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和平方舟”的和平魅力

2019-12-14 19:25:4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蓝色大洋上,“和平方舟”破浪而来。船身上那个巨大的红十字标识,在晴空下格外醒目。

蓝色星球上,这艘船所到之处,留下一路赞誉——“感谢中国”是最多的赞美,“中国是好朋友、好兄弟”是最多的评价,“希望‘和平方舟’再来”是最多的期盼。

“和平方舟”号医院船,究竟是怎样一艘船,有着什么样的独特魅力?

“当海螺吹响的时候,我们就会想起中国朋友”

在“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内,有一面令所有船员为之骄傲的文化墙——

红棕色的木质底面上,镶嵌着一个个闪耀金属光泽的徽章。这是入列11年来“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勇闯大洋、“邂逅”各国军舰的独特留念。

“这面墙记录着医院船曾经去过哪些国家,参加过哪些任务,承载着沉甸甸的历史。”望着满墙的舰徽,任务指挥员感慨道,“如今,世界各国的很多军舰上也同样有我们‘和平方舟’号医院船的舰徽!”

当国外友人看到这份“沉甸甸”“亮闪闪”的履历时,也更能体会“和平方舟”号医院船的使命之重。在这艘医院船上,成百上千的外国病患在中国海军医护人员的悉心诊疗下,告别了病痛。

汤加一名青年子弹入体4年,因靠近心脏手术风险大,多次求医未果。船上医务人员精准定位,仅用23分钟就将他体内的子弹取出。

格林纳达的女患者格瑞斯林,经过海上医院船医生的手术治疗恢复光明,重新看清阳光明媚的世界。

斐济小女孩戴安娜,在“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医生的精心治疗下,下肢的畸形被成功修复……

“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上,这样感人的故事很多很多。对到访国的民众而言,他们中的许多人原来或许对中国并没有太多了解。但现在,“中国人”和“中国”在他们心中有了具体的形象——

那些穿着蓝色迷彩、面带亲切笑容的军人,就是中国人;那些身着白大褂、妙手回春的海军医生,就是中国人;那艘传递和平希望、播撒健康幸福的“大白船”,就是中国……

2017年,医院船访问加蓬,恰逢中国国庆节和中秋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的日子里,医护人员不仅没有停诊,反而满负荷工作,累计诊疗6092人次,辅助检查3554人次,手术43例。

加蓬政府高级官员深受感动,为“和平方舟”号医院船11名任务官兵授予国家荣誉勋章。

同样被感动的,还有“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上的所有官兵。

医院船战士郅东亮忘不了——在塞拉利昂,一名当地人拿着烤好的木薯追着他们跑。大家以为他想卖木薯,就问多少钱。他说:“中国人免费。”

时任医院船船长章荣华忘不了——在瓦努阿图,“和平方舟”号医院船鸣笛起航,当地民众驾着小船送行,一边唱歌一边向大海里撒下朵朵鲜花。

医院船军医蔡金辉忘不了——在肯尼亚,“和平方舟”号医院船缓缓驶离时,码头上突然出现一支插着五星红旗的摩托车队,前后足有1公里长。

时任指挥员忘不了——在法属波利尼西亚的帕皮提港,当地民众为中国海军送行。一位民众代表将一个大海螺递到他手上,深情地说:“当海螺吹响的时候,我们就会想起中国朋友……”

驶离莱特湾,“和平方舟”满载着一船茉莉花香起航

2013年夏天,“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赴文莱,参加东盟“10+8”防长扩大会人道主义援助救灾联合实兵演练。医院船在演练中的精彩表现,赢得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的医院船一定会在未来的人道主义援助中发挥重要作用。”

没想到,“未来”很快成为现实。同年11月,菲律宾遭受超强台风“海燕”袭击,海啸席卷了莱特湾海岸,道路上满是泥泞,椰子树被吹得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近岸的建筑许多都成了危房。

“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临危受命,疾驰救援。当时,码头已经被毁,医院船无法靠岸,只能在莱特湾抛锚。医护人员换乘小艇上岸,争分夺秒开展救援。

时任海上医院院长孙涛还记得,他们上岸时已是下午4点。面对灾民,孙涛不厌其烦地向他们解释:“我们是中国政府派来帮助你们的,我们医院船上有良好的环境和设备,我们的医护人员有能力救治你们。”

真诚的爱心和善意,隔山隔海也会获得友爱的回应。第二天,官兵再次来到码头时,一些孩子主动跑了过来。随后,附近的居民也凑了过来,帮着一起抢修码头。

生命,有时是新生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有时是衰弱脉搏的再一次起跳,有时是照进绝境的一束阳光。

救援期间,“和平方舟”上一共诞生了4名菲律宾新生儿。护士长蔡伟萍亲手为第一个降临的新生儿赶制出几件衣服,孩子的父亲为此感激不已。

在那次救援行动中,“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共接诊2208名患者,手术44例,辅助检查1482人次,为2600余名灾民送医送药,被当地媒体称赞为“莱特湾上的生命之舟”。菲律宾政府向“和平方舟”号医院船颁发证书,并专门书面致谢中国政府,表达对此次救援行动的深深感激。

许多被治愈的患者将采撷来的一捧捧茉莉花,送上船来。任务完成,“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满载着茉莉花香起航。

馥郁的芬芳中,年轻女卫生员张新成将一枚吊坠紧紧握在手中。

离开码头前,一名五六岁的菲律宾男孩找到这个几天来和他朝夕相处的中国女兵,从脖子上摘下自己随身佩戴的一枚吊坠,递到张新成手上。小小的金属吊坠,仿佛还带着小男孩的体温。

航行万里,服务万里,一幅幅爱与温暖的画面嵌入“和平方舟”号医院船的世界航迹。

美国海军同行称赞:“你的手术太棒了,我给你打满分。”

在抵达菲律宾莱特湾前,“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完成了一次史无前例的集结——在刚刚完成持续125天的“和谐使命-2013”任务的情况下,48小时内完成1400多种医疗物资和100多台携行医疗设备的装载,人员迅速就位,仅用77小时便驶达目的地。

这次紧急救援实战,对“和平方舟”号医院船的卫勤保障能力,是一次重要的检验和锻炼。“大到岸上医院帐篷的规格,小到骨科用来固定的钢板储备,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这次任务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各项工作。”孙涛回忆说。

经过一次次任务锤炼,“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不断成长。“你的手术太棒了,我给你打满分。”面对美国海军“仁慈”号医院船海上医院副院长维勒的赞扬,刚走下手术台的“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外科医生张剑微微一笑。

2014年7月20日,医院船参加“环太平洋-2014”军演,正在“仁慈”号驻船见学的张剑,担任腹部枪击“伤员”抢救手术的主刀。在美方外科医生、麻醉师等6名助手的配合下,张剑迅速完成模拟脏器腹腔探查、脾出血控制、污染处理、临时关腹等步骤的操作,被演练评估组一致评为满分。

在“和谐使命-2018”任务中,海上医院超声诊断科医生赵佳琦,前往斐济瓦图莱莱岛执行任务。乘坐直升机飞行100多公里后,赵佳琦和战友们终于抵达这座小岛。岛上有800多名村民,却仅有1名医生。以前,坐在繁华都市的现代化医院诊室中,赵佳琦从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在这样简陋的草棚屋内当医生。最终,凭借扎实的专业实力,赵佳琦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这份自信,源于官兵背后雄厚的国家综合实力。

在“环太平洋-2014”军演中,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一名卫生部门主管登上“和平方舟”号医院船。看着整洁明亮、布满精密尖端设备的手术室,他忍不住感叹:“我真想在这个手术室里做一场手术!”

赵佳琦对此也有切身感受。那一次,她带着2台新型便携式B超设备,赴巴布亚新几内亚等10国执行“和谐使命-2018”任务。到访国的医护人员登船参观时发现,中国军医手中这台便携设备上,装有远程会诊系统,可以直接连线中国的大医院,甚至比固定式大型设备更先进。

外方代表发出惊叹:“真厉害!这是哪里生产的?”“这是我们中国自己制造的。”赵佳琦自豪地回答。

一个瓦努阿图女孩,有了一个美丽的中国名字

2017年,“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到访塞拉利昂。医院船官兵来到当地一个体育场对患者进行初步分诊。没想到,体育场里很快涌进两三千名患者。

担任分诊组组长的朱仁心教授,用手势把候诊的人潮“梳理”成有序的队列。排队的病人每人拿到一张分诊单。小小的卡片上,蓝色的印章勾勒出“和平方舟”号医院船的形状。

中午,一场大雨让体育场变得泥泞不堪,可全场民众仍然安静地坐在原地,耐心等待着中国军医的诊疗。

“信任,是一种特别温馨的力量。” 时任海上医院医务主任的毛志国手机中,定格了一对外国双胞胎女孩的笑脸。在大洋洲的一个岛国,两个扎着小辫的小女孩登上医院船参观。她们一人抱着一个船上医务人员送的大熊猫玩偶,兴高采烈地跟着妈妈一起走向舷梯。码头上,等待排队登船的外国民众忍不住掏出手机,拍下这一幕。

“我想,她们回到学校会给小伙伴们讲起‘和平方舟’,讲起遥远而美好的中国。”毛志国回忆说。

每到一国,任务官兵还会深入当地社区、学校、村庄、残障中心、孤儿院、养老院等地进行诊疗慰问和文化联谊,用实际行动传递中国温度,展示中国形象。

那天,“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到访安提瓜和巴布达。当地儿童康复中心有个名叫柯枫的男孩非常喜欢画画,而医院船船员桂江波也是美术爱好者。在康复中心,桂江波与柯枫共同完成了一幅画作——以“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和洁白的和平鸽为主题,祝愿世界和平,见证彼此友谊。

“祝你生日快乐,梦想花开!”得知柯枫即将过生日,作为医院船炊事员的桂江波还专门制作了一个红色的心形蛋糕。

2018年7月,“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派出健康宣教小分队,来到瓦努阿图的维拉残障中心。一位女孩由此喜欢上了中国书法,她还想给自己取一个中国名字。

女军医缪雪蓉轻轻握住女孩的右手,引导她用柔软的毛笔在古香古色的中国团扇绢面上落墨,一笔一画写下“阿香”两个字。

阿香握着中国团扇,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从此,在这个遥远的南太平洋岛国上,这位瓦努阿图女孩,有了一个美丽的中国名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