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活烈士”精神在身边

2020-10-23 18:24:08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新华社哈尔滨10月22日电题:“活烈士”精神在身边

  新华社记者王淮志、王春雨、强勇

  “广义,听说你们县新建一个公园,是用你爸爸的名字命名的?”

  “是啊,老井,最近我正忙这事儿。”

  “过了这阵子,咱两家一定叙叙旧。”

  ……

  首次对话的两个人李广义、井兆方,他们的父亲分别是作家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里的“活烈士”——李玉安和井玉琢。

  近日,一段英雄后代的通话,带出了那段烽火岁月。

  1950年,在抗美援朝松骨峰阻击战中,只配备步枪、手榴弹的志愿军一个连,成功阻击了拥有飞机、坦克的敌方团。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不同版本里,提到了“烈士”李玉安和井玉琢,均与部队失去联系,被认定为牺牲。

  实际上,重度昏迷的李玉安被送回国,先后在黑龙江省一面坡兵站、中南军区陆军医院手术8次。出院时,李玉安坚持不让医院开具残疾证明,不想给组织添麻烦。

  被敌人燃烧弹严重烧伤的井玉琢住院一年多,伤愈后组织给他安排工作,他说自己没文化,选择回乡务农。两位“活烈士”回到黑龙江,隐功埋名,分别做起粮库工人和普通农民。

  两个自解放战争起分别立功10次、11次的战斗英雄,不愿说自己的故事。两位英雄的后人回忆,他们上学时读到《谁是最可爱的人》里“李玉安”“井玉琢”的名字,都回家追问父亲“是不是课文里的英雄”,得到的回答都是,“不是我,重名重姓有的是。”

  而在工作岗位上,李玉安几乎年年都是粮库的先进工作者,井玉琢十几次被评为县、乡劳动模范。

  直到1990年,李玉安陪着想当兵的小儿子来到老部队,核实身份信息时,他被“发现”了。“活烈士”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快井玉琢也被“带”出来了。

  魏巍急切地把李玉安请到北京,两人见面后潸然泪下,彻夜长谈。魏巍把自己的小说《东方》和一本散文集送给李玉安,并在扉页上写道:“过去我以为您成了烈士,今天才知道负伤后被救起了,这次我见到您非常高兴,祝您健康长寿,继续为人民作贡献。”

  1990年11月,李玉安、井玉琢两位“死”别40年的战友在哈尔滨相遇,他们一眼就认出对方,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

  很多人问两位老英雄:为啥有功不索?他们回答,和烈士比,我们不能讲功。

  在和平建设年代,当人民需要时,李玉安和井玉琢也一样挺身而出。20世纪90年代,巴彦县兴隆镇主街道需要翻建,一辈子不求人的李玉安响应建设指挥部号召,他不顾因枪伤落下的肺心病,走厂子、进商户,筹集数百万元。

  主街修起来了,李玉安却在1997年病逝。辞世前留下3条遗言:镇上还有3条路没修完,大家一定要齐心完成;荣誉属于战友们,军功章和证书交给组织;我死后,给魏巍这些老战友打个招呼。

  1998年,一直伤病缠身的井玉琢也去世了。

  这一次,他们是真的离去了。

  人们却没有忘却。

  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一处静谧的烈士陵园坐落在大山怀抱,这里安放着数十位烈士的遗骸、影像资料等,其中包含井玉琢。

  七台河市烈士陵园管理处烈士纪念馆馆长关桂春说, 前来吊唁的人们对井玉琢等英雄充满敬重,为英雄感到骄傲。

  今年,巴彦县建起了兴隆玉安公园。兴隆镇党委书记王振东说,建公园的初衷,是为了告诉人们,“活烈士”精神就在我们身边。

  巴彦县还在兴隆二中专门举办了“英雄李玉安事迹报告会”,请来李玉安的老伴和家人,给学生们讲述老英雄的故事和精神,一声声《谁是最可爱的人》的诵读声在课堂响起。巴彦县有关部门以及社会爱心人士,多次看望李玉安的家人,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不久前,巴彦县不少中小学校的图书室里多出了一本深色封面的新书《遍地硝烟》,这本书囊括了英雄李玉安的一生。书的作者是兴隆二中副校长刘宝。他采访李玉安的亲朋和同事,最终写成了14万多字的长篇小说,目前已正式出版。

  “‘活烈士’精神值得更多人崇尚、捍卫,英雄从未离去。”刘宝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