对,官兵每月登门服务一次,雷打不动。

2016年,浦东公布了一组统计数据:多年来,驻区官兵参加地方建设12万余个劳动日,完成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3400余次,出动官兵4200余人次,转移受灾群众1410余人,挽回经济损失8.96亿元。

部队官兵在城市建设中挥汗如雨、在抢险救灾中义无反顾、在文明创建中弘扬新风、在重特大任务中全力以赴,谱写了“军爱民、民拥军”的时代新篇章。

谱写新篇章重在行动。今年年初的一天,上海市遭受雨雪袭扰。当天凌晨1时,驻区联勤保障部队、武警部队、预备役部队官兵顶风冒雪奋战4个多小时,确保市民出行安全。

“不驻南京路,恰似好八连。服务新区、弘扬拥政爱民的革命传统是我们的宗旨和职责。”武警上海总队执勤二支队支队长李干和告诉记者,他们坚持每月到新区街道开展为民服务活动,从未间断。

中秋、国庆假期将至,为确保机场、车站旅客顺畅出行,驻区官兵提前部署虹桥、浦东两个国际机场及铁路车站的安保任务,形成全方位、全天候、多层次治安防范网络。

“军民团结如一家,是对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诠释。”浦东新区人武部领导说,人民子弟兵把浦东当故乡、待人民如亲人,人民也从未忘记子弟兵的付出。近年来,浦东新区聚焦支持驻军练兵备战,投入4800余万元帮助部队解决57个涉及营房、战备、执勤、训练和生活的问题,奖励53个军队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以上项目,为部队提升打赢能力提供助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