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为兵服务项目缘何两度迁址

2019-06-13 02:24:0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总算没把好事办成‘坏事’,以后可得多站在基层官兵的角度考虑问题。”初夏时节,眼瞅着“两站一室”人气日益高涨,火箭军某旅保卫科科长孙旭长舒了一口气,悬在他心头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两站一室’由法律服务站、心理服务站、官兵说事室组成,被官兵亲切地称作‘心灵驿站’,深受官兵喜爱。”孙旭介绍说,旅队移防新营区后,为保证为兵服务不断线,“两站一室”重建项目被第一时间提上日程,可谁也没想到,重建之路却一波三折——

起初,考虑到机关办公楼房间紧张,孙旭与科里的干事几经商议,并与通信营领导沟通协调,拟将项目选址定在通信营。理由很充分:通信营与机关同属一个院落,刚好又有空余房间。

没想到,这个“考虑周详”的方案呈报上去,却遭到旅领导质疑:“两站一室”的维护、管理等日常事务繁杂,来来往往人员众多,如果建在基层单位,势必影响基层正常秩序、牵扯官兵精力。好端端的为兵服务工程,可不能一边办好事、一边扔“包袱”。

基于这个考虑,旅党委研究决定,整合机关业务科室,腾出3间办公室给“两站一室”专用。

很快,“两站一室”就在机关办公楼3楼挂牌启用。但没过几天,新的问题又来了,来“两站一室”的官兵寥寥无几,为兵服务工程成了“摆设”。缘何如此?百思不得其解的孙旭来到发射一营调研了解到:原来,战士们普遍感觉“两站一室”和旅首长办公室位于同一楼层,来来回回不方便;而且心理服务站设置在朝北的房间,光线偏暗,内心怎么也“阳光”不起来……

官兵不满意,党委就改进。“两站一室”再次搬家:政治工作部把朝南的会议室让给心理服务站,日常会议改在党委会议室召开;一位机关部门领导主动让出朝南的房间,隔壁的影音工作组也腾出房间。整个搬家过程用时不到一天。

“两站一室”重新挂牌运行,来往官兵络绎不绝。但旅党委对此事的思考却未停止:重建为兵服务工程,缘何一波三折?归根结底是机关没有精准对接基层官兵需求,才会陷入被动的局面。若是在筹建前就广泛征求官兵意见,还会出现后来的一系列情况吗?

为此,该旅举一反三,打出一套“组合拳”:建立“群众监督员”机制,接受官兵评议,确保服务基层不使“偏劲”;定期组织政策宣讲,在强军网开辟公告专栏,拓宽基层知情渠道;结合下连当兵和蹲点调研等时机,对机关办实事活动进行“回头看”,严防出现“半拉子工程”。

把好事办好,官兵才能叫好。记者前往采访发现,正课时间刚结束,发射一营下士杨俊龙就来到心理服务站,躺上按摩椅听着舒缓的音乐,卸去一身的疲惫。据悉,截至目前,该旅共处理官兵棘手问题72起、协助解决军人军属各类法律纠纷9件、开展心理疏导10余次,“两站一室”真正成为官兵的“心灵驿站”。

服务基层呼唤“精准推送”

■靖 周

火箭军某旅重建“两站一室”一波三折的经历,再次印证这样一个道理:服务基层,对路才有“出路”;关爱官兵,走心才能“贴心”。

互联网时代,很多APP客户端都能通过智能推荐算法,根据每个用户的需求进行“精准推送”。对广大基层官兵来讲,同样期盼机关的为兵服务能多一些“精准推送”。

当下,个别单位出台为兵服务举措的初衷是好的,但最终效果却没有得到官兵认可,根本原因就在于缺少“用户思维”,没有深入了解官兵到底需要什么,一定程度上让“服务”变成了“自弹自唱”。

机关是为基层存在、为基层服务的。只有真正从基层官兵的角度出发,尊重基层官兵的主体地位,服务基层多一些“精准推送”,才能急基层之所急、办官兵之想办,真正把实事办到点子上、办到官兵心坎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