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迈进新时代——北斗拉开全球组网“战幕”

2018-01-18 13:33:31 信息来源: 解放军报 发布者:isen点击量:

 原标题:迈进新时代 更惊世界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拉开全球组网“战幕”

    万物互联,藩篱消褪,创新驱动的大时代已然来临。

    从1994年正式启动建设,到2003年第一代系统开通运行;从2012年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到如今拉开全球组网“战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一路披荆斩棘,闯出了一条中国式自主导航之路。

    作为军民融合典范,2012年北斗正式登陆民用市场,短短5年总产值即从起初812亿元到2017年度的2500亿元,北斗对产业核心产值的贡献率达70%,已然成为上曜星月、下安物望的国家名片。

    “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迈进全球组网新时代的北斗,必将以更加完美的姿态走向世界,以更为博大的胸怀兑现承诺,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从“天上好用”到“地上用好”

    北斗5年应用精彩不断

    遵义市花岗区长征街道办事处干劲组的58户居民,至今忘不了2016年7月的那个夜晚。6日深夜,一声鸣笛划破长空——北斗监测数据显示,他们居住的145号楼沉降10毫米,位移7毫米,楼外墙瓷砖拉裂,楼内多处出现裂缝……北斗卫星房屋安全监测系统的警报声,为工作人员应急处置提供了时间和技术基础,他们第一时间将住户疏散到安全地域。

    这仅是北斗服务生活的一个缩影。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介绍,目前,北斗已在交通、电力、安全、渔业等领域广泛使用,并取得不错成绩。借助这一系统,我国突发重大灾情上报时间缩短至1小时内,灾后应急救援响应效率提高2倍;交通运输部门在480万辆营运车辆上安装了北斗终端,仅2016年道路运输重大事故率就比2012年下降近50%;全国4万余艘渔船安装北斗,累计救助渔民超万人。

    国内销售的智能手机中北斗越发受到青睐,共享单车配装北斗实现精细管理,安装北斗的公交车让乘客候车时间更精准……北斗走进百姓日常生活,带来可触可感的便利。北斗产业应用快速发展,国内企业就有14000多家,估计到2020年产值将达4000亿元。目前,我国已形成北斗完整产业链,北斗在国家安全和重点领域实现标配化使用,在大众消费领域得到规模化应用,催生了“北斗+”融合应用新模式。

    总的看,北斗的“民用史”始终与兼容(和其它GNSS信号兼容以获得更好服务)、高精度(利用高精度、短报文通信等特色功能)相影相随,北斗系统也因这两大优势,打进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尚未覆盖的产业领域。

    “北斗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冉承其表示,北斗正在阔步走向世界,按照计划我国将率先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基本服务,2020年实现35颗北斗卫星全球组网,具备服务全球能力。

    从技术封锁到谋求合作

    北斗走出国门服务世界

    技术封锁,曾相伴中国多年。石以砥焉,化钝为利。如今,北斗正走出国门,加速融入世界。

    2016年11月,我国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北斗产业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发展。目前,已在马来西亚等国智能港口、精细农业、智能交通领域提供服务。

    “北斗系统具有短报文和位置报告服务能力,这是打破技术封锁走向全球的优势所在。”冉承其如此描述北斗的奥秘。

    时至今日,北斗最高定位精度达毫米级,这一优势致使国外导航终端成本价从1000多美元暴跌到如今的1美元。不久前,美国与中国签下《北斗与GPS信号兼容与互操作联合声明》,两大卫星导航系统在国际电联框架下实现射频兼容,用户无需显著增加成本就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服务。业内人士普遍叫好,称这是GPS与北斗的一次“闪婚”。

    事实上,很多国家都在谋求与中国北斗的合作。中俄开通卫星导航联合监测平台,签署《中国北斗和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兼容与互操作联合声明》;中欧卫星导航合作工作组成立,为用户享受更加高效可靠服务奠定基础;非洲各国相继建立地面接收站,北斗有望在非洲大地上安营扎寨……

    “北斗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为世界作出更多贡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说,“曾经不忘记,未来不懈怠”将成为北斗向着更高、更强发展的不竭信念。

    从空间导航到覆盖空天地海

    将以北斗为核心构建新时空体系

    2000年,建成卫星导航实验系统;2012年,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17年,起步全球组网……北斗在建设与技术探索过程中,创造性地形成了两种服务机制,并实现了混合星座设计,拓展了卫星导航应用领域。

    如今的北斗,正以崭新姿态、更强能力、更好服务造福人类。随着它在太空棋盘上落定,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区域运行转向全球拓展。遥望广袤的太空,中国人的“天眼”视域越来越开阔。冉承其介绍,我国将加快北斗三号组网部署,于2018年年底前建成18颗卫星的基本系统,并提供初始服务;2020年年底前建成30颗卫星的完整系统,提供全球服务。

    据了解,北斗三号在载荷、星间链路、激光通信等方面都有创新,并且还增加了卫星搜救功能及全球位置报告功能,采用的星载氢原子精度比北斗二号的星载铷原子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我国《国土资源“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以深地、深海、深空为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构建向地球深部进军、向深海空间拓展和深空对地观测的国土资源战略科技新格局。

    “北斗三号作为我国定位导航实验室核心基础设施,必将起到关键作用。”冉承其透露,2035年前,我国将以北斗系统为核心构建起覆盖空天地海、高精度安全可靠、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新时空体系,将显著提升国家时空信息服务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需求,从而为全球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郭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