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多措并举凝聚创新力量

2018-02-04 18:17:09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数九寒冬的北京凌晨,冷风袭人。

此刻,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却是一派繁忙景象。工作人员马不停蹄地往返在机场、车站和单位之间,接送着陆续报到的科研人员。

“从接站、办理转接关系、安排食宿、分配办公室,每个环节都有人员悉心引导,让我们这些‘新兵’感受到家的温暖。”从南疆军区选调过来的博士研究生李献斌兴奋地说。

随着最后一名从武警工程大学选调干部的报到,该研究院集中选调的90余名博士全部到位。

在习主席训词里找遵循,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寻目标,在习主席训令中找动力。回首研究院筹备组建时的场景,该研究院政委卢周来说,从一开始他们就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建设世界一流国防科技创新机构,必须有一流的科研人才。

编制决定吸引人才的数量。该研究院党委提出:“宁可机关人少一些、累一些,也要多留些编制给科研人员。”

编制有了,人必须挑好。该研究院干事董春生说了一个数据:“为把好入口关,为了把科研最急需的人才挑出来,我们有时一天要接打上百次电话。”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们精挑细选下,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来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军队高层次创新人才来了,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首席专家也来了……

记者了解到,这批人员平均年龄不到34岁,处于科学研究的黄金年龄,其中,本硕博都毕业于“985”院校的占84%,具有留学经历的占15%。

“这些顶尖人才来之不易,是我们干事创业的‘宝贝’。”该研究院领导说,为了尽快解决选调干部来后家属随军落户、子女入托入学等现实困难,该研究院领导10余次与地方政府、上级机关沟通协调,争取得到理解和支持。

集聚的是人才,凝聚的是力量,孕育的是希望。

年轻科研骨干张周,忘不了第一天到机关报到时的情景:听起来高大上的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机关居然与别的单位合署办公,蜗居在三层楼的40多个房间里……

然而,当天晚上看到的一幕又让张周吃惊不已:从研究院领导到机关工作人员、普通科研人员,很多人办公室的灯都亮着……他赶紧回到办公室熟悉工作。

“年轻的事业需要年轻人来干,只要有能力,就会有平台。”在新入院干部专题培训动员辅导会上,听了研究院领导的动员,张周心里充满着创业的激情。

从课题申报,到总体论证,再到型号研制、技术管理,张周充分发挥个人所学,主动投入科研攻关。由其接续参与的某型通信系统研制现已取得关键技术突破,其个人也获得军委科技委国防科技领域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支持。

入冬的北京,异常寒冷。在该研究院简陋的办公区,记者分明感受到火一般的创业氛围。广大科研人员正以“三更灯火五更鸡、甘把忠骨埋红山”的劲头投入科研攻关。

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目前,由该研究院牵头负责的智能卫星研制、量子信息技术攻关等多项国防科技前沿技术研发稳步推进,智能伴随型多功能无人车等一批高技术装备研发也进入验收阶段……

记者坚信,迎接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的,必将是更加美好的明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