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央视首次解密中国第三代战机歼-10诞生的故事

2018-02-22 19:34:43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原标题:【解密三线·记者手记】首次解密我国第三代战机歼-10诞生的故事

提到战斗机,大家应该都会觉得它无比“高大上”,它一定会是在最先进最高端的研发地设计制造的,同时跟“严格”、“机密”这样谨慎的词语是分不开的。然而,作为我国战斗机中划时代的机型——歼-10,却来自于当时从零开始建设的三线基地——成都,而它诞生的过程却颇具传奇色彩

在成都,有这样一家神秘的单位。当年,甚至当地人都不知道这里的人都在干些什么。而这里,就是我国第三代战斗机歼-10的诞生地。春节前夕,我们的记者走进了这里,了解到了“歼-10”战机诞生时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1519281650680.png

代号“611”所,如今的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1970年5月,一辆载着300多人航空设计师队伍的火车,从沈阳缓缓驶向了成都。那颠簸难眠的几天几夜,看似漫长,却因为带着坚定和期待转瞬而过;何其平凡,却映出了中国战机五十年的沉浮:来时路漫漫,不言归期;一朝鹰击上长空,鹏程万里。

 

 

 

 

1519281650894.png

1519281650789.jpg

 

 

1970年300多人从沈阳搬至成都

后来的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有了先进的条件、完备的设施,有了能够进行世界最先进战斗机技术研究的部门;

当时的他们,却只有一个代号,611。

 

 

1519281650660.png

当年的611所

原611所的副总设计师谢品告诉我们,他们到了之后,房子不够,所有的飞机设计人员就要自己盖房子,自己种水稻、种油菜,甚至还要挑粪施肥。

 

 

1519281650586.png

央视记者李厦采访79岁的谢品老人

后来的他们,是国之骄子,是民族栋梁;

当时的他们,在受限的条件下也不得不饱尝失败的苦涩。

 

 

1519281650759.png

歼-9设计模型

歼-9,是当时“611”所提出的一个自主创新的战斗机方案,有了它,我们足以和世界航空强国的战机相抗衡。

与之对应的,却是极端简陋的研制手段。

 

 

1519281650176.png

当年的设计师们使用过的计算尺

这把珍藏在成都三线博物馆里的计算尺,现在几乎已经绝迹。但在当时,它却是飞机设计师们最常用的装备。计算尺上这些密密麻麻的刻度,一点一滴地丈量出我国战斗机发展的脚步。

落后的条件和过高的研制难度,让歼-9的研制最终失败,我们也只能借由上面图中的那个小小的模型,来想像它飞上蓝天的样子。

 

 

1519281650176.png

原611所的副总设计师谢品

这些不服输的“天才们”没有停下脚步,他们在悬而未决的未来面前,选择了先做好自己,不断探索完善技术储备和研究,期待着哪一天,厚积而薄发。

“天必将降大任到我们肩上。”谢老先生带着微笑跟我们说了这一句话,他表情轻松,我们的内心却无比震撼。

那是走过所有低谷和困苦后的坚定与淡然。告诉世界,我们从来没有放弃过。

 

 

1519281650359.png

老三线人日以继夜地工作

1982年,这个天降大任终于来了。谢品接到了去北京参加新型国产战斗机评审会的通知,不过只是让他们作为参与者,听听其他兄弟单位的汇报。

但已经有了足够储备的611所,不愿停留在旁观者的角色。他们赶赴北京,竭力争取,终于得到了一个汇报自己设计方案的机会,虽然只是在第二天评审会休息的间隙,而且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

 

 

1519281650149.jpg

歼-10飞机总设计师宋文骢在汇报设计方案

就是这短短的十几分钟,改变了我国第三代战斗机的发展方向。此后,经过多次反复的评审和论证,由611所牵头的设计方案终成正果。

1986年,方案正式立项,开始研制,代号“10号工程”。 

没错,“10号工程”,一个划时代的伟大代号;

它带来的战机,在今天被叫做“歼-10”。

 

 

1519281650836.png

歼-10首飞

歼-10,作为战鹰家族中划时代的机型,不仅使我国有了第一款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战机,更是开拓了一套完整独立的战斗机研发体系。

 

 

1519281650269.png

歼-10飞机系列改进型总设计师杨伟

歼-10飞机系列改进型总设计师杨伟院士说:歼-10的问世,探索出了一条使我国战斗机发展能够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的光明大道

所谓“必然王国”,就是别人做什么,我们只能跟着做;而今天,“自由王国”,是我们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1519281650152.png

歼-10系列改型飞机

如今,中国的蓝天上已经翱翔着世界一流的战鹰;

可你是否还记得那改变历史的十几分钟,

和十几分钟背后十几年的砥砺奋斗?

是否还记得这些投身“三线”的航空人,

记得他们的义无反顾,和他们留下的全部青春?

如果历史不曾开口亲自讲述,你是否愿意,跟我们一起,停下来回回头,

重新走过这一路,

我们不是为了怀旧,而是为了记得。

什么是“三线”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开展了一场以战备为中心的大规模基础建设。因为建设的地点主要位于被称为“三线”的广大中西部地区,因此这场建设被称为“三线建设”。根据当时的地理划分,沿海边疆被称为一线,京广铁路以西的广袤的中西部地区被称为三线,介于一线和三线之间的地区,则是二线。

为此,有超过400万人远离家乡,在“三线”落地生根。

这是一段跨越半个世纪的记忆,他们在“三线”坚守一生,只愿以一人之身成一国之事,全万家之福。

他们奋斗过的“三线”工厂,有些已经成为新一代大国重器的摇篮,也有些已经成为了历史的记忆。

我们不是怀旧,我们是要记得;我们不仅要记得,更要传承。

来源:央视新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