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训练现场报道:初夏,人防跨区联训练精兵

2018-05-16 23:27:52 信息来源: 中国国防报 发布者:isen点击量:

  初夏,人防跨区联训练精兵

  来自京津冀人防联训现场的报道——并肩上阵,织密应急通信网

 

  5月12日上午,在北京市防灾减灾主题宣传主会场——海淀公园内,不少市民通过电子屏同步观摩一场演练,演练场地设在200公里外的河北狼牙山下,内容是京津冀人防通信跨区支援。组织主题宣传活动的北京市应急办领导表示,有了京津冀人防这支联合应急通信力量,今后组织抢险救灾的效率必将进一步提高。

  保底手段要保证管用

  通信车利用卫星图传技术采集一线信息、单兵运用北斗手持机发送短报文、分队之间运用电台建立联络……演练现场,指挥员根据形势任务变化,统筹京津冀人防通信装备,灵活组建应急通信网。记者发现,在这场以抢险救灾为任务牵引的演练中,人防部门的训练重点却是应急通信保障。

  “自然灾害发生后,在手机、座机等常规通信手段无法使用时,人防部门所配备的通信装备就派上了用场。”演练指挥长、北京市民防局副局长张金林介绍说,人防部门的通信装备样式齐全、性能稳定,近年来在多次抢险救灾中发挥作用,成为保底手段。

  人防部门担负着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三项职责任务。在履职尽责实践中,他们找到一个重要切入点:保障救灾现场通信联络,为决策指挥提供科学依据。但是省、市两级人防通信分队编制有限,县一级人防部门大多挂靠在其他部门,力量更为薄弱,如何做到哪里需要,应急通信保障就能在哪里集中兵力快速实施呢?北京市人防部门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

  在协同发展中兵合一处

  演练场所在的河北省易县,与雄安新区相距不远。翻看《京津冀人防通信协同大事记》,北京市民防局第一次组织跨区支援演练的时间是2014年5月。而在当年的2月26日,习主席明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战略。

  “人民防空是国之大事,人防部门理应按照国家战略谋篇布局。”北京市民防局信息中心主任孙健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拓宽了人防建设的思路:既然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人防部门也应走出自身的“一亩三分地”。

  在大局下行动,思想好统一,共识易形成。通过召开联席会议,京津冀人防部门制定了协同发展意见,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京津冀人防通信协同发展和跨区支援备忘录》也应运而生。此前,北京市民防局曾与四川省人防办开展过互联互通。“既然能与四川成功联通,地缘相接的京津冀人防也一定能够说上一家话。”正是抱着这种必胜的信念,北京市民防局牵头走出了一条人防通信区域协同发展之路。

  联训队伍日益壮大

  与以往相比,这次演练增设开设指挥所环节,组建联合指挥部,统一指挥京津冀人防跨区支援行动。

  人防部门省市县机构只是业务指导上的关系,因此开展重大活动,既需要横向协调,又离不开纵向沟通。一开始,北京市民防局动员各区县民防部门,以人装结合的形式参加跨区演练,采取走到哪里,再与哪里的人防部门进行通联的方式进行。后来大家发现,这种模式难以提高演练效果,省一级人防机关开始联合上阵,并逐步带市、县两级人防部门,共同参加演练。

  合兵易,合拍难。演练指挥员、北京市民防局指挥通信处副处长宗光强是个干脆利落的人,可是在最初组织联训联演时,他感觉自己“婆婆妈妈”——一件事情要重复好几遍,才能使大家步调一致。“大家磨合不足,对演练课目不熟悉。”宗光强告诉记者,如今,在互相磨合过程中,京津冀人防不仅在训练上实现了优势互补,而且学到了彼此的长处。

  千里练兵只为用

  在演练现场的观摩人员中,既有中央直属机关、中央国家机关人防办代表,又有北京市应急办、市发改委、工信委等部门领导。“目的是让有关部门了解人防通信队伍,关键时刻能想到这支队伍。”孙健告诉记者。

  能想到人防的都是急事。在一次安保任务中,北京市应急办临时通知市民防局出人出装备,在多个地段收集回传现场信息。民防局启动应急预案,按时圆满完成任务。之所以遇事不乱,主要得益于平时的练兵,除了每年2至3次的跨区演练,京津冀人防通信分队还每月坚持互联互通。

  为了不辱使命,他们努力把训练演练往实里抓。这次演练历时7天,始终以京津冀交界地域发生自然灾害急需通信保障为背景,并区分民生目标通信中断、人口紧急疏散转移、次生灾害救援等不同情况,设置不同预案,使演练的针对性大大增强。

  北京市民防局局长刘宝杰告诉记者,在今后的跨区支援通信演练中,将加入战时防空内容,以核心任务能力的提升促进应急支援水平的提升,织密人防应急通信网,为防空抗灾作出应有贡献。(高飞 贾勇)

 来自陕甘晋人防联训现场的报道——

 

  跨省支援,通信保障新模式

  “出发!”5月7日,随着陕西省人防办指挥组一声令下,由该省11个地级市、1个区人防办组成的12个梯队,分别从各自驻地踏上征程,向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集结。

  按照规定,12个梯队自行选择行车路线,在17时前到达指定地域就算合格。面对北有高原、南有山地的复杂地形,所有参训队伍都不敢掉以轻心。当考核组到达目的地时,12个梯队已全部提前到达,因为此前他们都做了精心准备,打的是有准备之仗。

  “大家精心准备参加的演练就是‘秦盾-2018’跨区支援演练。”陕西省人防办指挥通信处处长王文益告诉记者,此次演练历时5天,由陕西、甘肃、山西三省人防办携各市人防办,出动指挥通信车40余辆、指挥保障人员200余人参加,在三秦大地、陇原大地、晋西大地开展人防跨区支援通信演练。

  据陕西省人防办党组书记尉俊东介绍,演练设置通信分队长途奔袭、机动指挥通信系统野外开设与撤收、与兄弟省市间开展协同训练,以及与兄弟省市签订《人防通信系统支援保障协议》等多项内容,目的是让陕甘晋三家人防说上“一家话”,及时为各地应急救援提供通信保障。

  为什么选择与甘肃、山西两省开展联合支援通信演练?王文益翻开演练方案,把拉练分队在陕甘晋三省机动地域连接成线,正好形成一个规则的心型演练路线图。

  王文益说,陕甘晋大片区联合是一个契机,有利于加强三省人防办之间的协调联动,健全跨区支援训练演练长效机制,进一步增强三省人防互联互通、跨区支援保障等本领,促进人防训练向实战化聚焦。

  8日上午8时整,演练正式开始。

  “华池县某油田遭到空袭,通信中断,由于现场点多、线长、面广,该县指挥信息系统无法完成通信保障任务……”

  为确保救援工作顺利展开,陕西省人防办根据上级指令,迅速启动区域通信协同保障机制,命令与华池县相邻的咸阳市人防办进行支援,其余地市、区人防办进行配合。

  “收到!”咸阳市人防办受领任务后,迅速启动应急通信保障预案。记者在指挥车上看到,指挥员通过视频传输系统向省人防办汇报:“我市机动指挥车车况良好、通信设备正常、油料充足,随时可以出动!”“出发!”省人防办立即下达任务指令,咸阳市人防办随即开赴事发地域,其余地市、区人防办指挥车紧随其后。

  他们预先派出无人机,到事发地采集传输现场情况。当人防机动指挥车到达指定位置后,队员们迅速携带设备、开设指挥所、启动卫星通信,通过无人机对重要经济目标人员疏散隐蔽情况进行录像,及时将最新现场情况传送给前方指挥所。

  谈到本次演练的收获,尉俊东告诉记者,此次演练创下陕西省人防办三项纪录:参演人员最多、参加车辆最多,特别是涉及内容最丰富,三省人防部门不仅开展广泛、深入的通信业务交流,做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而且形成了跨区域行动、相互间支援的共识和思路,在通信协同保障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开展跨区支援性演练是一次有益尝试。”尉俊东说,人防系统通过演练,为探索机动指挥通信系统训练新模式开拓了思路,为组织应急救援积累了经验,为更好地遂行多样化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杜怡琼 胡旭强 张敏娜)

来自黄河两岸五市人防联训现场的报道——

  要点防护,迈开联训新步伐

  设置烟幕墙。“铸盾郑州-2018”人防演练现场。林晓冰摄

 

  以前的黄河是天堑,现在的黄河成了两岸人防系统的纽带。前不久结束的“铸盾郑州-2018”人民防空综合演习以黄河为纽带,组织两岸五地多方开展联合训练。

  “此次演习,城市和重要目标防护两点并重,多部门参与、跨地区支援、合成专业队齐上阵,展现出新时代人防系统的别样风采。”河南省人民防空办公室主任贾宏伟介绍说。

  不仅“走一走联一联”,更要赋予跨区支援新内涵

  “导弹来袭,迅速释放铝箔弹、空飘雷。”穿黄工程管理处北闸口外,焦作市人防合成专业队布设的数百枚干扰弹腾空爆开,一大片灰白色诱导烟幕冲天而起,把5层楼高的闸口建筑遮掩得严严实实。与此同时,整片的红外干扰设备和角反射器发挥作用,防护任务得以有效完成。

  南水北调中线,位于郑州和焦作之间的穿黄工程被称为“保命工程”“生命线工程”。“一旦遭遇空袭,战时如何进行防护和伪装?”“接到空袭预警后有没有干扰措施,防护伪装工作怎么做?”穿黄工程管理处配有工程抢修队伍,但战时的情况却没认真考虑过,面对人防部门抛出的问题,管理处负责同志难以回答。

  “平时我们只管修不管防,战时防护这一课需要补上。”管理处工作人员付军告诉记者,这是他们首次参加此类演习,郑州和焦作人防部门不仅给他们敲响了警钟,还与他们一起联合制订整套战时防护方案。演练中,南郑州、北焦作各负责一个闸口,加上穿黄工程,三家共同派出伪装防护、防化防疫等5支专业队,围绕工程遭袭如何防护、如何抢险展开训练,及时总结经验。

  跨区域协同演练,以郑州为主战场,周边的开封、焦作、许昌、新乡4个城市同步配合,为“战时郑州”做好应急支援和防护。

  “以前的跨区协同训练,就是开着人防指挥通信车出来露露相,联得上通得了就行了。这次演习中的联通只能算作综合保障的一部分。”省人防办指挥通信处处长曹裕军谈到,“此次演习,每个市必须根据协同任务,派出人防合成专业队,一同参与黄河两岸的重要目标防护。例如:郑州、新乡对公铁两用黄河大桥对口支援,开封对郑州高铁东站定点支援,许昌就近对新郑国际机场定点防护。”

  不再“为了合而合”,而要精确编组专业队伍

  架设通信设备。“铸盾郑州-2018”人防演练现场。林晓冰 摄

  记者在演习中注意到,周边4市派出的人防专业队,以往泾渭分明的旗帜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合成专业队一杆旗。

  “不能公路受损就只来抢修专业队,通信设施遭袭就只派通信专业队,要立足最困难的局面考虑战时突发情况。”省人防办副主任王洪涛解释,“重要目标防护涉及方方面面,这次演习要求不同的专业队参与,就是要探索解决实战中人防专业队能发挥什么作用、怎么才能发挥最大作用的问题。”

  将人防专业队合成并不是个新鲜的课题,以往通常是队伍简单相加、按比例组合。在多次演练中,该省人防办发现,在面对不同重要目标防护时,简单相加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按既定比例配置又会引发特定方面救援力量的不足。另外,以前各专业队都是在各部门待命,分别进行调动,配合不够默契,指挥调配耗时长,不利于抓住最佳救援时机。

  因此,此次演习中4市派出的4支合成专业队,针对特定防护目标以固定基数为标准,根据各目标的不同防护任务需要进行配置编组,不同专业力量在各大队里的配比不尽相同。“防护目标不同,合成的专业力量比例就不一样,合成专业队里的专业力量不一定是传统的7种,有的是8种9种甚至10多种,有的也可能只有2到3种,一切合成配比均以实战为牵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省人防办指挥通信处调研员王九彤如是说。

  “现代战争条件下,需要精确防护什么,我们就以什么为主进行编组。”王九彤告诉记者,执行任务时,配属的各合成专业队直接前往目标地域集结,形成一支配置科学的跨区支援合成专业队,统一参加协同行动,各专业力量开展对口支援。

  不唱独角戏,让人防指挥部成员单位各尽其责

  设置角反射器。“铸盾郑州-2018”人防演练现场。林晓冰 摄

以规范人防指挥部常态化运行为抓手,河南人防工作正悄然发生着可喜变化。

  演习通知以省人防指挥部名义下达,在河南省尚属首次。与以往以政府和同级军事机关名义联合下达任务相比,以省人防指挥部名义下达通知,省去了很多“磨合”功夫,可以把更多的精力聚焦到演习本身。接到通知,省人防指挥部50余家成员单位按要求全数参加。

  “原来人防是个大学问!”去年,人防部门组织的一轮平战转换演练,引发人防指挥部成员单位领导大发感慨。今年2月份,河南省人民防空党政军联席会议召开,对各部门各单位担负的人民防空任务职责进一步明确。接下来,这次演练就是省人民防空党政军联席会上研究确定的年度重大演训任务。一个月内,18个省辖市、9个省直管县(市)的党政军联席会议悉数召开。比照省、市的做法,157个县市区目前正在有序开展此项工作。

  人防指挥部常态化运行,既拓宽人防部门争取支持、形成合力的路子,也搭建了成员单位认识人防、参与人防和国防建设的平台:有关人防政策文件的落实,由不怎么重视转变为主动兼顾;一些人防任务的分解分工,由不太情愿转变为积极配合;部门业务信息数据的分享则是“你们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林晓冰 鲁文帝)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