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浙江军地携手探索应急救援新模式

2018-06-04 22:41:00 信息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原标题:浙江军地携手探索应急救援新模式——民兵应急分队作为骨干力量,民间救援队作为专业支援队伍,两股力量互为补充,各显其能

    近年来,在浙江省组织的几次应急救援中,不仅有身穿迷彩服的民兵方阵,还有身穿红色、橙色、黄色、蓝色等各色救援服的民间救援队。

    据悉,浙江省目前已有“公羊”“蓝天”“西贝虎”等200余支民间公益性救援队伍。这些民间救援队不仅常与民兵携手抢险救灾,有的还走出国门参与国际救援,为国旗增辉。

    可是,民间救援队与民兵,其职能使命有“交叉地域”,组织架构又存在着“分隔地带”,如何将这两类队伍拧成一股绳,在应急救援中发挥最大效益?5月12日,浙江省军地在义乌市举行的“民兵+民间救援队”应急演练给出了答案。31支不同属性的救援队伍闻令而动、步调一致,40多类300多台专业装备各显其能、互为补充,使救援行动发生了力量叠加、功能聚合的倍增效应。

    队伍隶属不同,听谁指挥?

    三级军事机关是“应急应战指挥部”

    随着一发绿色信号弹腾空,电子大屏幕上出现山体滑坡、房屋倒塌、道路断裂的画面,一场救援战斗就此打响。

    当地军分区、人武部快速调集民兵应急分队,地方民政部门同步动员民间救援队,各类救援队伍快速奔赴现场。

    民间救援队有的隶属国企民企,有的则是由社会上相关专业人士和志愿者自发组建,没有挂靠单位。关键时刻,如何让千军万马听令而行、有序施救?针对这一问题,浙江省军地依据有关法规明确省军区、军分区、人武部三级军事机关的“应急应战指挥部”职能,按照“政府根据险情提需求、军地集体研究定决心、有序组织各类力量去行动”的指挥运行方式,由地方主要领导和军事机关领导联合组织指挥抢险救灾。

    此次演练,记者在军地联合指挥所看到,地方党政“一把手”担任指挥长,军事机关领导担任副指挥长,军地联合设置指挥协调组、专家指导组、医疗救护组、舆论引导组等10个席位编组。演练展开后,指挥所首先对民兵和民间救援队的人员编成、任务分配等进行统筹,随后作出救援部署,快速将指令传递到各类救援队伍。

    “数名群众被困废墟中,通往灾区的道路桥梁被毁……” 获悉前方灾情后,指挥所决定先出动民兵道路抢修分队紧急架设钢桥,打通“生命通道”,而后让相关民间救援队驾驶挖掘机、携带生命探测仪挺进,使民兵和民间救援队形成优势互补、联合施救的格局。

    专业装备短缺,如何弥补?

    社会大平台是应急装备器材大库房

    2016年9月28日傍晚,浙江省遂昌县大雨倾盆,40多万立方米土石从苏村一座陡峭山峰倾泻而下,穿村而过的河流被堵了个严实,几个小时后形成一个堰塞湖。民兵应急分队一时无法查明全域险情,人武部只好连夜增派民兵分域排查。这样的兵力运用,占去当时赶到现场的半数兵力。

    此次演练,导演组设置了同样的灾情背景,并让民间救援队与民兵携手,看是否会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救援样式和效益?记者在现场看到,指令传达后不久,空中传来阵阵轰鸣声,两架民间救援队的直升机快速飞来,时而在水域上空进行航拍,时而悬停某个重点区域进行仔细勘察,很快就把两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灾情信息传到指挥所。

    据浙江省军区司令员冯文平介绍,一度,民兵的应急装备不适应救援需求,经常是肩扛一把铁锹上堤抗洪、手拿一个拖把上山灭火,后来配备了无人机、冲锋舟、风力灭火机等装备器材,但在一些特殊险情和重大灾情面前,专业装备器材仍显短缺,影响了救援效果。现在,民间救援队的加入逐渐破解了装备跟不上需求的问题。

    义乌市民间救援协会会长方为成告诉记者,民间救援队的装备一部分是企业的生产经营装备,市场机制追求最大效益,因而装备更新换代快;另一部分装备是科研和生产单位刚研制的新装备,他们通过民间救援的形式拿出来一展身手;还有一部分装备是会员集资购置的,他们瞅准部队和民兵队伍没有的、救援又是特别需要的新型装备下订单,买回来后在救援现场凸显“一招鲜”本领。

    记者置身演练现场,仿佛看到了社会大平台是一个应急装备器材大库房。只见义乌市西贝虎救援队的水陆两栖救援车破浪驰骋;东阳市红十字救援队的水下机器人深潜搜寻目标,富阳市狼群救援中心的生命探测仪探头伸进了坍塌的房屋……

    救援技能短板,怎么补齐?

    能工巧匠是应急应战动员的重要对象

    记者辗转于各课目演练点位,发现每个救援单元都有身着迷彩服的民兵和身着各色救援服的民间救援队人员,各类人员取长补短、携手施救。

    在水下搜救演练现场,机器人侦察到水下8米深处有一大坝出现管涌险情需要尽快排除,来自金华市蓝天救援队的潜水员卢新东领受任务后立即下潜,封堵管涌。

    卢新东拥有国际潜水救援资格证。他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水下救援情况复杂、十分危险,救援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才能下水作业。

    虽说民兵编组具有广泛性,但不可能做到能工巧匠全部纳编、专业技能样样都精,应急救援时也会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民间救援队的加入,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原有救援队伍的能力短板。据悉,此次参演的民间救援队人员大多具有一技之长,精准施救的专业水平较高。以义乌市民间救援队为例,这支队伍就有特殊专业技术人才60多人,有的能工巧匠身怀绝技,并多次在应急救援中发挥了突出作用。

    采访中,多位专家学者告诉记者,组织民兵和民间救援队联手救援,是浙江省军地救援理念的升级。民兵应急分队作为骨干力量,民间救援队作为专业支援队伍,两支力量的叠加既满足了复杂救援的需求,也使救援能力和效率明显提升。在现场指导演练的金华军分区司令员程友敏对记者说,民间救援队中的能人群体,不仅是应急救援的重要力量,也是战时动员的重要对象。如何进一步发挥好民间救援队的作用,应是新时代国防动员工作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罗正然、项刚、吴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