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向战而行越巅峰

2019-12-27 17:33:5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5次、三等功12次……走进武警河北总队机动支队特战一中队,记者惊叹他们的荣誉之多。而中队官兵却波澜不惊地说:“因为,这里是‘特一’。”中队长李毅解释,“特一”就是特别不一样。

“特一”,究竟意味着什么?当记者渐渐习惯并开始使用“特一”这个称呼时,心中的问号也一个个被拉直……

在这里,看不出谁是功臣

由“特一”骨干组成的参赛队,代表中国参加“勇士竞赛”国际特种兵比武,夺得团体总冠军;2次参加武警部队比武,分别夺得团体第一名、第二名;连续19年被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

过去曾有人认为一中队“荣誉已到巅峰”,盛极必衰。然而一年年过去,“特一”屡创新高。

秘诀何在?该机动支队副参谋长王旭光说:“特战队员对荣誉有独特的理解,那就是让光环留在别人眼里,不要拿来戴在自己的头上。”

2015年,参加武警部队第二届特勤分队比武,该中队小队长秦宏峰和战友稳扎稳打,获得团体第一名。凯旋后不久,时任中队长王旭光却调整了秦宏峰的专业。对此,秦宏峰当时很难接受:自己才“炼”成突击专业“大拿”,就被转到排爆专业,一切又得从头干起……

一年后,转改为排爆专业的秦宏峰参加“勇士竞赛”国际特种兵比武,获得殊荣。此时,他才明白王旭光的良苦用心。

其实,为到达“峰值”的训练尖子转改专业,是王旭光的“通用”操作。他心里也清楚,起初肯定会有队员在心里犯嘀咕,但最后都会因此受益。王旭光说:“先不说未来战场需要队员一专多能,就是在去除尖子的傲气上,这一招也挺有效。”

有人说,这里看不出谁是功臣。中队长李毅说,因为在“特一”,无论是一等功臣还是二等功臣,都像刚入伍的战士一样诚恳而谦虚,没有傲娇之气,一心一意地投入训练……

在这里,谁也不想被淘汰

一中队小队长张建辉没有想到,本来不情愿调来这里的他,却被“特一”的“磁场”深深吸引,“待在这里的时间越长,就越不想离开”。

从当新兵起,张建辉就在武警秦皇岛支队。来“特一”是因为一次“冒尖”——2011年,他参加武警河北总队狙击手比武,夺得个人第二名。后来,他被选送进“特一”。

从不想来到不想走,张建辉给了自己一个理由:“在这里,青春与时代擦出最亮的闪光,那就是奋斗之后的幸福感。”

从物理学上讲,摩擦,并不是一种平滑而舒适的体验。正如张建辉所说,在“特一”,官兵几乎天天经受着高强度的磨砺——

12岁上武校,17岁进省散打队,小队长秦宏峰入伍前“似乎有用不完的劲儿”。来到“特一”,扛圆木、翻轮胎、负重越野……一番训练下来,他才知道“累是这种滋味”。

三伏天,30公里的武装奔袭,很多战友双腿抽筋,军医进行针灸的针都不够用了。对体能很自信的副小队长吴嘉南,也第一次上了收容车。

与大强度训练相比,小队长唐相琪坦言中队的淘汰制更让大家感到“压力山大”:除了每季度一次的“魔鬼周”极限训练,中队还会把其它考核成绩记录在册,作为分析官兵阶段性训练成效的依据。“如果连续几个月,某个战士训练成绩没有明显进步,又没有来自外部因素和心理、伤病等方面的干扰,就会被‘淘汰’。”他说。

“身在‘特一’,大家都很拼,谁也不想被淘汰!”唐相琪说,“因为我相信,经过奋斗才能获得幸福。”

在这里,随时准备去战斗

身上负荷不少于20公斤,每天至少一次10公里武装越野,每周3次长途武装奔袭……翻开“特一”的训练计划表,训练强度之大,令人咂舌。

“都是千锤百炼的好手,还需要这么练?”对记者的发问,原“武教头”张华说:“生死攸关的那次较量,可能就在下一场战斗。”

副小队长赵鹏永远忘记不了那一枪——“锋刃-2018”国际狙击手比赛,他作为观察手配合射手进行狙击。枪响后,他吃了一惊:靶标上没有弹着点——狙杀失败!

虽然只是一次比赛,但那一瞬间,赵鹏下意识地把头一缩,仿佛感到了“敌”方狙击手的杀气。

战场上,所有的错误都不能原谅。为练就“速射”绝技,“特一”官兵出枪上膛、转换姿态、瞄准击发等动作一练就是上万次……

寒冬,训练场结了冰霜。扛着150斤重的“伤员”,士官陈大斌走完一段山路,随后掐表计时采集数据:“500米,3分钟……”

抬头间,记者瞥见他的双手上,厚厚的一层茧黄得透亮。

茧子厚,是“特一”官兵的一个特征。张华说:“那茧子,见证着特战队员向实战不断接近的足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