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依法管装用装 火箭军某战略导弹旅向机动发射转型

2017-12-25 16:53:20 信息来源:解放军报 发布者:isen点击量:

原标题:火箭军某导弹旅以《装备管理条例》为加强部队装备建设的重要抓手提高“随时能战”能力——依法管装用装,擦亮大国长剑锋芒

实弹发射。

    战车列阵待发,长剑闻令出鞘。

    冬夜子时,随着上级一声令下,火箭军某导弹旅官兵快速反应、迅猛出击,精准操作武器装备,在茫茫夜色里打响一场现代“导弹战”。

    作为执掌大国重器的导弹劲旅,面临新老装备并存、型号种类多样的实际,该旅立起“随时能战、准时发射、有效毁伤”的核心能力标准,坚持依法管装用装,提高武器装备完好率和出动率,让重达数十吨的“庞然大物”闻令即出、动若风发,大国长剑在万里天疆绘出壮美弹道。

    一台装备“掉链子”,挡住战车驰骋之路

    过去,中国“巨龙”蛰伏深山;如今,大国长剑驰骋九州。

    伴随着中国战略导弹部队从“山沟沟部队”向“车轮子部队”转型进程,该旅把提高快速机动、全域慑战能力摆上重要议程。

    为锤炼全疆域作战本领,该旅常态开展无预告战备拉动演练,机动距离越来越远,作战半径越拉越大,矛盾问题也逐渐凸显。

    一次,该旅“营营对抗”演练刚刚拉开序幕,狂风暴雨便不期而至。“红军”一支发射分队刚刚抵达指定区域,便接到指挥所“阵地暴露,紧急转移”的命令,部队闻令而动,指挥车、发射车、转载车紧急开进,加油车、救护车、运输车如影随形。

    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部队刚刚出发不久,一台运输车突然熄火“趴窝”。这台故障车如巨石挡路,让整个行动受到影响。

    “维修骨干立即组织抢修!”面对突发情况,该旅保障部部长吴海诚果断下令。

    滴答、滴答、滴答……负责“红方”现场指挥的排长潘登不停盯着手里的秒表,3分钟、5分钟……时间随着秒针的旋转不停流逝。潘登心里焦灼万分,不停催促维修骨干加快速度。

    一路上,红蓝双方对抗一直处于胶着状态,“蓝军”一直难以下手。然而,这台“趴窝”的运输车,给“蓝军”小分队提供了绝佳机会,他们一边对“红军”实施袭扰,一边利用信号干扰中断对方的通信联系。

    通信链断了!发射分队与上级失去联系!面对突如其来的“蓝军”袭扰,“红军”一下子乱了阵脚,虽然组织了防卫行动,但最终因力量对比悬殊,被“蓝军”包了“饺子”。导调组判定,“红军”整个行动失败。

    “要不是运输车突然‘趴窝’,‘蓝军’怎么可能有机可乘!”事后,谈起这次败仗,“红军”官兵大呼太“倒霉”。

    “这只是‘倒霉’吗?战争链条环环相扣,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导致满盘皆输。管装用装不托底,打仗如何有底气?”旅领导专门召开演练检讨会,深入剖析“趴窝事件”根源,反思短板弱项,围绕装备训练、维护、保养等方面开展了一次隐患排查。

    举一反三“过筛子”,追根溯源查漏补缺

    “军队越是现代化,越要依法管装用装!”翻箱倒柜查漏补缺,问题清单摆上桌面,旅党委一班人率先统一思想:随着导弹武器装备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部队组织结构、力量编成和运行状态日趋缜密繁杂,更加需要严格落实《装备管理条例》和相关配套法规,提高管装用装质量水平。

    为切实立起“法”的标杆,该旅通过党委议装会、装备现场会等形式,深入反思装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举一反三查找制约部队装备建设发展的短板弱项。

    “由于一些官兵对《装备管理条例》等法规制度研究得不深不透,还存在‘重特装管理、轻普装维护’的思想,把指挥车、发射车、转载车等装备当作‘宝贝疙瘩’,对通用装备却重视不够、维护不够细致,致使一些通用装备上了演训场就出现‘跑冒滴漏’现象。”该旅一名领导介绍说。

    “一些新装备科技‘含金量’较高,但装备管控设施设备、技术手段跟不上装备换型步伐,一些官兵习惯沿用传统的‘望、闻、问、切’等老办法检修维护装备。”该旅修理营营长马宝海坦言,在装备维护保养中,一些官兵只图将“面子”擦得锃光瓦亮,却很少顾及“里子”,维护保养方法老套陈旧。

    调查发现,个别官兵对于加强装备建设愿望强烈,但在落实装备管理制度上却存在“知表不知里”“治标不治本”等现象。不久前,某装备保障分队2名维修骨干在开展装备维修检测中,擅自简化维修流程,虽没有造成不良后果,却仍被定性为违规操作。

    除此之外,由于动装频繁会影响装备的性能和寿命,个别单位在开展训练时,存在时间不满、内容不全、难度不够等问题,特别是围绕装备极限练兵的差距较大,极大影响了实战化训练效益。

    摆现象,剖原因,研对策。虽说查摆出的问题只是个别现象,却给全旅官兵敲响了警钟,一场查漏补缺、固强补弱的战斗悄然打响。

    用好法规“度量衡”,铁律生威擦亮剑锋

    “迈向武器装备现代化,依靠法规保障是关键。”这句话,写在旅党委下发的文件中,写在装备维护的现场,也写在全旅官兵的内心深处。

    该旅在从严落实《装备管理条例》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一系列制度措施,从转变观念、规范制度、建强队伍等多方面入手,狠抓法规制度执行力,推动部队“建、训、管、战”整体能力水平的提升。

    常态化教育增强法治意识。开展“管装爱装大家谈”群众性讨论交流活动,纠治“重特装管理、轻普装维护”“普装在战场发挥作用小”等错误观念,通过热点辨析、情景再现、制度解读等形式,帮助官兵了解自己在装备管理中的责任,激发各级各类人员依法管装爱装的热情。

    刚性抓落实转变工作模式。以规范装备维护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信息化设施、提升管控技术为抓手,确立“7个100%”安全工作目标、制定23项装备训练管理措施,建立“七抓”工作机制,将制度规定制作成便携易查的简明法规手册,铁腕落实装备维护保养、岗位资格认证等制度,逐条逐项抓好落实,形成抓法治促工作、抓工作强法治的良性循环。

    实战化训练提升装备效益。利用日常训练、跨区驻训等时机,按照“紧贴实战、突出实用、注重实效”的思路,定期组织无预告拉动、火力突击、装备抢修等演练,临机设置油料耗尽、运输车短缺、车辆爆胎等难局困局,增强官兵实战化条件下装备维护和抢修能力。

    群众性创新破解管装难题。瞄准装备训练重难点问题,集智攻关研发多种等效模拟装置,借助模拟设备开展训练,依托“阵地自动化管理系统”研究气压、温湿度和天气变化对装备维护保养的影响,制定相应改进措施。加大装备“三室一网”升级改造力度,依靠科技力量让武器装备保持最佳状态。

    针对性培养立起用人规矩。出台《人才建设规划》《岗位资格认证》等制度,采取“以老带新”“因岗育才”等方式,组织专业技术干部、士官人才和普通官兵结成帮扶对子,择优选送有发展潜力的官兵赴厂家院校学习装备管理技能,着力培养大批管理型、技术型、专家型装备人才,支撑大国长剑随时能战,关键时刻一锤定音。(王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