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走向“诗和远方”,是啥绊住士官的腿?

2018-05-30 22:07:56 信息来源:解放军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原标题:走向“诗和远方”,是啥绊住士官的腿?——北部战区陆军基层部队保持士官队伍稳定新闻调查

 

    “一个顶十个”的士官人才走了,能不心疼吗

    得知第80集团军某旅士官靳洪卿晋升三级军士长命令下来的那一刻,记者也跟着松了口气:这位在军营奋斗16年的老班长,终于可以在军营大舞台继续施展拳脚了。

    试想,一个打仗急需、基层想留的士官,倘若因为没有通过高级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而留不下,那得多可惜!

    一石激起千层浪。靳洪卿留队了,然而,有关“保持士官队伍稳定”的话题,却成为了大家热议的焦点——

    “‘一个顶十个’的士官人才走了,能不心疼吗!”采访中,某部领导叹了一口气,说起一件至今让他难以释怀的事儿——

    那一年,部队分下来一个晋升高级士官的指标。该部党委从保留人才的角度把符合条件的两名士官都报到了上级,恳请特事特办,全都保留。

    然而,因名额有限,只有某新型工程装备操作手、三级军士长杨文强晋升二级军士长留队了,而被誉为“爆破之王”的四级军士长李忠祥却含泪离开了军营。

    走访基层部队,这样的遗憾不是个例。如何留住士官人才、稳定士官队伍,成了各级带兵人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

    军队越是现代化,越需要造就一支稳定的士官队伍

    采访中,部队营连主官普遍反映,强军兴军新时代,保持士官队伍的稳定越来越重要。

    “士官们有的唯恐留不下,有的担心走不了!”第79集团军领导表示,造成士官队伍不稳定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那么,都是士官,为啥会有不同的选择?

    “按现行规定,16年,是大多数士官军旅生涯的‘终点站’。”某合成旅士官、代理排长刘洋告诉记者,他所在的部队只有两个高级士官编制,而他所在营有20多个同年度士官,竞争非常激烈,况且不管自己干得咋样,仅“没有经过两年以上的正规院校培训”这一条选晋 “硬杠杠”就把不少士官卡死了。

    “不是不想留,是真不好留!”在某旅上士白廷凯看来,“16”这个数字就好像灰姑娘舞会上的“12点钟声”,钟声一响,老班长们戴着大红花,伴着锣鼓声,就走了。

    个别基层士官“吐槽”:“啥都不怕,就怕在部队闷头干了十几年,抬头一看还得回到地方接着低头干。”

    “这些宝贵的士官人才,受诸多现实因素制约,在正值战斗力的‘黄金阶段’脱下军装,对部队是一种巨大损失。”北部战区陆军兵员和文职人员处处长闫雪华坦言。

    大凡从军营走过来的人都懂得,军人的牺牲奉献是多维的,包括军人自己、家庭和子女成长的牺牲奉献。

    某旅上士吴迪为了在部队长干,动员对象到驻地安家。结果结婚不到半年,部队却移防千里之外。小吴妻子刚开始还能熬过两地分居的生活,可怀孕后感觉力不从心,几次给吴迪打电话:“不行年底就赶紧回来吧!”渐渐地,内疚心和责任感犹如两个重叠的影子,在吴迪胸中汇到了一起。

    “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面对无依无靠的妻子,吴迪把这话咽进了肚里。

    调查发现,基层已婚士官大多是上有老、下有小,既处在“建功立业的黄金期”,又处在“家庭困难的多发期”。家属就业难、家庭住房难、孩子上学难、赡养父母难等实际问题,使一些基层士官很难把心思全部用在工作上。

    “部队的基础在基层,基层的基础在士官。”某旅旅长韩光明认为,当前“初级士官忧晋级,中级士官忧转业,大龄士官忧婚期,已婚士官忧团圆”等现象必须引起各级重视,如果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必然影响士官队伍的稳定,继而影响基层建设发展和部队战斗力。

    诚然如此。有时让征战大军疲惫的,不是眼前的高山,而是鞋里的沙土。

    士官们更看重“今天的机会和明天的希望”

    士官,是战士身边的“官”,军官跟前的“士”,论身份亦兵亦“官”、论工资待遇不高不低、论个人发展还需“边干边看”……

    面对这个特殊群体,各级组织和领导如何紧扣特点、遵循规律管好士官队伍、激发工作动力?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采访中,某旅政委邹文强深有感触地说,支点决定力量,据此考量士官队伍,给予他们机会和舞台,激发出来的潜能也将是巨大的,“留住心才能留住人”。

    某旅上士王本强原来是机关兵,下到修理连后,原打算混两年就退伍。谁知一下连,连队就积极培养他学习修车技术,感激连队给自己学技术的机会,王本强发挥出文化特长,包揽了连队的板报工作。指导员见他还喜欢写写画画,又把连队的一间空房子腾给他做“创作室”。这下,王本强有了成就感,又主动担任连队的思想骨干。原本打算退伍的他,年底主动选取了上士。

    人顺其心,则百事俱举。该旅政治工作部主任梁永刚对此感触颇深:“士官纠结的,其实是许多‘是’与‘否’。”追梦是否有舞台、前途是否有奔头、价值是否能实现……组织需要明确答复他们的,其实也正是这些“是”与“否”。

    前不久,某旅在士官队伍中进行问卷调查,“答案”令人深思:婚后家在驻地的,只想每月能回家两次,不随意取消;两地分居的,只想每年能休假两次,不中途召回;未婚对象在驻地的,只想每周请假外出一次,不被“卡”比例;异地恋的,只想手机每天休息时能使用,不搞“土规定”……

    这些要求过分吗?很难满足吗?“答卷”引发该旅领导深思:如何打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是稳定士官队伍一个重要的砝码。

    “也要尝试打破死板的条条框框。”不少基层领导谈到,一些单位受指标限制,关键岗位留不下人,而有的单位有指标却没有人才,建议打破平均主义,跨建制选取。诚如一位机关同志所说:“只考虑让士官服从条条框框,不考虑这些条条框框是否合理,总在自己绊自己的腿,这是多年来形成的一种落后的思维定式。”

    这种人才使用的“绊腿现象”,不仅仅是一两个人才的浪费问题,而是整个军营大批士官人才亟待解决的课题。

    “莫让观念绊了腿。”某旅政委刘海涛建议,保持士官队伍稳定是一项长期任务,应该从机械的“兵员分配”尽快转到灵活的“量才适用”资源配置上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我军现有士官人才资源优势。

    参与指挥编组作业,标绘营连作战决心图……走进某旅训练场,记者看到,这些以往分队军官研练的指挥课目,如今已成为指挥士官的“必修课”。

    有人说,“战士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上干部。”但如今,在很多战士看来,“士官长”“士官参谋”也是对士官综合素质的高度认可。采访中,记者听说,不少担任“士官长”的士官回家探亲或相亲,“士官长”都是他们闪亮的开场白。

    “士官们更看重‘今天的机会和明天的希望’,更期许的是拥有‘诗和远方’!”许多部队领导建议说,面向未来,士官群体的职业化道路也应该加快探索和筹划。

    “没有高素质的士兵,就没有高素质的军队。”听着来自基层的声音,记者心潮起伏: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不断深化,士官的舞台一定会更广阔,未来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刘建伟、赵雷、娄轶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