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战神”狂飙啸九天

2019-11-19 01:39:5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空军航空兵某团“模范轰炸机大队”荣誉室的橱窗内,陈列着不少机组人员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的主角都是“战神”轰-6K轰炸机,但与它同框的景致却各不相同,耐人寻味。

邵晶把取景框放在了西太平洋。天空与大海在远方连成蓝色巨幕,机身散射出银色微光,将鲜红的“八一”军徽映衬得格外夺目。

杨勇把镜头对准了祖国宝岛台湾。薄雾笼罩下的玉山连绵起伏、若隐若现,穹顶之下,“战神”穿云破雾、振翅翱翔。

吴岳鹏则更为大胆,他用长焦镜头拍摄“战神”穿越“暴风眼”,留下震撼人心的惊险瞬间……

每张照片的诞生都是执行飞行任务时的意外之喜。

万米高空,赋予飞行员独特的开阔视野。一张张照片串联起“模范轰炸机大队”的高飞航迹,也串联起空军官兵搏击云天的凌云壮志和朝着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空军迈进的时代印记。

驭国之重器,扬大国之威

“空军飞行员驾驶轰-6K首次飞越宫古海峡,赴西太平洋开展远海训练,有效提升了远海机动作战能力……”

2015年5月21日,在当晚的新闻联播中看到空军新闻发言人发布的消息时,何惠突然意识到什么。

她转过头去,问坐在身旁的丈夫袁俊:“是你们吗?”

袁俊微微点了点头。

没有更多解释,两人对视的目光,碰撞出自豪的火花。袁俊没想过,自己能驾驶战机在太平洋上空留下中国空军的航迹;何惠更没想过,国与家在这一刻联系得如此紧密。

那年,“模范轰炸机大队”列装“国之重器”轰-6K。它航程远、载弹量大、反应速度快,深度契合了人民空军从“国土防空”向“攻防兼备”战略转型的需求。

2015年,轰-6K越过宫古海峡飞向深蓝,开辟了中国空军崭新征程,拉开了空军远海远洋训练常态化的序幕。

首次远海飞行的场景,袁俊难以忘怀——轰炸机掠过浅蓝飞向深蓝,耳机里的无线电声音从嘈杂变得安静,态势画面上的飞机图标从叠加变成零星……

“组织航空兵远海训练,是濒海国家空军的普遍做法,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正常需要。可这是我们第一次飞,有关国家不习惯,也不理解我们的意图,表现得相当警惕。”袁俊回忆说。

我战机飞越宫古海峡不久,外国飞机便抵近跟踪。最近时,双方间距不过百米。袁俊能清晰地看到对方机身上挂载的武器,甚至对方座舱内飞行员的动作。

“紧张,但更多是兴奋!”袁俊说,“站在维护国家利益的最前沿,军人的血性和胆气就会变得尤为高涨。我们立即喊话警告,严格规范取证,随后安全顺利返航。”

飞行员吴岳鹏对自己的首次远海飞行期盼已久。任务临近,超强台风“鲇鱼”的到来却让他的心悬了起来。台风眼迅速移动,与预定航线越来越近。团队连夜设计出多种不同方案和特情处置预案,反复模拟推演,力争降低风险。

任务当天,吴岳鹏顺利升空。在前出宫古海峡后,“鲇鱼”映入眼帘:如同科幻电影中的时空隧道,台风汇聚成一道云墙,横亘在航路上。

“我曾设想过多种遭遇台风时的心情,可能会紧张、兴奋,但是当我真正面对它的那一刻,内心却很平静。因为我相信,我们有能力直面它、战胜它。”

“战神”继续朝着台风前进,剧烈的颠簸让机身不停晃动。此时,跟踪监视的外国军机已经调头回转……

“到达预定地点,立即返航!”距离台风10公里左右时,耳机中传来归航口令。转弯时,战机擦着台风边缘而过。那一刻,吴岳鹏感觉自己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作为多项重大任务的亲历者,徐庆强见证了远海训练进入常态后的诸多变化:从单一机种孤军奋战,到歼击机、预警机、搜救机等多机种联合出击;从飞越宫古海峡、对马海峡再到执行中俄联合巡航任务,“战神”每前进一米,中国空军的新航迹就向前延伸一步……

宝岛在我怀中,祖国在我心中

提及大队荣誉室那张首次绕飞宝岛台湾的照片,杨勇心潮起伏。

那年12月,两架轰-6K战机飞越宫古海峡、过巴士海峡,到达宝岛台湾东面。舱内电子航图上,宝岛紧紧依偎在祖国母亲的身旁;舱外,宝岛中央山脉隐约可见。

杨勇拿起相机按动快门,留下了历史性的一刻。

“每次看到这张照片,我的心里都会响起那首熟悉的旋律: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杨勇说。

“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们都要一如既往。”2018年4月18日至20日,“模范轰炸机大队”所在团连续3天开展绕岛巡航。

飞行员秦军全程参与了那次任务。巡航途中,当飞到某一特定区域时,秦军发现座舱里的态势画面突然出现红色告警信息:“距离我✕✕公里处,有两架不明飞机正在靠近。”

长机立刻下令“保持好战斗队形”,同时警告对方:“我正在进行例行性训练,不要干扰我的行动!”。

对方来势汹汹。20公里、10公里……很快,秦军发现两架飞机已经抵近。

当时,对方就在右机翼下方30米左右,还不时亮出机腹,秀一下挂载的导弹。对方飞行员的处置动作极不专业,稍有不慎,极可能造成空中擦碰,非常危险。

对峙状态大约持续了近40分钟。秦军回忆说:“当时我们就想着高度1米不变、航向1度不偏,继续执行任务,巡航宝岛!”

2018年4月19日,国台办发言人就空军战机“绕岛巡航”表示:任何人、任何势力不要低估我们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和坚强能力。

听从祖国和人民召唤,越是艰险越向前。不久后,空军再次实现绕岛巡航模式的新突破:多架轰-6K战机分别从宝岛南北两端同时双向飞行,预警机和歼击机前出巴士海峡、宫古海峡区域实施指挥控制和伴随掩护。预警侦察、轰炸突击、支援掩护一体行动,构建起海上空中作战力量体系。

“模范轰炸机大队”所在团团长陈亮带队参加了双向绕岛巡航。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从电子航图上看,战机分别从宝岛南北两端同时双向飞行,犹如母亲张开双臂拥抱着自己的孩子。

宝岛在我怀中,祖国在我心中。那一刻,军人的使命感在内心升腾:“中国虽大,但一点都不能少;老祖宗留下的国土,我们一寸也不会丢!”

祖国给我佩利剑,利剑因我显锋芒

一次精准轰炸任务的临时调整,让吴岳鹏和老搭档韩亚宾面临挑战。

那是“模范轰炸机大队”列装轰-6K后的首次实弹双发连射课目。机组千里机动至西北靶场后,被突然告知,为验证理论极限值,靶标间距缩短为起初给定值的一半。

还有不到两天就要实弹打靶,突然调整间距意味着留给他们处置的时间更短、难度更大。

吴岳鹏马不停蹄地重新计算、修改数据、模拟验证。次日一早,韩亚宾问吴岳鹏:“究竟有没有把握?”

“有!”吴岳鹏回答得斩钉截铁。

飞机升空,决战开始。首弹发射后一瞬间,爆裂的光热信号弥散整个屏幕,迅速遮挡了第2个目标。飞机转向,吴岳鹏抓住时机,立即定位,迅速向左下方压下操纵杆。不过几秒,第2枚弹疾射而出。

直至着陆后,吴岳鹏和韩亚宾才得知:导弹双双命中目标!

两人握手庆祝。摸到彼此右手拇指那层因长时间训练磨出的厚茧,他们默契地相视一笑。

苦练手感修偏差的自觉源于“模范轰炸机大队”队员对轰炸机作战效能的深刻认识。飞行员陈劼对曾经研究过的两个战例记忆犹新——

抗美援朝战场上,该部曾深夜出动多批战机,运用单机按时跟进、前机为后机照明的战法,轰炸敌舰;

海湾战争“沙漠风暴”作战行动中,美军7架B-52G轰炸机飞行数千英里,在开战前几小时向预定目标发射巡航导弹。

一则战例勾连起红色血脉,另一则勾连起战略前景。

“轰炸机,尤其是中远程轰炸机,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越发凸显。”与“战神”朝夕相处,陈劼见证了它百步穿杨、直贯靶心的瞬间。

2018年空军“金飞镖”竞赛考核中,地空导弹沿途布设密集拦阻网,全程设置复杂电磁环境干扰。面对重重挑战,“模范轰炸机大队”机组从本场起飞,对数千公里外的陌生目标实施打击,最终荣膺“金飞镖”。

2018年盛夏,作为主力的“模范轰炸机大队”,代表中国空军轰炸机部队首次飞出国门参加“航空飞镖”国际军事比赛。比赛那天,靶场上空浓云密布。机组成员果断下降高度,冲出云层实施低空攻击,随后又利用刚获得的攻击数据,快速计算出攻击参数,在云缝中锁定靶标,一举命中。

幸运的你,遇见了最好的时代

26岁的飞行员黄文说自己是幸运的。

进入飞行学院那年,黄文正好赶上“轰-6”进院校。毕业时,教员分享了自己下部队头两年连飞机都没摸到的经历,告诫黄文“要耐得住寂寞”。

毕业3年来,黄文感觉自己一直被“推”着往前走——毕业报到后3个月,就完成轰-6K改装培训,当年底担负战备值班,次年开始陆续执行远海远洋训练、绕岛巡航、“航空飞镖”国际军事比赛、中俄联合巡航等一系列重大任务。

“我庆幸,自己遇到了最好的时代,并有机会亲身参与其中。立足当下,锤炼出更好的自己,才算不辜负这个时代。”黄文深有感触。

42岁的武控员韩亚宾也说自己很幸运。

韩亚宾回忆起自己刚毕业时,部队里人多飞机少,年轻飞行员得排队等着上飞机,这一等就是一两年。那时飞机相对落后,训练课目大多比较简单,大家打趣说自己的日常工作是“一条航线两枚弹,天天围着靶场转”。

“我想飞得更高、飞得更远、飞上更好的装备。”韩亚宾说,“20多年来,我先后飞过3种机型,终于在飞上轰-6K时实现了当初的心愿。但也恰恰是它,让我在改装之初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新型战机的信息对抗和态势感知能力有了质的跃升,机组成员职责从简单的机械操纵扩展到综合感知和判断、操作、监控以及化解不利态势。

历经阵痛后的换羽新生让韩亚宾经历了许多“未曾想象”:第一次绕岛巡航、第一次飞出国门……他用汗水浇灌时代之花,时代也慷慨地回馈于他。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轰-6K作为支撑空军战略性军种定位的骨干力量,为‘模范轰炸机大队’争取来更多执行任务的机会,多样化的任务也在助推人才加速成长。”团政委魏长春这样解析新老两代飞行员口中的“幸运”。

关于这种“幸运”,魏长春还有更感性的体会。

一次执勤卫兵前来报告,说营区门口有名老兵执意请求见部队领导。魏长春上前问询得知,老兵名叫陈胜泉,早先从“模范轰炸机大队”退役。他千里驱车赶来,就是为了回来看看。

“我从电视上看到,轰炸机部队飞越了宫古海峡,仔细一瞧,感觉像是咱们部队,所以就想回来亲眼看看轰-6K。”老兵说。魏长春带他来到机场,绕着机身转了一圈,又讲起“模范轰炸机大队”近些年的成长历程。

“你们真是赶上了好时候啊!”站在“战神”旁,老兵发出阵阵感叹。不远处,“国家利益所至,我们航迹必达”的标语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长空雄鹰 为国奋飞

乘风振翅向空天,转型跨越当先锋。空军“模范轰炸机大队”自列装轰-6K以来,不断刷新战斗航迹、砥砺胜战本领,展现出新时代人民空军朝着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空军迈进的昂扬风貌。

空军“模范轰炸机大队”是全军部队投身改革强军实践、加速推进战略转型的生动缩影。他们战位写忠诚,党指向哪里,战斗航迹就延伸到哪里;他们转型当先锋,以打赢未来战争的使命忧患、先行者的奋斗姿态,飞极限、打边界,远程奔袭砥砺精确打击硬功;他们逢敌敢亮剑,以大国空军的自信担当、胜战豪气勇闯大洋空天,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军人的血性胆气。

强国必先强军,强军才能强国。全军部队要像空军“模范轰炸机大队”那样,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提高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确保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

上图:空军航空兵某团轰-6K战机飞绕宝岛。杨  勇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