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中国无人机发展势不可阻

2016-03-21 15:35:31 信息来源: 香港《大公报》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艾森网消息:中国每次有新的科研成果问世,就会受到西方所谓抄袭、偷窃的指摘。在代表当今先进军事科技水准的无人机领域,外界惊讶中国突然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连国人也感到是意外惊喜。其实,中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长期艰苦努力的结果,只是许多内情不为人知。

香港《大公报》报道,中国不仅对武器出口有严格限制,而且数量有限。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资料显示,2010年至2014年,中国占全球武器市场份额仅5%,虽位列全世界第三,但远落后于美国和俄罗斯。

1月18日,“美国世界政治评论”网站发表题为《中国突然成为武装无人机的主要出口国》的文章称,中国突然成为武装无人机的主要出口国令人不安,这是因为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构成挑战。考虑到无人机的战斗力极强,并日益成为不少战场选择的武器,武装无人机的扩散越来越令人担忧。

技术突飞猛进 产品“井喷”

文章指出,除美国和中国外,当前只有少数国家生产专用武装无人机,如以色列、巴基斯坦等。中国是少数几个生产无人机已投入实战的国家之一,英国的无人机最近也投入实战应用。

在西方国家眼里,长期以来,在无人机研制领域,中国似乎一直默默无闻,但进入新世纪以来却突飞猛进,近来更是出现“井喷”之势。

“美国世界政治评论网站”称,到目前为止,中国出口了“彩虹”和“翼龙”两型无人机,这两款无人机与美国的两种主要无人机─“捕食者”和“死神”相似度惊人。

资料显示,“翼龙”成飞设计制造,体积与“捕食者”相当,长约8.8米,翼展约13.7米,不过,“翼龙”的有效载荷要小得多,造价约100万美元,仅为“捕食者”的四分之一。“翼龙”已销往埃及、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

据媒体披露,体积更大的“彩虹5”即将投放市场。“彩虹5”翼展达20.1米,起飞重量约3吨,最大有效载荷是之前“彩虹”系列的2.5倍。

有美媒称,更令人不安的是,据说中国针对性地研制一款名为“利剑”的隐形无人机,虽然仍是方案验证机,但“利剑”已于2013年首飞,并可能成为中国隐形无人战斗机家族的鼻祖。

科研人员埋头苦干数十年

10年前,中国有关无人机研制还属于军事机密。新世纪之初,笔者作为新华社军事记者,曾参观中国无人机重要的研发基地之一的西北工业大学无人机研究所。按当时规定是,来这里参观不仅要经过主要领导同意,还须签署保密文件。

2005年,笔者作为中航工业聘请的军事专家,参观了当年巴黎航展。当时,西方国家无人机展区一律不接待来自中国的参观者。展会期间,西方媒体鲜有对中国无人机研制的报道和分析,甚至对中国研制无人机表示轻视。

不过,航空业内人士心里明白,中国无人机并非完全落后西方国家。几年后,中国无人机果然遍地开花。从这点上说,西方感到中国无人机崛起有些突然,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业内人士知道,中国在无人机技术研究和应用领域有较长历史,相继开发出一大批无人机产品,有些装备部队走向实战,有些则不断改进,作为赶超国际先进水准的储备技术。

有军事专家分析认为,由于无人机和机器人可以执行最危险的任务,可以减少作战人员伤亡,所以一旦用于军事,在战场上的作用不可估量,正因如此,未来的下一代战争,将有可能进入包括无人机在内的机器人作战新时代。

ASN-206提供即时战场情报

ASN-206是中国较早向世界公开的无人机型号,这款多用途无人机由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爱生技术集团研制,现已批量生产,从立项、研制到批量生产,经历近30年的时间。

ASN-206无人机于1994年12月完成研制工作,西方媒体曾无端传闻这款无人机来自以色列Tadiran公司的技术支援。众所周知,作为美国在中东的盟友,以色列在武器出口和军事技术交流方面,一直受到严格限制,即使与中国有交流,也不会无故将最先进的无人机技术转让给中国。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ASN-206都具有相当的先进水准。外界认为,由于它具有即时视频侦察系统,可为资讯化程度较高的部队提供准确而及时的战场情报。

可昼夜侦察校正火炮

1996年,ASN-206获得中国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同年首次在珠海航展亮相。

ASN-206系统配套完整,功能齐全,设计考虑到野外条件。全系统包括6至10架飞机和1套地面站。地面站由指挥控制车、机动控制车、发射车、电源车、情报处理车、维修车和运输车等组成。该机在军事上可用于昼夜空中侦察、战场监视、侦察目标定位、校正火炮射击、战场毁伤评估、边境巡逻。民用用途包括航空摄影、地球物理探矿、灾情监测、海岸缉私等民用领域。

该无人机采用后推式双尾撑结构布局,好处是后置发动机驱动的螺旋桨不会遮挡侦察装置的视线。机身后部、尾撑之间装有1台HS-700型四缸二冲程活塞式发动机,功率为37.3千瓦。巡航时间为4至8小时,航程150公里。

中国无人机之父:范绪箕

中国无人机研制起步不比西方晚,被誉为“中国无人机之父”的范绪箕,早在1958年就提出了无人机理论构想。

范绪箕1914年1月5日生于北京,1935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系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在加州理工学院求学期间,他师从世界航空科学泰斗冯.卡门教授,与钱学森5载同门。

1945年,范绪箕在浙大筹建了航空工程系,建成中国第一座3英尺低速风洞,这个风洞前几年还发挥部分作用。

范绪箕一直怀有中国人的飞天梦想,他经历和见证了中国航空航太事业的曲折经历与快速发展过程,有人称他为:“一部浓缩的中国航空航太发展史”。

2015年11月21日,范绪箕在上海逝世,享年102岁。

空军某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赵煦是另一位中国无人机领域先行者。1960年代,由于苏联取消军事援助,中国空军试验用的拉17无人靶机严重缺失,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决心研制国产无人靶机,重任落到赵煦身上,专案取名为“长空一号”。

“长空一号”于1965-1967年定型,1966年12月6日首飞成功。

此后,这一科研专案转由南京航空学院具体负责,原中航二集团的常州飞机制造厂负责生产,该机型于1976年底定型,总设计师为该校教授郭荣伟。上世纪60年代末期,“长空一号”研制成功后,在中国空空武器等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长期以来,由于保密原因,这一项目不为外界所知。

“长空一号”的改进型号包括“长空一号A”取样机,用于核武器试验的取样工作。这款样机主要的改进是增加了外挂吊舱,能够容纳更多的设备仪器。1977年,“长空一号”参加了执行原子弹空爆取样任务,完全取代原来有人机取样,1978年,这一科研成果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

43%国产无人机经港转口

据外媒报道,近几年来,中国无人机出口量剧增,在全世界市场中占有率达到70%。有关资料显示,2015年1月至11月,中国无人机出口量增长9.2倍,出口总额达27亿元人民币(逾4.13亿美元),其中43%无人机经香港中转出口。

目前,中国大约有400家无人机制造商,供应全球无人机市场中的70%份额,这些无人机除用于国防和军事领域外,在安全领域、农业、航拍等方面应用得越来越多。

今年1月18日,“美国世界政治评论”网站发表文章称,中国已经成为武装无人机主要出口国,打破美国在这一市场上的垄断地位。

隐形化成发展趋势

军事专家认为,未来全球军用无人机将出现五大趋势,一是向高空长航时方向发展;二是向操控智慧化方向发展;三是向隐身化方向发展;四是向任务多元化方向发展;五是与有人机协同作战。

有外媒报道,中国在隐形无人机发展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前不久,中国有针对性地研制出一款名为“利剑”的隐形无人机,它是未来先进无人机的发展趋势之一。

对于今后无人机隐形化,美国媒体直截了当地说,这样的事是几乎肯定会发生的。

美国防部已经在阿富汗试用过隐形货运无人机。与此同时,美军正在积极寻求“有人与无人组合”,由一架有人驾驶飞机、比如“阿帕奇”直升机或F35战斗机的飞行员控制多架无人机。

据悉,美国陆军科学家前不久表示,由于陆军航空继续实施日益先进的自动化,操作人员的角色将从目前的驾驶飞行器转变为充当任务指挥官,监管高度智慧化的自主系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