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人民海军,一座城市这样读懂你

2018-05-16 23:29:01 信息来源:解放军报 发布者:isen点击量:

  4月中旬以来,东海舰队某基地以多种形式开展人民海军主题宣传活动。图为基地文艺演出小分队在同济大学以“快闪”形式与师生一道共庆海军节。刘 勇摄

  4月22日,驻沪海军举办“军营开放日”活动。图为上海市民参观舰艇后留影。刘勇 摄

  作为明清时期江海门户,曾几何时,上海是被列强从海上撕开裂口的屈辱之地。

 

  1842年陈化成血战吴淞口抗击英军、“一·二八” “八·一三”淞沪抗战,诉说着有海无防的百年屈辱。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伴随人民海军现代化建设的铿锵步伐,上海作为海军对外开放窗口,也见证了人民海军的无数次第一:第一艘国产舰艇建造;第一次接待外国海军舰艇访华;人民海军第一次军舰出访……

  朝夕相伴,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与海军有了无数次亲密接触;相融共生,更是孕育出一座城市对海军的独特解读。

  在海军走向强大的征程中,上海将蓝色文化融入城市特色,将强国强军思想融入到每一个人的细胞里、血脉中,让这座开放多元的城市更好地读懂海军,用他们独有的方式为海军发展成就鼓与呼。

  关键词之一:全城阅读

  从商业文化到蓝色文化,读出大国海军的自信

  4月23日,是世界图书日。这一天,又逢海军节,因此也成为上海市民近距离阅读海军的节日。

  当天,上海市南京东路、徐家汇、淮海中路、陆家嘴、五角场等主要商圈,数十条商业街,以及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地铁,还有主干道与高架路,都在黄金时段轮番播放“军民同心,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公益宣传片。

  记者注意到,在具有厚重历史底蕴的一粟街、在贯穿上海中心地区的四川路、在繁华市区大街小巷的广告牌上,都能看到人民海军主题宣传海报和宣传标语,许多市民还收到由通讯运营商集体为人民海军推出的“庆生”短信。这天的上海,被蓝色文化的氛围映衬得格外融洽与和谐。

  华灯初上,在人头攒动的外滩,许多游客不时停下脚步,望着黄浦江两岸LED大屏中的“海军蓝”发出赞叹。

  让大家感到意外的,远不止这些。海军节来临之前,驻沪海军部队的文艺骨干组成演出小分队,以“快闪”形式向市民进行才艺展示。走进黄浦江畔的象牙塔、置身繁华闹市的南京路步行街,每一场演出,都有人们踊跃参与的身影。

  当《水兵梦》《军港之夜》《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等经典歌曲的旋律响起,不少人情不自禁地引吭高歌,每个人的脸写满了喜悦与自豪。

  目睹此景,一位游客感慨地说:“上海利用黄金地段的广告牌、主要商业圈的LED屏集体为国防做宣传,真是大气魄、大手笔!”

  诚如斯言。上海能以这种形式开展人民海军主题宣传活动,不仅仅只是一座城市和一支部队联手策划的缘故,更是因为强国强军思想融入到每一个人的细胞里。而城市里的老人、青年、小孩也在参与这次全城阅读中,对人民海军有了更深的理解。

  关键词之二:开放阅读

  从吴淞古炮到新型战舰,读出大国海军的崛起

  沿着黄浦江岸步行,湿地绵延,与长江交汇处,一座锈迹斑斑的古炮伫立高地,它无声地告诉着过往的游客,这里曾经硝烟弥漫。

  站在高台,滔滔江水仿佛就在脚下呼号着那段悲壮岁月,淞沪抗战的隆隆炮声依稀就在耳边……

  从吴淞古炮到新型战舰,那些屈辱早已被奋勇直追的后来人抛到了历史书里。

  4月22日,百年军港彩旗飘扬,吴淞码头人头攒动。这是驻沪海军举办的“军营开放日”活动,2艘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新型导弹护卫舰停靠在码头,供上海市民及闻讯赶来的外地军迷朋友参观。

  望着威武巨大的新型主炮,目击国产某型防空导弹垂发系统,许多军迷喜不自禁,仔细观察武器装备,生怕漏掉哪个细节,并不时发出提问。“这艘军舰是什么时候开始服役的?”“在世界上算得上先进吗?”……上海市静安区拥军优属协会理事长焦俊祥参观后兴奋地说:“部队官兵素质过硬,武器装备精良,看到这样的军队,我们对国家安全更有信心!”

  在岸上训练场,水兵们精心准备信号旗语、撇缆、海军绳结等海军特色文化展示,让前来参观的人们大开眼界。一位女军迷还现场跟水兵学起旗语,在简单学习之后,她用旗语打出“我爱你,海军!”在“海洋·海权·海军”专题图片展前,大家驻足观看,详细了解以维护海洋权益、海洋战略为主题的海洋知识,以及人民海军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战绩。

  “这样的开放,让我们普通民众了解神秘的军营,很有意义!”参观结束后,来自青浦区的市民梁先生赞叹道。

  海军在上海向公众开放并不是近几年才有的事。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接待苏联海军舰艇访华,地点就在上海扬子江码头。

  1956年6月,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巡洋舰“德米特里·波日阿尔斯基”号、雷击舰“智谋”号、“启蒙”号在舰队司令切库罗夫海军中将的率领下访问上海。在访问期间,中方邀请苏联客人参观上海的景点和工厂,苏联舰队也对中国军民开放参观。

  人民海军组建36年后,第一次派军舰出访国外也是从上海出发。1985年11月16日,由合肥号导弹驱逐舰和丰仓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特混编队,在上海吴淞军港起航,开启了对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的正式友好访问,迈出中国海军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迄今为止,上海共接待了数百批外舰访问。这座城市,正以开放、自信的姿态,与中国海军一起,联手打造中国靓丽名片。

  关键词之三:共享阅读

  从鱼水情深到深度融合,读出大国海军的发展

  春风拂面,长江口碧波荡漾。

  江面上,一艘艘轮船穿梭前行,从这里驶入大海。

  上海长兴岛依江濒海,岛上坐落着百年船厂江南长兴造船厂。一艘艘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巨轮和战舰,从这里拔锚起航,驰骋深海大洋。

  “这艘驱逐舰是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新型万吨级驱逐舰,先后突破大型舰艇总体设计、信息集成、总装建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装备有新型防空、反导、反舰、反潜武器,具有较强的信息感知、防空反导和对海打击能力,是海军实现战略转型发展的标志性战舰。”登上国产某新型导弹驱逐舰,军代表介绍道。

  百年长兴、百年海军,这里仅仅只是上海与海军携手并进的一个缩影。作为中国近代海军的发祥地之一,人民海军注定与上海还有着更多千丝万缕的联系。

  松江佘山,因远东第一天主教堂而闻名于世。在佘山脚下,某防化营便驻扎于此。作为东海舰队一支担负防化保障任务的专业防化部队,他们始终秉持维护上海人民生命安全的理念,守护着这片繁华,圆满完成了一次又一次重大应急保障任务。

  距长江口以外40余海里,有一座孤悬海上、面积仅0.088平方公里的佘山岛,某观通站官兵就驻扎于此。曾经,岛上自然环境恶劣,常年受风、雨、雾困扰,又因无水、无电、无居民,一切生活用品均要靠大陆补给,条件十分艰苦。如今,在上海市政府支持下,这样一座“三无”小岛上的官兵工作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建起蔬菜大棚,住进阳光楼房……

  翻开海军与上海携手走过的岁月长卷,一个个片段犹如昨夕。为了支援上海建设,驻沪海军积极配合上海市完成滨江沿岸贯通工作,北外滩百年军港“扬子江码头”即将成为历史;2010年上海世博会,海军潜水员带着重托,潜入黄浦江江底,像过筛子一样进行水下摸排,确保世博会顺利召开;海军演出队的官兵,从2005年开始,每逢重大节日自觉走进社区、广场、街道为驻地群众表演节目,共计70余场,服务群众10余万人次,13年来从未间断……

  海军官兵也永远不会忘记,上海市双拥办举办“军功章上的荣耀”活动,请立功受奖官兵亲人看上海,让1000余名海军官兵带着家属共享这份特殊的尊崇;2012年至今,60余名随军家属通过重点安置收获满意的工作岗位,200名官兵子女进入理想的学校就读;在全面停止有偿服务的道路上,上海市各级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担当,让停偿工作顺利高效推进,走在全国前列……(伍尚锐 徐巍 刘亚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