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鞠躬尽瘁育英才

2018-06-18 22:24:3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讲台上,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专家正介绍着他的一项研究成果——“脊髓挫伤的神经外科治疗”。当视频播放到一位全瘫患者术后6个月自如地上下楼梯时,与会专家不约而同地起立鼓掌,向这位89岁高龄的老科学家表达敬意。

这是去年年底,出现在“人工智能与医学高峰论坛”现场的感人一幕。这位老专家,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现代神经解剖学奠基人、空军军医大学教授鞠躬。

鞠躬本不姓鞠,父亲给他起这个名字,是取鞠躬尽瘁之意,希望他能对国家、民族有所贡献。少年鞠躬有一次在画报上看到南京大屠杀的照片后,主动要求上前线打鬼子,父亲对他说:“一个国家的国民没有健康的体魄,是不可能拥有强大军队的。”

1953年,鞠躬从湘雅医学院毕业后走进军营,成为原第四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的一名教员。

解剖学,医学中基础的基础。上世纪50年代初,学校办学条件虽然艰苦,却有很多珍贵的藏书。通过大量阅读,鞠躬了解到神经解剖学领域还有许多空白。他认定,填补这些空白就是自己今生的事业。

当时,教研室能算得上科研设备的只有一台老式显微镜。没有“枪”,没有“炮”,鞠躬自己造。他和修配所的师傅们成了好朋友,师傅们允许他独自使用钻床和车床。经过不懈努力,他自制的十几种土仪器在最初的科研探索中派上了大用场。

中枢神经系有大量的神经元,形成复杂的三维连接网络,要在显微镜下追踪这些密如蛛网的纤维联系,关键是染色方法。鞠躬经过反复试验,在国内首先掌握了当时国际先进的染色方法,开展了一项实验并发表了国内首篇论文。

改革开放后,鞠躬虽已年近半百,但仍心无旁骛地投入科研攻关中。他创造了DAB染色新方法,论文在国际杂志发表后被引用上千次……

当了近20年讲师的鞠躬,1983年晋升为副教授,并被特批授予博士生导师资格。

1986年,在美国费城大学医学院作学术报告后,鞠躬参观了该校博物馆。当他见到那两块流落海外的“唐昭陵六骏”石刻时,心中的感受难以言表。这件事,使他更加坚定了科学报国的信念。

国际学术界都接受哺乳动物脑下垂体受脑内的激素调剂的学说,但鞠躬发现脑下垂体还可以直接受神经纤维的调节。基于这一发现,鞠躬提出了垂体前叶受神经-体液双重调节学说,不仅打破了国际上半个世纪以来的定论,而且为内分泌疾病病因及治疗研究开辟了新方向。

鞠躬的发现受到世界科学界的重视,应邀赴13个国家30所院校作了33次报告。他是国际顶尖《神经科学》杂志的第一位中国编委,曾应邀出席诺贝尔奖颁奖典礼……鞠躬这个名字,成为国际神经科学界的一张中国名片。

1991年,鞠躬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有人说“这回到顶了”,他却写下“科学家的生命在于不断地更上一层楼的追求”作为座右铭。

脊髓损伤是战场和军事训练中常见多发伤,轻者运动受限,重者截瘫,历来是各国军事医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课题。鞠躬经过多年潜心研究,设计了脊髓挫伤早期神经外科手术的方案和一套评级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这项研究对战创伤的治疗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也在国际上开创了脊髓挫伤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先河。

鞠躬还有着超凡的世界眼光和敏锐洞察力。上世纪80年代,他意识到神经科学将向多学科综合发展。在他的建议下,学校建立了国内医学院校首个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并建成了国家重点学科、全军研究所和重点实验室。几十年来,这里不仅收获了有世界影响的科研成果,也为军队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医学人才。

多年来,鞠躬不仅带出了67名博士,65名硕士,还有不计其数的本科生和各类学员……他告诉学生们“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在研究生培养中,鞠躬鼓励学生们对他布置的研究工作可以提出异议甚至批评,这样的治学态度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八五”全军后勤重大科技成果奖、原总后勤部科学技术一代名师、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原第四军医大学首届教学终身成就奖……面对诸多荣誉,鞠躬对自己的评价却是:“无伟业,点燃一支烛光而已。”

上图:鞠躬在工作中。

作者提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