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大山深处,导弹“兵王”是怎样炼成的

2018-09-07 22:34:11 信息来源:解放军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导弹“兵王”是怎样炼成的——火箭军部队一级军士长群体成长启示录

  火箭军某导弹旅一级军士长王权海(左二)正在指挥导弹发射演练。温志晖摄

  千锤百炼方成钢——

  梦想像一粒种子,哪怕它小了点,种在心里总会生根开花

  “专业上我一定要说了算!” 这句有些“霸气侧漏”的话,出自全军重大典型、首届“八一勋章”获得者、某导弹旅导弹测控技师王忠心之口。

  其实,王忠心的“兵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文化程度不高,刚开始学导弹专业时感到很吃力。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兵之初”他就有一颗追求卓越的心,小到读图、传令、操作,样样都要练到最好。

  那年,班里调来一名读大学时专攻导弹测控专业的上士。有人断言,王忠心一定比不过这名“专业选手”。一年后,某新型导弹列装后首次考核,两人同台“PK”,王忠心以97分的成绩再次稳居全旅第一。

  在导弹测控岗位千锤百炼20多年,王忠心操作过多种型号导弹,实装操作上千次,从未下错一个口令、做错一个动作、报错一个信号、按错一个按钮。

  记者寻访多名“兵王”发现,像王忠心一样,他们的成功都离不开“不服输、不放弃”的优秀品质。某导弹旅技术营一级军士长陈俊峰入伍后没挪过岗,潜心练就一身“手到病除”的本领。一次发射前,陈俊峰听到仪器异响,当即提出重测并找到故障点,化险为夷使导弹顺利飞天。

  回顾自己的“兵王”之路,陈俊峰用一段歌词表达心声:“强者为尊应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一腔热血一身胆,不知退后总向前……”

  追求卓越方能梦想成真。某团高级修理技师张士英,靠一把焊枪、无数根焊条,在火花四溅中把自己焊成“兵王”,如今获得焊工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担任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唯一的“兵评委”。他说,“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谁说干修理工就没有出息?

  “梦想像一粒种子,哪怕它小了点,种在心里总会生根开花。”某导弹旅一级军士长王权海刚下连时,梦想是当一名导弹发射指挥长。这对一名新毕业的大学生排长来说,也需数年时光,只有初中学历的他,其间艰辛可想而知!

  经过上万次插、拔、挑、掰等模拟动作训练,王权海终于把一个个装备原理烂熟于心,整理出上百万字专业笔记和操作发射数据,成为旅里第一个士兵“全能号手”、首位士官指挥长。

  因为卓越,写就传奇。通信连指导员周雅楠说,她6年前第一次在讲台上见到王忠心就惊叹不已:一名士官讲课,台下听得如痴如醉,授课水平堪比大教授。如今,她对满服役期后又延迟退休的王忠心更加敬重:贵为专业“一流高手”,工作始终一流标准,无愧“兵王”美誉!

  默默坚守当好兵——

  哪有秘诀?扎根基层就要甘于平凡,但决不能甘于平庸

  “好兵到底是什么样子?”在某导弹旅发射三营的一次讨论中,大学生列兵刘昆直言:“就是班长刘斌那个样子。”

  在刘昆眼里,刚晋升一级军士长的控制技师刘斌,从列兵到“兵王”,像一块石头在连队默默磨砺了24年,练就满身武艺,带出上百名徒弟,荣誉等身却从不张扬。刘昆不止一次向班长讨教秘诀,刘斌总是这样告诉他:哪有秘诀?扎根基层就要甘于平凡,但决不能甘于平庸。

  “一颗平常心,再老也是兵。”在某导弹旅,早已晋升一级军士长的该旅士官长潘海亮介绍,昔日的战友已提干当上了旅里的副参谋长,他却继续把兵当得有滋有味,成为旅里的专家型士官,荣膺全军首届爱军精武标兵,当上了旅首任士官长。

  不甘平庸,就得付出超乎寻常的努力。为了让导弹发射车精准停驻,某导弹旅发射车驾驶员周德强年复一年练起步、停车,经常因脚踩到酸软无力,下车时失去平衡摔倒在地。晋升为一级军士长后,战友依然看他在车辆上吊铅垂、在地上划矩阵点,一遍遍巩固制动的力道和停车的感觉。

  甘于平凡,构筑了这些“兵王”的精神高地。午饭时间,烟尘弥漫的岩层深处,某工程部队一级军士长谭和平蹲在一个角落,端着饭缸正吃得津津有味。在山沟里当了半辈子工兵,领导几次三番请他出山,他一次次委婉拒绝。

  为什么?谭和平用布满老茧的手掸了掸身上的尘土,憨厚地说,到哪儿不是干,平凡中也可以干出不平凡的事。他用近30年光阴,在寂寞大山之中留下一串闪光数字:参与25项国防施工任务,解决技术难题90余项,排除作业故障200多次,培养43名专业技术带头人,自主创新9项工艺被推广运用……

  “面对工作,只有发自心底的热爱,才能走得更久更远。”某导弹旅政委彭柯说,旅里的13位“兵王”一直教育着自己,也启迪着官兵。

  胸怀匠心敢较真——

  没有严实的作风,就当不了战场上的“工匠”

  “此处不符实情,一定要改动!” 接收某导弹阵地,某导弹旅技术营一级军士长、加注技师赵孔燕提出异议。

  有人担心一较真,会影响兄弟单位感情,劝他身为战士就别操旅长的心了,可赵孔燕根本不听:“操作时我能克服,打起仗来还能感情用事?”后来,双方对表作战要求,拿出一套合理整改方案,他才罢休。说起往事,赵孔燕依然一脸严肃:现在放过一个小疏漏,将来可能会酿成大事故。

  对战略导弹部队官兵而言,严实精神是他们看家的宝贵传统。某导弹旅旅长王锡民介绍,操控导弹需要高超技能,更需要严实作风,粗心大意、浅尝辄止当不了导弹兵,投机取巧、眼高手低更成不了“兵王”。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个“细”也是匠心。某导弹旅发射车驾驶员、一级军士长张金东,训练中车辆定位标准细分到以厘米为单位来计算,发射车定位考核打破旅尘封多年纪录,一级旅达标考核时,精准定位又刷新了自己创下的纪录……从军以来,他实现安全行车60多万公里,先后带出30多名专业技术骨干。

  与“兵王”接触,他们虽然大多不善言辞,但自律踏实、严格专注、敢于较真是“兵王”们的又一特质。

  “遇到问题不敢于质疑,哪有我的今天?”某导弹阵地施工现场,上级组织技术人员进行质量抽检,指出某装备影响视觉效果,要求整改。一级军士长刘庆辉站了出来:是建为看还是建为战?当即反驳此改动不利于实战,并拿出专业数据说服了检查组。

  敢和专家叫板,敢和领导红脸,是导弹“兵王”们成长路上工匠精神的呈现。某旅发射四营一级军士长杨著贤讲解某系统原理图时,发现教材中未标出经过校正的电路。他就查找资料反复核对校验,最终“补”上了这张图。当兵20多年,杨著贤爱较真的“毛病”没改,反而因此专业越学越精、军衔越来越高。

  风雨砥砺见彩虹——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不过是因为他不肯放弃

  猛将发于卒伍,“兵王”来自一线。或在大漠戈壁,或在岩层深处,长年寂寞相随的岁月里,他们有的攻关遇到难题,有的身体伴有病痛,有的家庭存在困难。然而,他们不曾放弃,终成堪当重任的导弹“兵王”。

  集中授衔仪式现场,刚走下高原的某试验训练区班长盛德华代表新晋“兵王”表态:当好新时代革命军人,始终坚持不抛弃对理想的向往、不放弃对信念的坚守……

  那晚,身在京畿,遥望昆仑,盛德华别样思绪涌上心头。10多年来,在那片风沙漫天的大漠,他和几名战友担负特殊任务,与其说是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不如说是在与各自的恒心毅力掰手腕。

  “再坚持坚持!” 寒来暑往,春夏秋冬,盛德华像骆驼刺一样在大漠扎根。这些年,他带领战友在荒滩上徒步闯行2000多公里,搜索弹着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被誉为“哑弹克星”,荣获火箭军“忠诚使命的高原火箭兵”荣誉称号。

  带着青涩入营,满脸沧桑下山。每位“兵王”的坚守,身上都曾留下岁月的痕迹,甚至是伤痛。某导弹旅修理技师王吉安在执行一次检修作业时,装备某部件老化突然松动,数百公斤重的驾驶室直接砸向他的右肩。命虽然保住了,右手却丧失了运动机能。

  对于导弹维修技师来说,手就是生命。出院后,旅领导劝他在家继续休养。他说:“我还有一只手……”如今,他用左手练得一手绝活:分解保养启动发动机3分钟轻松搞定,底盘大修和电器系统维修能单独完成……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不过是因为他不肯放弃。”这是某导弹旅给一级军士长高飞云颁奖时所用的颁奖词。前些年,某导弹旅研制模拟仿真训练系统,发射六营发控技师高飞云领衔难度大的数据解码工作。

  采编器一秒钟发出数十帧近万个脉冲信号,从密密麻麻的字符中找到规律并非易事。一次次无功而返,一次次从头再来,那段时间高飞云用来打印字符编码的纸张装满了十几个编织袋,终于推理出采编器编码原理。

  光阴荏苒,弹道有痕。“走向成功,每个人的路都不一样,但有一样是不能缺的,那就是坚持努力!”这是经历9任旅长的某旅装备部修理所技师洪志寿的切身感悟,这也是即将退休的他留给接任者、旅配电班班长、儿子洪翔的人生嘱咐。(王卫东、杨永刚)

  “大师傅”带出“好徒弟”——火箭军某导弹旅两名高级士官的故事

  戈壁大漠,朔风扑面,火箭军某新型导弹发射进入倒计时。“瞄准数据出现误差!”突然,测试台操作号手急促的报告声,打破了测试大厅的平静。

  十万火急!此次发射决定着该型导弹能否按时定型列装部队。担任技术把关的某导弹旅一级军士长夏建陆,与刚晋升为一级军士长的徒弟姚厚祥迅速跑向战位,经过分析排查确认为测试系统误差,果断做出“继续发射”的建议。导弹精确命中目标。

  此役,采集了该型导弹优化测试流程、定型列装的一批关键数据,也成就了师徒两位“兵王”靶场联手拍板定案的一段佳话。

  同在一个旅,虽没行拜师礼,年龄也只差6岁,但在姚厚祥心里,夏建陆一直是他敬重的师傅:入伍30年,夏建陆执行实弹发射任务10余次,排除装备故障百余起,有21项科研革新成果问世,先后当选火箭军“十大砺剑尖兵”、全军爱军精武标兵。

  两人第一次结缘,源自一次例行装备维护保养。当时,已是旅里专业能手的姚厚祥遇到一件棘手事:一台关键设备无法启动。他绞尽脑汁也没能找出症结所在。那时,夏建陆已是旅相关专业的专家,姚厚祥虽有耳闻,但一直没能共事。

  任务迫在眉睫,姚厚祥拨通了夏建陆的电话。听到姚厚祥描述的故障现象,夏建陆很快将原因定位到一块拇指盖大小的芯片上。经过测试,果然如此!

  一个电话解决困扰他好几天的难题,姚厚祥对夏建陆愈加佩服。从此,英雄相惜的两人就成了亦师亦友的“师徒”。

  作为发瞄专业的“顶尖高手”,夏建陆长年承担着培养新号手、为学兵授课的任务。姚厚祥说,师傅授课形象生动,全部教具就两只手、一支笔、一块黑板擦,但通过双手不断变化,机械动力怎么传、滑块怎么动、阀门怎样开,一个个复杂的工作原理让他讲得通俗易懂。之后,姚厚祥结合师傅所传,发挥自身优势,将晦涩的专业知识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在学员面前。强强联手、优势互补的教学模式,让官兵受益匪浅。

  那年,该旅抽组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士官成立科研攻关小组,研制模拟仿真训练弹,两人成为一个办公室的同事。姚厚祥充分发挥熟悉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的优势,逐条电路分析、逐个节点设计,将密如蛛网的导弹电路图全部翻译成“数字语言”。夏建陆根据图纸上显示的信号传递方式进行电路板焊接。历时一年,研制成果喜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多年来,师徒俩累计培养帮带数百名徒弟,其中有的走上营连主官、机关科长岗位,有的成长为发瞄专业的中坚骨干,两人也先后成长为“兵王”。

  “这段消防水管压力大,一定要特别注意!”“这个阀门容易锈蚀,要密切关注!”退休在即,这段时间夏建陆带着姚厚祥等20多名徒弟,穿梭在深山密林中的各个导弹阵地,对阵地装备状况进行技术交接。

  “习主席今年在出席全国人大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说,当一名合格士官不容易,要不断提高能力水平,努力做大师傅,带出好徒弟。对照习主席的要求,我这个师傅做得还远远不够,今年我就要满服役期了,只想对部队建设再多做一点贡献。”夏建陆谦虚地说。(王卫东、杨永刚、高明俊)

  倚重始于尊重

  “士官太重要了!”今年两会期间,习主席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指出,“各级要采取切实措施,保持士官队伍稳定,发挥好士官在强军兴军中的作用”。我深感领袖的关怀让人温暖,统帅的嘱咐字字千钧。

  士官队伍素有“兵头将尾”之称,世界上有90多个国家的军队士官规模超过总兵力的一半。士官强,则部队战斗力强。近年来,士官队伍已成为我军强军兴军力量的主体,他们精技术、善管理、会指挥、能打仗。贯彻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切实发挥好士官在强军兴军中的作用,实践中我感到——倚重始于尊重。

  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谁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干部如此,新兵如此,士官亦如此。深谙士兵与战争制胜关系的贺龙元帅曾说:“要用兵,就要爱兵。”我们不仅要教育干部与战士保持密切关系,而且要以身作则带头做爱兵的模范。士官多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在某一个岗位、某一专业,关爱他们,就是关心战斗力。

  尊重他们的辛勤付出。士官素质相对全面,“一专多能”“一人多岗”的士官渐成主体,他们思维活跃,许多士官已进入“党委决策席”“技术专家组”,有的新型士官建功于各种岗位。一级军士长更是这个群体中的佼佼者,是所在领域的专家、所从事专业的行家、武器操作的能手。尊重他们的辛勤付出,就是尊重士官这支队伍,就是尊重知识与人才,有助于这支队伍发挥更好的作用。

  尊重他们的成长需求。士官队伍作用发挥得好不好,与人才选拔、培养、使用密切相关。必须尊重士官人才的成长需求,不能轻建重用,更不能只用不建。近年来,我们旅创新士官选、训、用、管等配套长效机制,做到公开选拔、公正使用、科学培养、严格管理,一大批新型士官脱颖而出。我们还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消除“改前拼命干,改后松一半”“干好干差一个样”的弊端,驱动起士官队伍争先奋飞的引擎,使“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成为一种风尚。

  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火箭军两次组织集体授衔,这是对高级士官的尊重,更是对士官这支队伍的尊重。实践证明,士官人才培育、成长,不能一蹴而就,离不开各级党委机关的细心呵护。我们坚信,随着军队各项新政策、新举措的出台,士官队伍的活力会越来越强,在部队战斗力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火箭军某导弹旅旅长 鹿文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