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解放军援建刚果恩古瓦比军事学院项目获赞(图)

2016-07-06 18:03:40 信息来源:解放军报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中国军队援建的刚果共和国恩古瓦比军事学院改扩建项目航拍图。

  建造中刚友谊新丰碑

  ——我军援建刚果共和国恩古瓦比军事学院改扩建项目管理组纪事

  ■本报记者 吕德胜 通讯员 王 聪 胡亚军 王亚龙

  “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刚果共和国总统德尼·萨苏-恩格索将于7月4日至8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7月3日,看到新华社播发的这条消息,刚刚回国不久的防化学院院务部部长许震平,思绪又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刚果共和国,回到了援建恩古瓦比军事学院改扩建项目的那300多个日日夜夜。

  “感谢中国军队对刚高等军事教育的宝贵支持,这是见证中刚友谊的又一座丰碑!”

  当地时间6月23日,刚果共和国国防部长蒙乔、总参谋长奥科伊接见由中央军委机关事务管理总局牵头成立的援建项目验收移交工作组时,称赞该项目提升了恩古瓦比军事学院的培训能力,提高了这所军校在整个非洲的地位,对刚果军队教育训练将发挥重要作用。

  恩古瓦比军事学院院长——

  “我们想到的,你们都考虑到了;我们没有想到的,你们也都考虑到了。”

  恩古瓦比军事学院,以刚果共和国前总统恩古瓦比名字命名,是刚最高军事学府,被称为该国的“将军摇篮”。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刚果共和国时,与萨苏总统共同签署援建恩古瓦比军事学院改扩建项目。刚方将之视为建军55周年的献礼工程。作为中刚两国重点合作项目,此项任务由原总参管理保障部负责承办。

  在前期勘察和初步设计的基础上,2015年7月,从有关单位抽调组成的管理组一行飞抵刚果共和国首都布拉柴维尔,开始长达300多天的援建工作。

  “这不仅是一项援助工程,更是增进两国两军友谊的政治任务。”作为管理组的组长,许震平一开始便和大家统一了认识:要本着“把小事当大事看,把粗活当细活干,把援建工程当自家房子建”的思路开展工作,所有工程一定要质量过硬、坚固耐用。

  然而,一到现场,许震平便皱紧了眉头:建筑数据的缺失、工程材料的不足、当地的细沙土质以及潮湿多雨的气候,一连串的问题摆在了面前,而预定的验收交付时间却静静地摆在那里。

  “军人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要建就建出中国军人的水准!”到现场之后,管理组和刚军方及承建单位密切沟通,工程设计师秦岭和卓军实地调研,采集数据、修改图纸、检验材料,设计和施工处处体现打造精品意识和以人为本理念。

  ——当地雨多,土质细软,为了防止出现地面沉降和地砖开裂的情况,管理组提出在隔墙下增设一道混凝土梁和一道防水层,既能避免白蚁破坏,又能延长房屋使用寿命。

  ——当地长年高温,新建楼房采用外廊式设计,楼顶采用坡屋面,铺设隔热层和防水层,并铺设烧结西班牙红瓦,提高了保温、防水、隔声效果,增加了舒适度。

  ——当地湿度大,使用不锈钢护栏时间长了会锈蚀,经和对方协商,改用混凝土材料的花瓶柱,既结实又美观。

  ……

  管理组的住地距离施工现场大约30公里,但单程就需要一个半小时,碰上下雨天花费时间更长。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地的细沙土质移动性强,在强降雨冲刷下,极易形成沟壑。细心的设计师秦岭主动提出,在学院内增加混凝土排水沟,以提高排水能力。

  恩古瓦比军事学院院长约瑟夫深有感触地对项目技术负责人马敬军说:“我们想到的,你们都考虑到了;我们没有想到的,你们也都考虑到了。”

点击进入下一页

  6月20日,在中国军队援建的刚果共和国恩古瓦比军事学院改扩建项目移交仪式上,刚国防部长蒙乔为项目管理组成员授勋。

  刚果共和国国防部长——

  “想不到工程质量这么好、速度这么快!”

  恩古瓦比军事学院改扩建工期紧、工程量大。整个工程任务由4栋新建楼房、大门、营院道路管网以及原校区21栋旧楼房整修、运动场地改造、围墙改造等项目组成。为保证工程施工进度,所有栋号需同时开工。

  作为总监理工程师的李军,不仅要负责土建专业,还要把水、电、暖等各方面的工作都承担起来,常常是刚验完这个楼,又爬上那个楼,白天检查验收,晚上整理监查日志。用他自己的话说,对监理的要求是“全方位、全过程、全专业”。

  “布拉柴维尔距离赤道只有约400公里,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哪怕站着不动都会浑身冒汗。但管理组成员坚持每天到施工现场,与刚军方和施工单位协调解决各种问题。因为天气炎热,不少同志出现皮肤过敏等不适反应。”翻译陈叙铭介绍说。

  如果说工期的紧张、湿热的环境大家尚有心理准备,有些情况则根本没有想到过。当地有一种被称为“小咬”的昆虫,毒性十分强烈,被叮一口能起乒乓球大小的脓包。“这时,寻常的花露水、风油精是不管用的,只能用开水烫。”曾被其“亲密接触”的刘军总结了自己的治疗经验。

  援建期间,因安全形势不好,当地工人回家避难、工地不时断水断电等情况都上演过不止一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项目施工用水都要经过协调,从14公里外的地方购买再用汽车拉到工地。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工程进展到关键时刻,问题再次出现了。从国内通过海运运来的施工材料,因为运输时间长、检验进展慢以及二次运输困难,迟迟到不了施工现场。管理组一面通过大使馆与刚军方沟通,一面与施工方协调,从其他工地上紧急调来施工材料,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想不到工程质量这么好、速度这么快!”管理组回国前,蒙乔部长当着中国驻刚大使夏煌的面,再次肯定了他们的工作。

  驻刚大使馆武官——

  “你们树起了中国军人的形象,我感到非常自豪!”

  “各位,请报平安!”

  今年3月20日深夜,负责与管理组联系的军委机关事务管理总局的张江水助理,焦急地在微信群里一遍又一遍发着信息。

  从出国那一天,“每天报平安”就成了一项雷打不动的制度,但这天由于信号中断,电话打不通,微信也联系不上,前后方失联。那晚,担忧前方人员安全,总局领导一直不能成眠,直到通过大使馆得到大家平安的消息。

  短暂的失联只是一场虚惊,今年3月当地发生的一次交火事件则是实实在在的危险。“最近的那个炸点就在我们营地附近。”提起这件事,孩子只有一岁的徐庆甫仍觉得有些庆幸,“再偏一些,我就可能见不到家人了!”

  当地发展滞后,物资匮乏,物价却奇高。炊事班长康有强为了保证大家的饮食,想了不少招儿:萝卜缨留下来做包子馅、肉皮攒起来做皮冻……他还从国内带来菜籽种到地里,收获了不少新鲜蔬菜。

  “我们8个人,出发之前还都是原总参谋部一个系统的,回国之后却发现已经不是‘一家人’了。”许震平介绍说,因为军改期间的单位转隶,管理组成员有的归训练管理部了,有的归军委机关事务管理总局了,有的归陆军了,还有的归战略支援部队了,管理组好几名同志都面临着职务晋升和实际的家庭困难。

  然而,无论是严酷的自然环境,还是可能危及生命的交火事件,无论是断电停水,还是实实在在的家庭困难,都没有挡住管理组成员高标准完成任务的决心。大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身心地投入援建工作,圆满完成了任务。

  在移交仪式上,刚果共和国国防部长蒙乔将一枚军官荣誉勋章和7枚总统骑士勋章分别颁发给了许震平和其他管理组成员。仪式现场,刚军方还特意邀请了法国、美国、俄罗斯、加蓬、安哥拉等多国的军方代表参加。在场的驻刚大使馆武官费肖俊一脸骄傲地说:“你们树起了中国军人的形象,我感到非常自豪!”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赴刚考察组实地踏勘军校现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