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军徽闪闪耀鹏城

2018-05-21 22:34:0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开栏的话

4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间,然而这一瞬间引发了神州大地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改变了中国发展的轨迹,并深刻而全面地改变现在、影响未来。从1978年出发,中国40年前开启的改革开放这场伟大革命,成功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奇迹”,更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实践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奋进新时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只有改革的步子更大些,开放的力度更大些,才能征服新征程上的“娄山关”“腊子口”。从今日起,本报开设“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专栏,充分展示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充分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五月深圳,已是骄阳似火。在皇岗口岸涌动的人潮中,巡逻执勤的武警深圳市支队战士虽然已汗流浃背,但个个精神饱满、威武挺拔。目睹此景,不时有旅客拿起手机,以口岸和战士为背景拍照留影。或许在他们的眼里,这些英姿勃发的身影,就是深圳特区繁荣图景中一抹不可或缺的风景。

攻坚克难,子弟兵打头阵挑重担

有人说,深圳是一座改革开放的丰碑,刻碑的工匠之一就是英雄的子弟兵。

当年,党中央建立深圳特区的决策,如一声春雷,唤醒了这片沉睡的土地。1979年9月,一支2000多人的工程兵先遣团开赴深圳,拉开了特区建设的帷幕。1982年隆冬,京广线南段,伴随着阵阵急促的汽笛,近百列军列满载来自全国各地的2万余名基建工程兵,奔赴南海之滨。

“1979年建市时,深圳人口只有33万,市区连一条像样的马路都没有,街道多是土路,遍地荒草,房屋破旧。因为工作生活条件艰苦,一些干部开玩笑说,原以为到了‘小香港’,没想到进了南泥湾。”武警深圳市支队政委刘继云说,无论是打响特区建设第一枪,还是边界执勤、执行重大活动安保和应急抢险救援任务,这片热土上处处都有军人的身影。

到1983年集体转业,基建工程兵部队官兵在深圳完成大小建设工程160多项。他们用青春和汗水铺出一条条马路,筑起一栋栋高楼,和特区的建设者们一起,创造了3天建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40年栉风沐雨,40年物换星移。从小渔村发展成国际化大都市,深圳特区留下了许多驻军官兵打头阵、挑重担的感人故事。

2011年,深圳筹办大运会,转移地下光缆工期紧、任务重。原广州军区某团驻深圳“精神文明好六连”主动请缨,官兵们挥汗如雨,昼夜施工,不仅如期完成了任务,还担负会场现场通信保障、线路维护等任务,检修维护通信线路总长度累计8000余公里。

2006年5月4日晚,一辆满载25吨镉化物的大货车在龙大高速公路至机荷高速公路入口处翻车,造成有毒物泄漏。危急时刻,驻军某预备役防化团闻令而动,装填处理镉化物14吨,连夜将染污区洗消完毕。

2015年12月20日,深圳光明新区凤凰社区恒泰裕工业园发生特大滑坡事故。深圳警备区火速协调驻军部队并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第一时间出动兵力4900人、车辆200多辆、各类救援机械设备900多台,奋力展开救援。

敢于担当,勇打头阵,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灾害救援中,驻军官兵累计参与抢险救灾5万余次,为特区人民挽回经济损失近6.5亿元。

挖掘潜力,助力改革发展谱新篇

2016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成果展上,12家深圳军民融合企业精彩亮相。

据深圳警备区政委李建华介绍,近年来,深圳警备区主动协调驻军部队助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依托特区科技优势探索军民融合“深圳路径”,把军工、航空航天、机器人、智能装备、可穿戴设备等产业,作为未来产业进行重点培育,推动深圳军民融合向深层次、宽领域、高水平发展。他们在申报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筹建深圳市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的同时,开展重大军工项目贴身服务,探索搭建深圳军政企三方对接服务平台,培育扶持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军民融合创业就业项目。

驻深圳边防部队与前海合作区联合签署《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联防管理委托协议》,出台14项举措为前海开发建设提供便利。为配合深圳地铁建设,驻军某部主动挪移、重铺地下军用光缆,为地铁建设创造条件。

助力改革发展,建设第二故乡。在前海自贸区、莲塘口岸、滨海休闲带、梧桐山绿道等国家和特区重点工程建设中,武警广东边防某支队主动转变理念,顺应特区建设新要求,建立视频监控、机动巡逻和应急处突“三位一体”技术集约型、管理密集型勤务模式,以“绿色、生态、景观”新理念打造边界管控、服务发展、方便群众“三能合一”的新型粤港边界管理线。

记者跟随执勤官兵巡逻,在地处边防管理区的红树林自然生态保护区看到,白琴鹭、丹顶鹤等珍稀鸟类在这里自由栖息。官兵们既是边界和鸟类的安全卫士,又是边界线的生态建设者。长长的边界线和海岸线上,游人如织,风景如画,眼前是一幅和谐安详的美丽画卷。

情系民生,维护安定和谐站排头

时光飞逝,但那些难忘的事让许多特区人至今记忆犹新。1987年,有不法分子在深圳、惠东、汕尾等地疯狂散布谣言,引发偷渡潮,万余人涌至深圳准备偷渡香港。武警深圳市支队、边防支队等多个驻军单位与地方力量联合行动,偷渡人员全部被拦截、遣送、劝离。

1992年8月11日,武警深圳市支队官兵连续20多个小时坚守“股票风波”处置一线,向特区政府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1993年8月5日,清水河发生爆炸,驻军官兵多路开进,与死神抢时间,与火魔展开殊死搏斗……

驻军部队与地方建立军警民联防机制,共同维护边界安宁和特区繁荣发展,用行动谱写出一曲曲催人奋进的壮歌。驻守大亚湾核电站的武警深圳市支队某大队官兵,被誉为与核共舞的“光明卫士”。建站初期,执勤官兵每天要检查2万多人员和车辆出入。核反应堆筑基时,30多名官兵顶着40摄氏度的高温,守卫现场三天三夜,下哨时个个脸上布满了厚厚一层泥土。班长杜洪星说:“我在那里站哨6年多,夏天高温酷暑、蚊虫叮咬,冬天寒风冷雨,有时太阳晒得连眼睛都睁不开,但大家毫无怨言。”

担负中英街执勤任务的沙头角中队官兵,为方便深港两地居民生活,宁愿24小时通关执勤连轴转,主动报请上级取消了中英街边界特别管理区宵禁,实行全天候通关。

今年1月,中队官兵再次报请上级取消办证费,开通手机APP网上预约,游客不需排队办证,拿着身份证到办证中心轻轻一刷,就能一票到手。

据了解,这几年驻军官兵依托“爱民固边”平台,在反偷渡、缉私缉毒、网上追逃等各项专项行动中破获各类犯罪团伙243个,协助地方公安机关侦破刑事案件275宗,查获走私物品案值7650余万元。

民生连着民心。从进驻至今,一代代驻深圳部队官兵把支援特区民生建设作为应尽义务和担当,在圆满完成部队战备、训练和执勤任务的同时,主动开展扶老助幼、环境整治、义诊献血等助民惠民活动,发挥自身优势,设立社区军民共建岗、双拥路,共同维护社区安定和谐。

为保证进出中英街上学的1000多名深港学生安全,沙头角中队官兵每天定时为学生开放进出关口绿色通道,成立爱心小组,早晨护送孩子进关,将他们送到学校门口;下午放学,又准时到校门口接上送出关。

深圳警备区挂钩帮助55户低收入困难家庭实现脱贫。据不完全统计,驻军部队先后为党政机关和学校义务开展军事日活动500多次,军训人员达2万人次,免费为群众体检和义诊6.4万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