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40岁当“新兵”,两次申请暂缓退休,他无悔!

2018-05-18 12:47:28 信息来源: 解放军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原标题:“投身国防科研,我今生无悔”

    ——记空降兵部队专业技术一级教授张道炽

张道炽在操作实验设备。李莎 摄

    前不久,空降兵部队10名“空降精武标兵”表彰大会上,一位胸戴红花、年过七旬的教授,成为官兵关注的焦点。

    熟知内情的人知道,眼前这位老教授不一般——他40岁当“新兵”,两次主动申请延迟退休,毕生之志只有一个:强军报国。他先后参加完成我国东方红一号卫星、神舟系列飞船、多型火箭和导弹等国防重点工程任务……

    “惜时光,立宏图。”大学时代,张道炽就立下了刻苦学习、以身报国的宏愿。以全优成绩毕业的他,将国家发展急需的微波材料和器件研发领域,确立为自己的科研攻关方向。

    此后数年,张道炽参加了多项国防重点工程任务,业务精湛的他很快声名鹊起,发展前途看好。40岁那一年,张道炽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参军入伍!

    “既然从事国防科研,就应该到部队去!”看似冲动的决定背后,是张道炽的深思熟虑。

    “40岁的张道炽要去部队了!”消息传开,张道炽所在单位一下子就炸开了锅。老领导闻讯后,极力挽留:“你现在发展顺风顺水,前途一片光明,何必到艰苦边远的部队从零开始?你一定要慎重考虑。”可张道炽却说:“投身国防科研,我今生无悔!”

    张道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入伍后,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简陋的科研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他把全部精力用在了教学和科研上。

    那年,某国防重点建设工程启动,张道炽和妻子黄小萍组成了二人攻关团队,在微波实验室里开始了科研之路上的又一次艰难跋涉。

    一天深夜,正当张道炽夫妇埋头演算新产品性能时,隔壁实验室里突然传来爆炸声。冲进实验室一看,只见炉膛炸开,产品和电器设备全部烧坏。辛辛苦苦大半年,一夜回到零起点。

    眼看距离项目最后完成的期限越来越近,张道炽和爱人重整旗鼓,又一头扎进了实验室,一次次试验,一次次改进。为了确定最佳的烧结温度,分析烧结气温对性能的影响,他们节假日也不休息。

    经过500个日夜的艰苦奋战,他们终于研制出某型微波材料。这种新型微波材料,先后被应用到西昌、酒泉、太原等卫星发射中心的安全控制系统中,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2002年,年近60岁的张道炽快到退休的年龄。是功成名就颐养天年,还是继续奋斗再攀高峰?张道炽选择了后者,向单位党委递交了延迟退休的申请书并得到批准。

    老牛自知桑榆晚,不用扬鞭自奋蹄。

    那年,某高山雷达站新型雷达发生故障。接到求助电话后,62岁的张道炽二话不说,带上一名工程师连夜向雷达站进发。乘飞机、转火车、换大巴,由于一路辗转奔波,再加上高原反应,当他们风尘仆仆地赶到雷达站时,张道炽却得了重感冒。为确保正常战备值班,张道炽顾不上休息治疗,带领助手和部队技师上阵地、爬天线,查原因、排故障,手把手帮带部队技术骨干。

    2007年底,65岁的张道炽再次申请暂缓退休。鉴于他的身体健康条件和在科研领域的突出贡献,部队逐级报请上级批准,在延长他退休年限的基础上,又为他办理了暂缓退休手续。

    一再申请延迟退休,是因为张道炽始终放不下“重如山的事业”。当时,听说他即将退休,深圳一家企业请求他加盟,被张道炽婉言谢绝了。他说:“党把我从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培养成为军队科技工作者。只有在部队勤勤恳恳做出点成绩,才能不辜负组织的培养与关心。”

    延迟退休以来,张道炽和团队先后荣获36项国家、军队级科技进步奖。团队中6人被评为空军级专家、空军高层次人才,7名同志成长为教授、副教授。

    如今,达到最高服役年限的张道炽,不得不脱下心爱的军装。但他每天仍一如既往地骑自行车上下班,言传身教带团队。他说:“我要抓紧每一分每一秒,把余热献给部队,献给国防。”(周升义 唐家军 蒋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