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替英雄答“到”之后

2018-05-16 23:27:19 信息来源:解放军报 发布者:isen点击量:

  每天点名,当呼点四位牺牲烈士的名字时,南部战区陆军某海防旅“猛插决胜连”官兵集体答“到”。江碟群 摄

 

  新兵艾坤下连分到了南部战区陆军某海防旅“猛插决胜连”。当晚点名前,班长特意叮嘱:“咱们连点名与别的连队不同,会先点四位连史上英模的名字,全连官兵要一起答‘到’。”艾坤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刘禄、华明志、李言福、刘文举……”当新任指导员汤王星呼点4位英雄的名字时,新兵所在排答“到”的声音底气不足,完全被老兵高亢的答“到”声浪覆盖。

  此刻,目睹这一幕,指导员汤王星心里起了波澜。刚从机关到连队任职,自己对“猛插决胜连”的精神又真正理解多少?铿锵响亮答“到”很容易,但答“到”之后怎么办?有一段时间,这些问号时常萦绕在他的心头。

  几年过去,如今汤王星已成长为该旅保卫科科长,艾坤则挑起了“猛插决胜连”英雄班班长的担子。当聊起各自在这个英雄连队的成长经历,俩人像约好了似的,竟然都从那次点名打开了话匣子。

  有了对英雄的认同,答“到”声才会真正从心底迸发出来

  “从1941年创立冀鲁边区回民支队开始,连队涌现出‘刘文举班’‘李言福尖刀小组’等7个光荣集体和13名英雄人物……”

  看到连队满墙荣誉,汤王星眼里不光只有自豪,还有不易觉察的凝重。这位新任指导员知道,自己必须把这些陌生的资料像一日三餐一样吃进肚里,血液里才会奔涌出薪火相传的力量。

  “说实话,刚开始学习连史,毕竟隔着一条时光的长河。”汤王星回忆说,他把400多页的连史打印出来,一有空就看几页,并在页面空白处随手记下心得和思考。他相信这些零碎的文字,能帮自己强化记忆。

  两个月后,连史簿翻到了最后一页。连队发展的基本脉络、重要节点,还有那些重锤般击打他的战斗故事,如一片树叶上纵横交织的脉络,慢慢地印进了他的脑海。

  “学习有时是枯燥的,但不可或缺,就像农民种庄稼,想有一个好收成,必须下功夫精耕细作。”新兵下连第一次点名后,汤王星想了半夜,决定带着官兵把连史学透——只有让墙上和纸页上的东西,像阳光一样落进心里,才能催发行动。他给每名新兵发了一册打印版的连史,带着全连官兵一段一段认认真真学习,他希望英雄们的故事能像花朵一样,一朵一朵在官兵的心里绽放。

  艾坤说,指导员的讲述,让他觉得“厚厚的连史,跟自己领到的专用枪一样锃亮,重如千斤”。

  花了3个多月读完连史,与战友们交流,艾坤发现自己和大家一样,只记住了一些故事和大概轮廓,有些东西在心头若隐若现,想抓又抓不住,想说也说不出。

  汤王星心里清楚,从学到悟,是一个滴水穿石的过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针对年轻战士的特点,他又琢磨出了一些新方法:看新闻前后,抽点一两个战士上台讲一段连史,或者自己的心得;每周组织一次连史故事会,每人脱稿讲一个连史里对自己触动最深的故事;每个月开展一次连史知识竞赛;开办连史系列讲座,他和连队干部主讲,一周一讲。

  “大家都在学,在思考,课余时间交流,常说起连史里的事,自己不动脑子,没想法,嘴都插不上。”艾坤说,氛围逼着人思考,脑子慢慢醒了,就会去钻去想。

  有一件事,汤王星和艾坤都记忆犹新。

  那年,曾参加过解放海南岛的连队老兵杨凤林,从山东辗转千里寻找老部队。因部队驻地多次变迁,80多岁的杨老在炎热的海南整整找寻了半个多月才到连队。杨老与连队官兵交流座谈,讲了很多当年的战斗故事,离开前悄悄留下了食宿费,并把自己的9枚军功章捐献给了连史室。

  “一个连队的精神血脉是一代代官兵接力传承下来的。”汤王星说,“每年建军节,连队都会邀请一些老兵回来,同大家追忆峥嵘岁月,讲述传统故事。”

  “慢慢的,后来耳边再响起英雄们的名字时,对我们就不是简单的几个人名,而是一段历史、一个故事。”艾坤说,有了对英雄的理解与认同,他觉得答“到”声才是真正从心底迸发出来的。

  心灵跟英雄有了交集,才会真正身“到”魂“到”——

  随着时间推移,随着答“到”次数的增多,艾坤越来越觉得,那声“到”字不简单。

  这个“到”字的内涵,在该旅政委刘石燕看来,至少有三层境界:第一层是声“到”,第二层是身“到”,第三层是魂“到”。

  “前辈们以血肉之躯书写的精神品格,如果不能从书页里走出来,融入我们的成长实践,哪怕再响亮的答‘到’声都只是形式。”刘石燕说。

  一开始“总觉得连史里的故事离自己很远”的艾坤,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的名字竟然和英雄们一起在指导员的讲评中出现。

  新兵下连3个月左右,连队组织5公里武装越野。每个班的成绩以班级最后一名的成绩为准。那天出发不到2公里,艾坤拉伤了大腿,一瘸一拐。汤王星几次叫艾坤上车,艾坤就是不肯。被强行拉上车后,艾坤竟难过得哭了起来……

  眼前一幕让汤王星心里一震:连史上战斗英雄田文忠、刘长德重伤不下火线,死守阵地为增援部队赢得了时间,艾坤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不就是英雄品质的体现与传承吗?

  讲评时,汤王星给全连讲了艾坤的故事,告诉大家如何将英雄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训练之中,写好自己的军旅篇章。

  从那以后,点名时再听到英雄的名字,艾坤觉得“那就是在呼点自己”,答“到”的时候自豪极了。

  心灵跟英雄有了交集,才会真正身“到”魂“到”——

  有一次,上级组织红蓝对抗演习,连队担负指挥所防卫任务。艾坤和3名战友担负指挥所外围潜伏哨,几十个小时没有挪窝。“当时正是夏天,草丛里尽是蚊虫,咬得我们浑身是包。”艾坤回忆说,想一想昔日战场上前辈们忘我拼死的血性,我们吃的这点苦算啥。

  有了日积月累的浸润,英雄的种子就会开花结果

  刻着“猛插决胜连”的荣誉石默默地卧在连队前草地上。连队官兵获得荣誉时,都喜欢在荣誉石前拍照留念。

  “连队门口的‘猛插决胜连’和‘刘文举班’两块荣誉奖牌,是按照1∶100比例制作的。挂牌那天,全团官兵集合在连队前边,团领导亲手挂,非常隆重。”汤王星说,这个仪式,许多官兵常常说起。连队每天集合、点名都面对着这些荣誉奖牌,就是要时刻提醒每名官兵,自己是英雄连队的一员。

  记者发现,在这个连,替英雄答“到”其实无处不在。从底蕴、氛围到军事训练、日常生活,这里时时处处都弥漫着崇尚、追随英雄的味道。

  除了重大演训任务,连队在日常工作上也颇用心思。各班日常管理、军事训练、内务卫生、作风纪律等,每季度以打分综合排名评选优秀班长,一年能获三次“优秀班长”,就会晋级为连队的“英雄班长”,披红戴花给予表彰。

  连队士官李小双,新兵时体重180多斤,训练跟不上,一度想逃离部队。后来李小双被分到“猛插决胜连”后,像变了一个人,不到半年就瘦了40多斤,训练成绩突飞猛进。

  聊起此事,李小双笑道:“英雄连的兵,身上就得有一股子英雄气,不努力,真没脸待下去。”

  “虽然我在连队任职不到4年,但我不论干什么工作,标准和要求都会不自觉高一些。”汤王星说,心灵和血脉里有了英雄精神和品质的浸润,就会从内到外散发出不一样的精气神。(王雁翔 陈永庚 刘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