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首届科技军民融合专题赛共决出7领域18个奖项

2017-12-23 13:25:22 信息来源:解放军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原标题:获奖已成过去 收官恰是启程

    ——中关村首届科技军民融合专题赛决赛目击记

颁奖现场。闫实 摄

    致敬!传统产业“深耕者”

    一台柴油机的倾诉

    决赛现场展示区,一家优势企业生产的风冷柴油机,在周遭众多“高科技”包围下,显得有些另类。

    一些参赛者像当年许多投资机构一样,一看是柴油机,认为是传统产品,看都不看一眼。人们并不知道,这款柴油机产品因其重量轻、体积小、性能好、机油消耗低等优势,不仅领先国内同类产品,还填补多项国际市场空白,畅销全球。“别小瞧柴油机,研制改进它花了我整整十年时间。”这家企业总裁洪里荣感慨。

    挑战赛决赛中,这款柴油机成了“香饽饽”,赢得专家一致认可,荣膺一等奖。一位专家表示,中国柴油机技术整体落后于发达国家,这样好的产品让人眼前一亮。“这款产品非常抢手”,参赛前产品就深受军方及民用客户欢迎,产能跟不上。洪里荣拍胸口保证:“优先保障军用!”

    同样拔得头筹的还有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轻型高通过性无人平台、军事科学院军需工程技术研究所郝新敏团队带来的生物基尼龙56纤维技术。记者注意到,这些喜获一等奖的解决方案,都指向了传统制造领域,获奖者都是相关领域的“深耕者”:洪里荣的企业是一家近百年的红色家族企业,专注动力领域几十年;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是“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主攻装甲领域,业界享有盛誉;郝新敏团队所在单位,更是全军唯一的专业军需科研机构。

    百余项解决方案中,这些技术能够脱颖而出,决不是偶然。那台不起眼的柴油机,像在倾诉:参与军民融合,没有独门“绝活儿”不行,玩花架子更不行,“硬功夫”从深耕中来,“深耕者”创新过程中有时更需要忍受孤独和寂寞。

    致敬!赛事全程“观望者”

    “电话报名”的遗憾

    众多解决方案中,能够获奖者毕竟是少数。更多未能获奖者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而是改进方案、弥补短板,积极准备来年再战。还有一些错过比赛的观赛者,观看了决赛结果后,更对下一届挑战赛充满了期待。

    一些参赛者表示,尽管所提供的方案未能进入获奖名单,但比赛经历也不失为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也有些参赛者认为,通过观摩比赛过程、听取专家建议以及与同行之间作横向比较,使他们清醒地看到了自家产品、技术与军用需求在契合度上的差距,明确了下一步改进的方向,这都非常有价值。

    “比赛开始后,还有单位打电话要报名呢!”中关村管委会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了挑战赛的受欢迎程度。错过者满眼遗憾,观望者心存疑虑。一位观众向记者坦言,之前对这类比赛抱怀疑态度,怕搞成“选秀”节目,人到现场之后疑虑顿消,后悔没有提前报名。赛事承办方表示,中关村第二届科技军民融合专题赛将在明年年初适时启动,欢迎新面孔、老朋友踊跃参加。

    探索无禁忌,创新无止境。挑战赛本意为解决需求而来,发现缺点,弥补不足,才能更好成长进步。科技部火炬中心一位领导告诉记者,项目“契合度”贯穿挑战赛全过程。一些企业把已有产品稍加“改造”就想拿来军用,肯定是不行的。他建议,企业参与军民融合一定要以军事需求为牵引力,认真探索军队作战装备和作战能力需求,提高产品的技术成熟度和可靠性,参与军民融合必须“需”字打头阵,“参军”路上才能少一些寒冷,多一些“春色”相伴。

    致敬!比赛规则“制定者”

    一块温暖人心的“石头”

    63项军地项目需求,对应109个具体方案。得知这两个数字之时,中关村管委会军民融合创新工作处处长张晓明松了一口气,这只是一块“投石问路”的“石头”。

    从比赛吸引参赛者的数量质量、预赛决赛受欢迎程度、赛前赛后反响、需求解决程度等不同侧面来看,这都不失为一次成功的比赛。

    决赛当天,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阴和俊现场观摩考察:挑战赛为什么受欢迎?“想挑战,你就来”——挑战赛这一理念,以及“不设范围,不立门槛,不定形式”的组织运行模式,赢得了中科院、军工集团等“国家队”认可和报名参赛,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团队同样给予高度评价,踊跃前来“揭榜”比拼,一些海归科技精英、民间高手也纷纷登台亮相,一试身手。

    赛事规则公开透明。决赛现场,参赛者汇报演示后,评审专家通过打分器现场评审打分,实时在大屏上显示,全程杜绝了“暗箱操作”的可能。

    整个决赛期间,参赛者与专家交流贯穿始终,开放姿态赢得各方认同。最吸引人的是赛事后续服务,创新工场负责人、中关村联创军民融合装备产业联盟秘书长季会现表示,作为赛事后续服务的一部分,今年获奖项目将优先参加与中关村相关的展览展示及推广活动,并在专题赛官网上展示宣传;及时向军队和军工相关单位推介,优先安排参加军地对接;优秀参赛项目优先入驻中关村军民融合特色园,享受中关村示范区相关优惠政策……

    如果说这是一次“投石问路”,那么这注定是一块温暖人心的“石头”。赛事各方都在说,这些好经验无疑立起了一个“标杆”,给军地双方举办同类比赛以诸多有益启示。(中国国防报记者 魏宏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