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揭秘:首艘国产航母在哪些方面超越了辽宁舰?

2018-03-02 12:36:24 信息来源: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1519871897932.jpg

艾森网消息: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17年4月26日,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仪式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举行。图为航空母舰在拖曳牵引下缓缓移出船坞,停靠在码头泊位。视觉中国供图

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于2017年4月26日下水以来,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这是人民海军远海综合立体作战力量体系建设的又一个重大里程碑,为加快推进“近海防御、远海护卫”战略转型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朝着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蓝水海军”目标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作为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航空母舰,国产航母与2012年9月25日交付海军入列服役的辽宁舰血脉相通,但更有诸多的重大技术改进,正应了那句老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首艘国产航母是在全面修复辽宁舰的基础上设计建造的,两者在外形结构上相似之处颇多,它们同样采用舰载战斗机滑跃起飞、上翘式飞行甲板布局方式。要知道,航空母舰是现代海军的重大标志,是体量最庞大、系统最复杂、技术最综合、能力最强大的大型水面战舰。中国过去没有设计建造航母的任何经验,仅仅是修复、改装、续建辽宁舰,是不是完全掌握了设计建造航母的所有关键技术,通过建造首艘国产航母可以进行综合检验,也有利于巩固强化辽宁舰的综合保障能力。这也反映了中国人一贯遵行的积极稳妥、稳扎稳打的武器装备发展思路。

在中国海军航母建设之路上,辽宁舰迈出了第一步,首艘国产航母巩固、加快推进这一步伐,在航母设计建造技术攻关和能力提升上承前启后,为建造更大型的航母积累经验。再过几年,飘扬着五星红旗的大型航母编队必将航行在万里海疆和远海大洋上。

瞄准海空立体作战

很多网友把首艘国产航母称为辽宁舰的“翻版”。其实,首艘国产航母在辽宁舰的基础上实现了全面技术升级,堪称“貌似神强”,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功能定位和任务用途迥异。

辽宁舰的功能定位首先是航母科研试验平台和训练平台,主要任务是完成航母和舰载战斗机的大量科研试验任务,进行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批量选拔和培养训练。经过5年多的探索和训练,辽宁舰已经扩展形成了海上编队作战能力。而首艘国产航母从一开始就定位为大型载机作战平台,是中国海军航母综合作战力量建设征程的新起点。

航母以舰载机作为主要武器的海上大型作战平台,也被形象地称为“海上浮动机场”。美国海军于1910年11月14日和1911年1月18日分别第一次成功进行了飞机在舰船上起飞和着舰的技术试验。英国海军则首开先河,于1918年改装成功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舰,至今已走过100多年的发展历程。回顾历史,航空母舰仅用20多年就彻底取代了战列舰的海上霸主地位,推动海上作战从以战列舰、巡洋舰为主导的“巨舰大炮时代”,跨进以航母战斗群、舰载战斗机和反舰导弹为主导的“海空立体导弹战时代”。

在现代海上机动作战中,航母战斗群的地位作用不可替代,其综合作战能力主要体现在两大指标上:一是舰载战斗机与机载武器的数量多少和质量优劣;二是航母战斗群中编配的作战舰艇与舰载武器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编队作战能力的强弱。

优化舰机适配性能

100多年前,航母问世时,舰载机只有采用活塞式发动机的螺旋桨飞机,飞机结构简单,飞行速度慢,对载机平台即航空母舰的要求相对较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采用喷气式发动机的舰载战斗机问世后,极大推动了航母的更新换代,尤其是舰载机弹射起飞装置、辅助着舰系统和拦阻装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而舰载机的类型也在不断增加,包括固定翼战斗机、旋翼直升机、垂直/短距起降飞机、偏转旋翼飞机、无人机等。

舰载固定翼战斗机对于航母战斗力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其质量和数量是衡量航母作战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舰载战斗机在起飞和着舰方式上分为三类:一是弹射起飞和拦阻着舰;二是滑跃起飞和拦阻着舰;三是垂直或短距起降。首艘国产航母采用第二种方式,对其作战运用有一定制约。

单纯从技术上讲,弹射起飞是最佳选择,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舰载战斗机的作战效能。这就需要攻克弹射器技术。过去各国航母一直使用蒸汽弹射器,美国海军10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和法国海军“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均使用美国生产的蒸汽弹射器。但弹射器发展的方向是电磁弹射器。美国海军福特级核动力航母首舰已经率先装舰使用,中国海军工程大学马伟明院士领导的科研团队也正在研究这一课题。

首艘国产航母的满载排水量要比辽宁舰大出几千吨,仍然沿用滑跃式飞行甲板设计,但在飞行甲板上翘角度的设计上进行了技术升级改进。辽宁舰飞行甲板上翘角约14度,首艘国产航母飞行甲板上翘角度降至12度。这项重大技术改进的主要依据来源于辽宁舰和歼-15舰载战斗机积累的大量飞行试验数据。国产航母与歼-15战斗机之间的舰机适配性要比辽宁舰更加优化,有利于充分发挥采用滑跃起飞方式的歼-15战斗机的最大作战效能。

结构设计大胆舍弃

在结构设计上,首艘国产航母是完全按照标准的航空母舰进行设计的,这与苏联当年发展航母(载机巡洋舰)的设计理念和作战运用思路不同。

辽宁舰的前身是未能建造完工的“瓦良格”号,它是俄罗斯海军唯一在役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姊妹舰,即苏联第三代载机巡洋舰的二号舰。苏联的载机巡洋舰与美国的舰队型航空母舰大不一样。苏联航母排水量小,又没有舰载机弹射起飞装置,通常仅配置约24架舰载战斗机,综合能力相对有限,仅靠舰载战斗机无法完成所有的制空和制海作战任务,故而配置一定数量的远程反舰导弹,形成导弹与舰载机一体化反舰作战能力,同时还配置相对完备的远程舰空导弹和中近程防空武器系统。

在作战任务上,苏联海军航母主要围绕水下作战展开行动,即保护己方核潜艇和攻击敌方核潜艇,通常配置约15架反潜直升机。而美国航母主要靠舰载机“包打天下”,舰载战斗机完成制空作战、对海(陆)突击、电子攻击等多种作战任务,预警机进行远程警戒和指挥引导,反潜直升机和潜艇担负联合反潜任务,航母上不配备反舰导弹等远程进攻性武器,只配备必要的近程防空武器系统。

库兹涅佐夫级航母加装大量的舰载导弹武器系统,如隐藏在飞行甲板下方的12单元SS-N-19大型远程反舰导弹垂直发射系统,4组6×8单元SA-N-9远程舰空导弹发射装置。辽宁舰在修复续建过程中拆除了这些导弹武器系统的相关装置。

俄罗斯航母之所以配置类型和数量众多的导弹武器,主要在于其综合作战能力有限。俄罗斯海军的苏-33和美国海军的F/A-18E/F同属于重型舰载战斗机,尽管苏-33在部分战术技术性能上还略优于F/A-18,但苏-33采用滑跃起飞方式,F/A-18采用弹射起飞方式,其综合作战能力反而胜过苏-33。再加上库兹涅佐夫级航母只能搭载约40架舰载机,包括24架苏-33和苏-25舰载战斗机,作战能力远远不及美国海军尼米兹级航母。所以,俄军不得不让航母兼具重型巡洋舰的远程反舰导弹攻击能力和中远程舰空导弹防空拦截能力。

在飞行甲板下方设置大型导弹发射装置,对舰载机使用会带来较大影响。如果进行导弹发射,需要先清空飞行甲板,才能打开导弹发射装置,这时就无法进行舰载机起飞作业。俄罗斯远程反舰导弹体积硕大,垂直安装在飞行甲板下方,需要占用很大的内部空间,对舰体结构设计也会带来负面影响。而标准航母的主要武器是舰载战斗机,飞行甲板下方是大型通透结构的机库,用于舰载机的存放、保养和维修等。首艘国产航母不再设置反舰导弹发射装置,机库容积更大,可以装载更多数量的舰载战斗机。

信息能力突飞猛进

航空母舰作为大型的海上移动机场,要有效完成各种类型舰载机的操作使用,需要同时兼具航海和航空两大功用,离不开各种用途、性能先进的电子信息装备,既有保障海上航行的航海电子信息系统,又有保障舰载机起降的航空飞行管制电子信息系统以及指挥引导舰载机执行空中作战任务的电子信息系统,还有舰载对空防御、对海防御、电子警戒等电子信息系统,以及海空作战任务编队必不可少的指挥信息系统等。尽管航母的身躯和体积更加庞大,但由于电子信息系统数量、类型十分庞大,要在有限空间内安装这些电子信息装备也是一个巨大的技术难题。

航母的舰载电子装备包括编队作战指挥信息系统和航海、航空电子信息系统等,在辽宁舰试装使用的基础上,首艘国产航母又进一步改进完善。如右舷舰岛上方安装的改进版大型有源相控阵雷达,已在新一代导弹驱逐舰上广泛应用,性能先进且技术日益成熟,积累的使用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其综合性能远远领先于俄罗斯,对空探测距离更远,对空中目标探测能力更强,可以同时探测和分辨数百个空中目标,指挥引导防空拦截的能力更强。这将有助于提升航母编队及本舰的对空防御能力。

目前,首艘国产航母正在紧张地进行下水后的舾装工程,随着舰面上的“脚手架”日益减少,国产航母试航的日期逐步逼近。由于在辽宁舰上摸索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相信再有几年,首艘国产航母就会华丽变身成为人民海军服役的第二艘航空母舰,中国海军迈进远海大洋的“蓝水海军”建设目标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