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多难兴邦,多难强军:中国永不会倒下的生存密码

2016-07-07 15:35:56 信息来源:中国军网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点击进入下一页

  雨一直下,没有停过。

  外面淅淅沥沥的雨,带着一阵阵摄人心魄的寒意:安徽告急!江苏告急!武汉突破警戒水位,汉口江滩再次竖起“防汛生死牌”:人在堤在!

  暴雨中,有一群人,挺立在抗洪一线,以身为堤,以命换命。

  这么多年,他们刷出了一种刻骨铭心的“存在感”。即便平时总有些别有用心之徒明枪暗箭地抹黑他们,但危难关头,人们最先想到的、最为盼望的,还是那抹迷彩色。

  子弟兵来了,希望就来了!

  几年前,一个战友曾问我:“你知道我为什么来当兵吗?”那时,部队待遇正在提高,应征入伍的种种优抚政策正在出台,社会上对于“为什么来当兵、独生子女还能不能打仗”的讨论正热烈。

  不过,不出意料,我等来的答案和那些都没有关系——

  “就是那些绿迷彩,那些胸前套着黄色橡胶圈的人,他们面对滔天咆哮的激流,不是后退而是上前;他们扛着沙袋,裹满泥水,你看不清他们的脸,却看得到他们的眼神,疲惫而坚毅。我一直以为那就是解放军,我就想成为他们的一份子。”

  说这些话的时候,战友的眼里也透着坚毅。后来我知道,那一年,他在洪水里失去了家。

点击进入下一页

  那是1998年。

  战友的话、他对抗洪战士的描述、他对于洪水的记忆,重重敲打着我。那天,我路过营房里的楼道,瞥到墙上的英雄事迹宣传板,雷锋、张思德、邱少云……还有胸前救生衣上赫然印着“塔山”二字的李向群。

  你很难解释,一个人的童年记忆,对这个人的一生有多大影响。我和我的战友中,太多人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印在脑海中的一瞬间,萌生了参军报国的冲动。奇怪的是,这种冲动历经时间的洗刷,越是艰难困厄,反而越是强烈。

点击进入下一页

  二

  如果把武器装备比做一个人,你会发现,许许多多的装备,他们“参军”的心路历程,与一个人的参军经历是何其相似。

  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撕裂了汶川,十万大军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奔向震中。

  道路遮断、群山拦路,子弟兵再现“飞夺泸定桥”似的“铁脚板”,空降兵15勇士写下遗书从数千米高空伞降震中……

  也是在那一年,人们发现:我们需要更多的大型运输机,需要更多的直升机。在繁忙的运输线上,人们看到了俄罗斯的伊尔-76、米-26,也看到了美国的C-17。

  世界上只有3个国家有能力自行设计制造大型运输机。有的东西,即便再有钱也无法买到。生命如此,核心装备亦然。

  那时,我们自己的大型运输机立项才几十个月,中国哪怕要想多获得1架二手大运,也要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艰难谈判。

  空前忙碌的四川某机场上,为数不多的大型运输机飞行员一次次拒绝休息,一次次要求再多飞一趟、多拉一点物资。登上飞机的救援人员,像一位精明的商人计算着自己携带的每一件装备物资,重量、体积……宁可自己少带些口粮和个人物资,也想多带一件装备。

  那一年,大地震对深藏在巴蜀群山中的国防工业企业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许多军工人,面对着生离死别,承受着失去亲人的悲痛。从残垣断壁中走出来,大家收拾悲伤,继续埋头赶路。

  那一年,还没有名字的“中国大运”有了强烈的胎动。“多难兴邦”四个字,从一所帐篷小学的黑板上,传遍了神州大地。

  中国,就算咬掉牙、拼了命,也要有自己的大飞机!

  中国,就算经历再多的苦难,也不会倒下!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三

  几个月前,在一次讲座上,国内一位知名的漫画家坐在讲台上,聊起自己的漫画,说着说着不由自主地哭了。一位细心的女生递上了纸巾,他用掉了大半包才止住泪水。

  那时,他和他的漫画工作室刚拿到2000多万的风投,几分钟前,他还在笑着说:“2000万诶,这可以吃多少桶泡面呀!”

  但讲到自己的姥爷——一位志愿军老兵,他淡定不了了。

  因为姥爷,他开始画抗美援朝,开始画那群从一穷二白的国家中、从瓦砾和废墟中走出来的英雄,他勾勒漫天白雪的长津湖,一笔一划写下了那句“亲,别哭,眼泪会冻住”,也写下了那句“幸福并感激着”。

  “真的,今天我们再也不用,像他们一样,拿自己的胸膛去和敌人的飞机坦克硬扛了!”说到这句的时候,他又一次潸然泪下,用掉了剩下的半包纸巾。

  是的,太多的感动,源于今天和昨天的比较。翻开历史,祖国母亲承受过太多无法磨灭的伤痛!8年前的汶川地震,太多家庭支离破碎;1998年特大洪水席卷29个省,2.23亿人口受灾……旧的伤口尚未愈合,还没结痂,新一轮的创伤又来临。

  然而,苦难也教会了我们一个道理——多难兴邦、多难强军。一个国家和民族因为伤痛而积蓄的力量,是任何别的力量都无法比拟的。

  它教会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也教会我们不抛弃、不放弃,更教会我们脚踏实地、播种希望。

  什么是希望?

  许多年前,也是在一座机场,一款新型战机第一次亮相试飞。当时,有关部门下达了清场的命令。

  一位老将军带队,和围观的军迷一个个握手,苦口婆心地劝大家回避。走着走着,老将军停下了脚步,向随行的人挥了挥手:“不要清场了,让他们看,不拍照就行!”

  许多人疑惑地望向将军。将军说道:“你们看,都还是学生。让他们看吧,也许,未来的总设计师就在他们中间!”

  那一天,爬在树梢上的年轻学子,看到了一飞冲天的战鹰。而将军,或许也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希望。

  或者,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四

  “20”“200吨”,简单的数字,高高的门槛。

  美国空军历史研究办公室《美国空军与人道主义空运行动(1947-1994)》统计:从1947年到1994年,美国空军在北美地区共执行了112次人道主义空运救援行动,平均每年2.4次。该书序言指出:空运力量“成为了美国的外交工具”“不仅是一种战争的武器,而且也是一种和平的手段”。

  昨天,7月6号,汶川地震8年多之后,鲲鹏飞天,运-20正式列装部队!曾经为救灾忙碌起降各型飞机的某机场,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孩子”。

点击进入下一页

  《解放军报》这样描述“胖妞”:“该机的顺利研制并正式列装部队,实现了我空中战略投送装备自主发展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航空设计制造能力迈上新台阶,标志着空军战略转型建设站上了新起点,对推进我国经济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应对抢险救灾、人道主义救援等紧急情况,提高空军战略投送能力和我军有效履行使命任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也是在昨天,一条新闻占据各大媒体的头条《习近平指示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大力支持地方做好防汛救灾工作》。从贵州到湖北、从安微到江苏,数以万计子弟兵正奋战在救灾一线。

  大堤上,人们又看到了当年扛着沙袋跳入水中的子弟兵。稚气未退的军校学员冲在一线,休假在家的战士冲向了洪水,累极了的军人倒在泥水里就睡着,端着饭盒就睡着……他们这样年轻,却又如此坚强。

  苦难历练了一个国家,也历练着一代又一代人。苦难之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站起,悲痛之后,越来越多人选择了奋起追赶。

  我们深知,我们这个国家还有太多不足,也还会继续遭遇灾难;我们也深知,我们这支从小米加步枪里走从来的军队,还有太多需要补强的短板,我们不是无所不能,但我们有一颗勇敢的心、奋进的心、热爱人民的心!

  就如洪水不会一天就退去,我们的许许多多不足、许许多多问题也不会是一天、一年、十年就能彻底解决。

  但看着洪水里那满身泥泞的身躯,谁又能说,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军队不会越来越强大呢?

  我们不希望苦难来临,但我们也绝不向苦难妥协!

  中国,加油!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公众号 作者:丁艺书 荞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