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无人装备联合行动”动态演示亮相 颠覆作战规则

2018-06-27 16:55:13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原标题:“无人装备联合行动”动态演示亮相,此时“无人”胜“有人”,杜文龙等军事专家表示——无人装备,颠覆当下作战规则

    未来战争无人装备将如何作战?在6月21日—24日举行的第九届中国国际军民两用技术博览会(简称“军博会”)上,由军事专家杜文龙亲自审定方案的“无人装备联合行动”动态演示在室外展场亮相,多种型号无人机、无人车参与,全面展示空地联合战术行动中的各项要素。全国首创多种无人装备联合演示行动。

    高科技巷战

    无人装备唱主角

    伴随着操作员的口号,当多架无人机悬停在目标楼房上空时,信号被实时传送到场边的大屏幕和作战士兵手中的通讯器材上。杜文龙介绍,实际上,光学侦察并非无人作战系统的唯一选项,“我们还有雷达、红外和激光,过去只能肉眼侦察的地方,我们可以通过红外等手段进行长时间、多角度监控,像医生看X光片一样,对战场起到透视的作用。”

    “战争有三个关键因素,侦察、火力和保障,而无人装备在这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潜力,充分利用无人装备的技术优势,对作战形式、作战方法会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说颠覆了作战规则也不为过。”杜文龙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杜文龙表示,除了大家熟知的侦察、察打一体功能外,无人装备在补给、保障等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视。传统模式以定点投放为主,士兵需要到指定地点拿到补给;利用无人设备,则可以实现伴随性保障,“还有精确、空天一体的火力打击模式,能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作战行动的方式和方法。”杜文龙说。

    在现代军事家眼中,巷战是最艰苦、也是伤亡最大的作战方式。利用无人装备、无人作战系统,可以在作战时制定合理的作战计划,有效避免伤亡大、推进难、耗费时间等问题,实现精确侦察、精确打击、精确补给的目标,大幅提升作战效能,减少人员伤亡。最终,伴随着察打一体无人车、排爆机器人进场,作战的士兵们成功拿下了目标,解除了危机。

    无人装备突击作战,人类士兵负责后续攻击的模式,已经出现在叙利亚战场上。据媒体报道,由某大国研制的无人作战机器人,在一次巷战中,使用机炮、反坦克导弹等武器消灭了70余名敌方士兵,而己方仅有4人受伤。尽管该装备在作战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但巨大的战术优势,毫无疑问会使无人装备成为未来战场上的明星。

    向隐身、自主攻击转型

    充分发挥作战优势

    从历史上看,颠覆性技术的发展,几乎每次都对战争形态的改变产生了巨大影响。美国物理学家、国防部长哈罗德·布朗曾提出,技术可以是力量的倍增器,是可以用来抵消对手数量优势的一种资源。

    “技术改变战争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技术突袭,一种是战术突袭。”国防大学教授、军事学博士李莉介绍说。举例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法国坦克的数量并不比德国少,但由于作战理念的落后,法国的坦克分散到各个地段上,一辆一辆地被消灭。

    技术的革新最终会带来战法的改变,从无线电、飞机到真空电子管都是如此。“美军曾提出分布式作战理念,就是将昂贵大型设备的功能分解到大量小型平台上,通过自主、协同等技术达到相同或更高的作战能力,具有成本低、灵活性强、对抗性强等优势。”李莉说。她还表示,网络化、人工智能、远程快速打击武器等技术的发展,都有可能改变未来战争的形态。

    而无人作战技术的发展,也会发挥类似的作战优势。“传统的轰炸机作战,必须拥有护航、制空权等优势的前提下才能进行作战,”空军指挥学院战略教研室主任王明志表示,“而无人机尤其是隐身无人机则不必考虑这些因素。”另外,在传统空战模式中,损耗最严重、己方最宝贵的资产是飞机驾驶员。无人机显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飞行员的损耗。

    王明志还认为,未来无人机会在全部军种中得到应用。首先陆军海军将以战术无人机为主,空军则需要高端无人机,包括了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用来搜索战略情报;第二则是中空长航时多任务无人机,可以同时完成侦察和火力打击;第三就是攻击型无人机,需要具有穿透性、低可探测性,在隐身的情况下完成任务;再就是低成本、消耗型的集群作战无人机,一次可以释放出100—200架,迅速对对手进行饱和状态攻击。

    杜文龙则认为,整体无人作战系统都将向低可探测性、自主完成攻击方向发展,“从不隐身到隐身,从侦察到察打一体,再到专门的攻击平台,基本上可以视为无人装备的发展方向。”

    90%装备源自民企

    技术突破需军民深度融合

    “商业技术加上军事需求等于军事革命,这恰恰是军民融合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点,”李莉说,改变战争的颠覆性技术既包括民用技术,也包括军用技术,没有绝对的界限。

    举个例子,美军研制的“小精灵”无人机是由军方主导的,而美国一场橄榄球球赛中使用了300架无人机参演,由民营公司主导,两者从技术上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根据这家民营公司发布的报告,通过编程,一个人操控无人机群的上线是1万架。完全能够用于军事目的。”李莉说。

    此次在重庆军博会上展示的无人作战系统,90%的装备都来自于民营企业。“现在看军民融合,尤其是民参军领域,我们还存在着范围有限、领域较窄、层次不高、比例很低、影响不大等问题,”杜文龙说,“现在更多是以需求为导向,军队需要什么,企业就生产什么;理想的状态,是企业用技术来引领军队的需求,这就需要从观念、市场、技术等全方面实现军民融合。”以美国为例,美军F22的电子设备就是由民营企业生产的。有统计显示,美国武器装备采购军方专有技术只占12%,其他的88%都是从民间采购的。

    杜文龙介绍,居民融合尤其是民参军,应该把作战牵引、技术推动调整成作战牵引、技术牵引。技术牵引是通过技术设备战术,比如某个企业有很好的技术,如果经过设计,今后会满足作战的需求,“如果把这些当成了常态,围绕着技术设计战术,一定会让中国军队在未来抢占制高点。”杜文龙说。(雍黎、杨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