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习主席送我两本书

2018-07-09 22:58:27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2018年5月15日,我收到了习近平主席送的两本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两本厚厚的书用精美的红玫瑰色纸包装,大红色缎带捆好,多出的缎带巧妙地扎成一朵红花,喜庆而热烈。手捧这沉甸甸的礼物,我激动不已、惊喜万分,心里暖洋洋的,半天无法平静。许多往事也一一浮现、渐渐清晰。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主席在讲到第三个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时说,他1982年到河北正定县去工作前夕,一些熟人来为他送行,其中就有八一厂的作家、编剧王愿坚。王愿坚对他说,你到农村去,要像柳青那样,深入到农民群众中去,同农民群众打成一片。柳青为了深入农民生活,1952年曾经任陕西长安县县委副书记,后来辞去了县委副书记职务、保留常委职务,并定居在那儿的皇甫村,蹲点14年,集中精力创作《创业史》。因为他对陕西关中农民生活有深入了解,所以笔下的人物才那样栩栩如生。柳青熟知乡亲们的喜怒哀乐,中央出台一项涉及农村农民的政策,他脑子里立即就能想象出农民群众是高兴还是不高兴。会上习主席谈到,王愿坚给他讲过很多红军长征的故事,还讲了很多老将军的故事,令他很有感触,要求大家不忘初心,不能忘了打天下时的艰苦岁月,永远不能脱离人民群众。

愿坚当年为习近平同志送行话别,虽然时间过去30多年,但那天的情景至今我仍能记起。作为王愿坚的妻子,我了解愿坚的性格,他内向,一脸的严肃、不苟言笑,更不轻易无原则地夸奖一个人,他嘴里的褒义词是很吝啬的。但那天一回到家,愿坚就满怀喜悦地对我说:“如今很多人喜欢向上走,他却选择了下基层农村。”

我问:“谁呀?”

愿坚说:“习近平。”愿坚接着对我说:“近平的工作要调动,作为习仲勋同志的儿子、耿飚同志的秘书,他完全可以去一个条件好的地区和岗位,却去了河北正定县,而且还是他自己要求去的。他已经在陕北偏僻的农村梁家河插队7年了,难道还没干够呀!现在有些人削尖脑袋往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钻,他却偏偏要去艰苦的地区继续磨练自己。也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好样的,近平离开北京,会在更广阔的天地飞得更高更远。”

“那你们俩都聊了些什么?”我问。

“近平是个很谦虚的人,主要是我讲,他听。我给他讲了些革命传统故事,很多是我当年写《星火燎原》时采访老红军、老八路时的素材,还讲了柳青等优秀作家深入基层一线体验生活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事。他一边听一边记,十分认真,令人感动。近平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的未来绝对能成大气候!”

其实,在这之前,愿坚与习近平同志已有交往,也多次在我面前说起习近平同志。记得有一次,他说起习近平同志热爱学习的事。因为愿坚是部队作家、编剧,所以他和习近平同志在一起谈论的大多是战争年代的故事和文学。那天,愿坚对我说:“真没想到,近平的阅读量这么大,仅文学这一项,古今中外名著他读了很多,有的还不止读过一遍,让我大吃一惊!许多故事情节他能很详细地随口讲出来,有些段落甚至能完整背诵!不仅能讲能背,他还能准确说出作品主题思想、社会背景、创作风格、写作特点和作家的基本情况。除文学之外,中外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自然科学等方面的著述他也读了很多。”

1988年底,中国作协安排愿坚和我去深圳“创作之家”度假,愿坚说:“近平在福建厦门担任市领导,从北京到深圳,我们中途绕道在厦门停一下,看看近平,顺便给他带几本书。”我连声说:“好。”

我们满怀希望来到厦门,方知习近平同志刚刚从厦门调到宁德地区工作。没见到他,愿坚感到十分遗憾,说:“我满肚子的话儿,没法对他说了!”接着又举起大拇指对我说:“从繁华的特区到贫困地区,他又下去为民造福了!老伴,近平爱书如命,如果今后有机会出版我的作品集时,一定送他一套,他用得着,也表示我对他的敬意!”我连忙点头,记在心上。

愿坚去世后,我开始着手联系出版他的文集,同时,按照他的交代,整理他生前一些未刊发的作品。我们在整理时,特别选择那些体现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的作品,交由报刊发表。2017年6月13日,《解放军报》以一个整版的篇幅刊发了愿坚的遗作《人民的乳汁》,引起反响,《新华文摘》等许多报刊媒体全文转载,并荣登2017年《中国散文排行榜》。随后,多家出版社联系我,商讨出版《王愿坚文集》事宜。今年上半年,《王愿坚文集》(七卷本)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当散发着墨香的《王愿坚文集》一拿到手,我就着手给习主席寄书,通常送书是要作者签名的,但愿坚去世了,无法由作者签,但这又是作者的作品和遗愿呀,我想了想,就在扉页写上了“王愿坚赠”,下面写上“翁亚尼代笔”,附上信,顺手用出版社包书的旧牛皮纸包起来,寄给了习主席。习主席日理万机,工作那么忙,能不能收到,有没有时间看?这些都没多想……

5月14日,家里电话响了,是中央办公厅的一位同志打过来的。他在电话中对我说:“习总书记收到了您的来信。总书记表示,谢谢您赠送《王愿坚文集》,看到他的作品,就想起当年与他交往时的情景,至今都很怀念他。习总书记祝您身体健康,晚年幸福。”中办的同志接着说:“习总书记要回赠您两本他自己的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共两册,您看怎样交给您,是派人送去还是从邮局寄您?”我一听,惊喜万分!我说:“太谢谢习主席了。怎么样都行,看你们方便吧!”中办的同志说:“那就从邮局寄吧。”此后,我一直处于期盼的喜悦中,两次去传达室询问有没有我的邮件,担心被别人拿走或丢失了。

5月15日,邮局的同志给我送来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接到书,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习主席日理万机,各方面事务繁忙,还惦记着我给他写信这件事,专门赠书给故交的家属。高兴之余,我也陷入深深的自责:我送给习主席的书是用粗糙破旧的牛皮纸包装从邮局寄的,而习主席送我的书却是用红玫瑰色的纸精心包好的,用大红色缎带捆好,还扎了一朵红花,可见习主席想得多么细、多么周到、多么温馨呀。这其中饱含的深情实在难以用语言表达。我想,这两本书不仅仅是送给我的,也不仅仅是送给愿坚的慰藉,更是对全体部队文艺工作者和他们亲人的关怀,是他心系人民群众的真实体现。我要把这一切都告诉黄土之下的愿坚,我还要把习主席率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初心不变、牢记使命、在新时代大展宏图的一个个精彩中国故事告诉愿坚。他如果在天有灵,一定会高兴的。

谢谢您,敬爱的习主席。

(作者为王愿坚同志遗孀、离休干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