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全军首支AIP潜艇部队提升打胜仗能力纪实

2018-06-26 17:10:48 信息来源:新华社发布者:isen点击量:

   新华社宁波6月25日电题:来自大洋深处的战斗力报告——全军首支AIP潜艇部队提升打胜仗能力纪实

  代宗锋、宛敏武、吴登峰

  仲夏时节,航行在某海域的“蓝军”舰艇编队不断变换反潜阵型,规避潜艇袭击。

  静默悬停,微速机动……借着洋流、温跃层的掩护,海军东海舰队某潜艇支队潜艇如同大洋中的“魅影杀手”,悄无声息地撕破“敌”阵,以雷霆之势“重创”“蓝军”水面舰艇编队。

  作为全军首支AIP潜艇部队,该潜艇支队勇当挺进深蓝、鏖战大洋的先锋,先后有效破解某型鱼雷攻击低速目标、定点布设某型水雷等多项潜艇作战难题,圆满完成首型潜艇极限深潜、多型武器成功实射、战备巡逻远航等重大演训活动,创造常规潜艇远航距离最远、极限深潜深度最大、边界条件下击沉实体靶船等多项海军纪录。

  从“拿敌练兵”到“寻敌练兵”

  这是一次无脚本的演练——随机抽点一艘潜艇,在规定时间内抵达指定海区。

  艇长叶晋紧急召集艇员、紧急装载,提前2小时抵达指定海区,随即展开课目训练。然而正当训练开展得如火如荼时,他们又临时奉命开赴另一海区参加实兵对抗演练。

  让叶晋头疼的是,演练不预设机动航路、不明确海区就位点、不划定固定海域,且模拟攻击变成了实打操雷。换言之,就是只能靠他自己决策。

  攻防几个回合,鱼雷如离弦之箭扑向对手,首发命中。自此,静音性能好、水下自持力高的AIP潜艇,成为被重点琢磨的对手。而支队“巧妙抵近”“主动示形、隐蔽攻击”等系列战术,也被水面舰艇部队视作经典战例,反复研究破解之道。

  关键时刻的“一剑封喉”,源自平时无数次贴近实战的艰苦磨砺。

  那年,支队某潜艇奉命出航,水下巡航时,突然发现强噪声信号,艇员们立即寻着噪音方向跟进,当即判断目标为“蓝军”大型水面舰艇。

  他们巧妙运用战术悄悄抵近。抵近意味着被侦察!近点、再近点……官兵通过控制潜艇状态等一系列动作,悄无声息地在对方眼皮底下隐蔽蛰伏。这一切,对方毫无察觉。

  大洋设阵、全程对抗,早已成为支队的常态。他们采取主动申请海区、潜艇交替出海、连续参演等方式,常态化设置难局、险局、危局等课目砥砺硬功。在一次次近似实战的较量中,支队数十套隐蔽战法得到检验,官兵打赢本领和必胜信心大幅提升,并迈开了从“拿敌练兵”到“寻敌练兵”的步伐。

  “训到大纲上限”和“训出装备极限”

  作为东海当面的主战兵力、首战兵力、慑战兵力,支队“训到大纲上限、训出装备极限”,自提标准让航程距离越来越远、作战半径越拉越长、下潜深度越来越深,挑战装备安全临界值,挖掘装备和人员最大作战潜能。

  “只有敢于挑战极限、抵御顽敌,才是真正聚焦实战。”支队长刘荣富说,“平时不练就‘高敌一环、远敌一米、快敌一秒’的本领,战时就难以稳操胜券。”

  一次,某艇执行专项长航任务。艇长李明带领官兵长时间在深海大洋时而水下潜航、时而快速机动、时而隐蔽周旋,将巡航深度由以往40%提高到70%,水下训练时间由短时间断性航行向高强度连续性航行转变,把装备自给力逼到极限;全程不见阳光,后期没有蔬菜,身处高温、高湿、高噪的特殊工作环境,官兵极限化检验求胜意志,全面提升实战能力,创造出海军常规潜艇水下最大自持力纪录。

  支队还以实战标准严抠细训,铁规立训,对训练不过关的官兵晋升上岗实行“一票否决”,使官兵自觉把“刀口”朝向自己,自我检讨、自我加压训练成为新常态。

  一次全训考核,大洋深处两艘潜艇互为目标进行自由对抗。考核中艇长黄东海先后实射武器、使用声抗器材对抗来袭鱼雷,“背靠背”对抗8天,检验了实战攻防能力。虽然对抗结果受到上级认可,但黄东海演习归来的第一件事是展开检讨式复盘,梳理出组织协调、要素流程等多项不足。

  从“训战分离”到“以战载训”

  “只有勇于创新,才能实现战斗力的‘弯道超车’。”支队政委费建平说,支队从组训方式、考核标准、设置背景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实现由训战分离向以战载训的跨越。

  艇长张爱萍从初训到全训,均以潜舰机对抗方式组织实施,个人实际使用武器数量较之此前同类艇长增加了4倍,且使用武器方式由固定计划向自由对抗、由定向定速向变向变速等全方位转变,实射难度陡增。

  “支队以全训艇的标准强化训练初训艇,我在初训时便多次指挥潜艇参加了中外联演,实现了‘训练艇’向‘打仗艇’升级。”艇长宋宏说,“支队还在全训考核中引入全隐蔽攻防项目,并定期请求上级协调先进的水面舰艇、战机,与之练对抗、练协同,提升指挥能力。”

  支队充分发挥艇长、业务长、士官长作用,成立作战研究组、装备技术革新等“微创”小组,并与科研院所“结盟”,常态化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集智攻关解决难题。

  官兵们先后攻克了30多个新装备险难训练课目,查找和排除潜艇安全隐患数千条,取得近百项技术革新成果,解决了制约战斗力提升的“瓶颈”难题和装备设计缺陷,数项创新成果在潜艇部队推广使用,转化为战斗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