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装备采购网发布信息累计总额超600亿元

2018-01-13 14:06:07 信息来源:新华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原标题:一个平台作用有多大

    ——回眸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三年融合路

    搭乘信息高速快车,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2015年1月4日轻装上线,军队采购“触网”时代正式来临。3年来,在军委装备发展部科研订购局带领下,装备采购网团队“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踏实奋斗,踩点迎来开通3周年的“幸福时刻”。一个集“军向民信息发布”“民向军信息推送”“军地需求对接”“信息动态监测”诸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军队采购服务平台,舒展着新时代“更加注重军民融合”的多彩斑斓画卷。透过其中的“数理逻辑”,人们能强烈体验到,这里散发着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的精气神。

    93天与5年之比

    打破坚冰勇气源自何处

    从原总装首长定下决心到装备采购网上线运行,仅仅93天。谁能想到,背后的默默耕耘竟用了5年时光?

    2014年10月3日,针对武器装备建设领域军民融合信息交流的迫切需求,时任总装首长决心打开一扇窗口,搭起一座桥梁,装备采购网建设正式启动。“利用互联网进行权威的军方采购信息发布,我们2009年就提出了这个设想,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能落实。”知情人如是说。装备采购网上线后,局面为之一新。

    从前武器装备采购信息采用定向发布方式,装备采购网上线运行犹如一声春雷,引发社会上广泛关注。专家纷纷表示,此举填补了我军武器装备采购领域信息发布的空白,促进了装备竞争性采购的发展。

    “改革国防科研生产管理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机制,引导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网站主页上这两句话,可以看作是这个平台宗旨和功能的生动体现。装备采购网一位领导表示:“建立权威的信息发布渠道,打破固有的利益链,少不了拆壁垒、破坚冰、去门槛的魄力。”

    如何应对其中安全风险?工作人员介绍,网络上线初期,军队权威部门进行了多次网络攻防测试和安全防护检测,同时,由装备采购网团队牵头制定了10余项工作机制和20余项规章制度来保证各项工作的严密性和规范性。至今,网络运维人员需要常态化处理各类网络攻击10万次/周,攻防战一刻不敢放松。

    3年来装备采购网顺畅运行无间断,访问量达6000多万次。回眸这一发展历程,装备采购网团队感慨万千: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关键的一两招,可能影响全局;关键的一两步,可能关乎长远。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团队紧迫感陡然而生:我们能不能再拿出“关键的一两招”?再迈出“关键的一两步”?

    从800条到9300条

    需求量飙升说明了啥

    对军方而言,装备采购需求信息发布的路子一开始并不十分通畅。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权威高效的信息交互机制和平台,军队装备采购部门对民营企业先进技术和优势产品知之甚少,企业也难以及时准确地获取军方的装备采购需求和相关政策制度信息,军地信息交互隔阂成了制约装备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第一层壁垒”和“第一道门槛”。

    网站上线时,装备采购需求信息总量不到800条,有时甚至出现连续几个星期没有信息更新的窘境。

    如何“破局”?随着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国防和军队改革深入推进,以及军民融合战略逐步深入,装备竞争性采购成为一种共识,信息发布的“春天”来了。

    某军种装备采购部门一位干部这样介绍前后变化:“一开始是‘让我发’我才发,随着需求发布带来的效益越来越明显,如今是‘我要发’抢着发。”年度信息发布总量,从第一年1200条到第三年4500余条,增长了近4倍;信息发布单位从最初的军委机关、军兵种装备部等几家,扩展到武警部队、军队科研机构和院校等几十家。信息发布的数量和质量都还在不断提高。

    3年探索与实践,收获满满。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军方通过装采网累计发布需求信息9300余条,涉及项目总金额约600余亿元,较计划预算平均降幅超过20%,其重大军事、经济、社会和政治效益不可低估。

    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关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重要论述,装备采购网团队对“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有了个性化、具象化理解:一条信息,撬动的不仅是军地效益,更是国防军工体系的变革;一个平台,满足的不仅是供需对接,更是军民融合之路的大道相通。

    从3年到10分钟

    渠道拓宽背后意味着什么

    在装备采购信息服务中心,每天会有20家左右企业前来现场认证,每名客户仅10分钟就能完成整个认证流程,并且全程不收取任何费用。现场完成认证的北京一家民营企业创始人刘春雨对此感到十分惊讶和意外:“没想到会提供这么好的条件!”

    2016年8月,信息平台集中发布1000多条“十三五”装备预研指南信息,企业纷纷前来北京查询涉密项目信息,接待大厅里一大早就挤满了人,排号机吐出的数字一直涨到451,凌晨一点多仍有用户不愿离开。

    “信息就是效益,信息就是方向,过去吃了3年‘闭门羹’,如今真是豁然开朗!”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王守才动情地说。他一口气给计算了“六大好处”:对企业而言,针对装采网发布的不同项目技术标准,找准发展目标,明确研发方向,路子变宽了,视野变开阔了,减少了不必要的弯路,也节约了大量资金。

    越来越多的优势企业参与进来,搅活了一池春水。一家知名网站创始人兼董事长孙艺豪表示,装备采购网已经成了他们“离不开的网”,上网获取信息成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据他介绍,许多“民参军”企业专门成立军民融合拓展部,主动与网站搞好对接。企业登录装备采购网,不仅看需求,还可以毛遂自荐,将独家科技和创新产品“晒”到网上,等候识得千里马的“伯乐”。

    认证企业用户涵盖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军工集团等各种类型。其中,军工集团比较特殊,既能当发布者又能当竞标者。随着融合不断深入,各类型企业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竞合效应”明显增强,军工集团的“蛋糕”非但没有被抢走,反而发展空间更大了。怎样通过颠覆性技术创新,满足军地双方各自不同需求,成为装备采购网团队全体成员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正在思考的一道现实考题。

    从“+互联网”到“互联网+”

    创新引领的明天是啥样

    登录装备采购网,我们欣喜地发现,网站正逐渐从单纯的互联网信息发布平台,发展成为“互联网+军民融合”的多功能平台,内容在不断丰富。

    为企业用户提供的装备书籍、百问百答、政策解读等等,每一个创新版块都体现了优质的服务理念。一名工作人员解释说,装备采购网团队调研各相关代表单位,会将新搜集到的需求和建议扩展为平台的服务条目。

    “用户对我们越信任,提出的需求就会越多,我们的责任也就越大。”团队一位领导表示,装备采购网之所以越来越受到企业用户的重视和喜爱,在于发布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3年来,装备采购网团队先后到10个省市外出“自我推销”50多次,参与各类展览10场次。

    在北京举办的三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览暨论坛活动中,装备采购网协助机关承担了信息发布区展台的筹备与展示,并设立“网上展厅”。现场展结束后,网上展厅依然开放,热度不减。装备采购网团队还在手机上推出“军采通”APP,开通了官方微信号,企业可以利用这些“掌中宝”第一时间浏览到最新需求信息发布和军民融合新闻动态。

    新时代呼唤新气象,新气象期盼新作为。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既要豪情万丈又要脚踏实地。回顾3年发展历程,装备采购网团队深感一个词的分量:蹄疾而步稳——“疾”要有“疾的本领”,“稳”要有“稳的依靠”。以“稳”为例,两年来5个异地涉密查询点信息保障无差错,保持了有序高效运转。

    眼下,他们正积极查找以往运行中的缺项和不足,努力探索平台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譬如,通过整理信息发布大数据,进行军民融合未来发展趋势的精准预测;再譬如,总结运行经验,协助制定采购信息发布管理办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