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记者再走长征路”活动引发热烈反响

2019-07-21 23:31:1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重庆7月20日电题:讲好长征故事 收获信仰力量——“记者再走长征路”活动引发热烈反响

    新华社记者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的“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自6月11日启动以来,媒体记者们沿红军长征经过的13个省区市接力式采访,踏寻革命先辈的足迹,用镜头和笔触传承长征精神,推出一批精品报道,持续引发社会各界热烈反响。

    广大干部群众表示,在红军长征出发85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时刻,媒体记者重温伟大长征,讲好长征故事,传承长征精神,从中收获启迪与力量,将进一步激励全国人民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讲好长征故事

    采访行程过半,报道团成员们怀着敬仰之情踏上又一片红色热土,重温红军当年留下的红色印记。路途沿线,一段段感人的故事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各种形式讲述、传播,令广大受众动容。

    1935年1月,中央红军挺进黔北重镇遵义。在遵义市绥阳县,一名年仅20多岁、负责为部队断后的红军战士受伤被捕。面对反动派的严刑拷打,被捕的红军战士竟如此镇定豪迈地回答:“我姓红,叫红军,我住在中国!”

    读到这一故事时,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葛镇亚感慨万千:“那一刻,他心里或许会害怕,或许会想到远方的家乡和亲人,但他却和无数红军英雄一样,选择了大义凛然、英勇赴死。因为,生之为中国,死之为中国,为‘中国’二字而死,是为了千千万万同胞更好地活下去,虽死犹荣!”

    重庆市东南部的武陵山脉,巍峨峻峭,层峦叠嶂。云遮雾绕的群峰之间,深藏着重庆建立省级苏维埃政权的地方:南腰界。

    80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第六军团在这里播撒下革命的火种,红军驻扎于此的岁月里,与南腰界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红军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同生死共患难的故事洒满这片土地。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红色景区管委会主任白明跃深情讲述:当年,红军和当地顽匪冉瑞廷战斗,冉瑞廷的儿子冉崇侯将村民挟持进祠堂做人质,红军无法强攻,只能围困,最终迫使冉崇侯放出村民。红军乘势派出突击队员,攻进冉家祠堂,最终消灭了全部悍匪。

    “通过这次‘再走长征路’的系列报道,我们深刻体会到支持当年红军克服困难的信念到底是什么。当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在全党深入开展,再走长征路,对于‘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具有重要的意义。”重庆市綦江区石壕镇综合文化站干部赵福乾说。

    传承长征精神

    再走长征路,记者感受到的是长征精神在80余年的时间里不间断地传承,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初入学校的稚子,都没有忘记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这份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红军的故事,我义务来到这里担当一名讲解员。南腰界红三军司令部旧址内被老百姓保存数十年,由红军战士赠送的衣帽礼物,见证了先辈对红军战士们的眷恋;每年近8万人的参观人数,也显示了深厚的军民情谊。”酉阳县文旅委驻南腰界革命根据地文化宣传工作志愿者何立双说。

    在重庆市綦江区石壕镇,居住在红军桥头的高山村村民陈文全,自发出资购买3000多块砖瓦,和村民一道翻新了红军桥;在重庆市酉阳县南腰界镇,当地老百姓收集数百名牺牲在当地的红军战士骸骨,筹款共建了一座红军烈士墓……

    今年80岁的红军战士后人孙相儒说:“我们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奋斗得来的。传承长征精神是我们这一辈红军后人的义务,也是我的孩子乃至我的孙子们的责任。”

    如今的南腰界仍然完好保存着56处红军战斗的遗址遗迹,它们浸透过先烈们的热血,也见证着永不消逝的军民鱼水情。

    凝聚长征力量

    一篇报道,承载着一份力量。人们表示,要结合新时代新要求传承好、弘扬好伟大长征精神,不断赋予长征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在互联网上,网民通过新媒体平台持续关注此次主题采访,踊跃发言。网民“一枚小兵哥吖”说:长征路见证着历史的车轮……记住他们的辛苦,向红军战士致敬!网民“原来因为你”说:再走长征路活动,致敬长征精神,不忘历史,用老一辈的精神指导我们的新生活!追寻先辈足迹,传承红色精神,新长征路上有我!

    在重庆綦江区的采访中,一段体验式采访令记者们感触颇深——沿着当年中央红军走过的一条山村小路,步行4.5公里。

    “走红军走过的桥,爬红军爬过的山,祭深埋红军的墓,对于我们这样出生在和平年代、成长在富足年代的年轻人来说,对于党的新闻工作者来说,是一次考验身体素质与意志的‘体能课’,也是学习长征精神与革命信仰的‘思想课’。”一位参与采访的记者说,当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深感体力不支时,自己深切感受到穿着草鞋甚至光脚行进的红军战士的刺痛、艰辛和无畏。“因为‘再走长征路’,我们重新触摸到那份初心,倍感珍贵。”

    “今天,我们已经不需要爬雪山过草地了,但这并不意味着长征精神的过时。相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战争’,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遵义会议纪念馆原副馆长、党史专家费侃如说,我们要时刻牢记和践行长征精神,从血与火中凝结出的长征精神,将继续鼓舞着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记者丁玫、胡璐、周闻韬、伍鲲鹏、李惊亚、薛笔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