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中国馆:不止于颜值,还有“黑科技”

2019-06-09 21:01:1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北京世园会开园以来,中国馆以其独特的中国气质和建筑风格,成为最受游客欢迎的“打卡地”,还被誉为“一座‘有生命、会呼吸’的建筑”。

何谓“有生命”?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设计师在中国馆大屋顶上设置的排梁结构,可以收集雨水。场地采用透水铺装,地下设雨水调蓄池,回收后的雨水再用于灌溉梯田,生态微循环筑就了一座有“生命”的绿色建筑。

来到中国馆二层观景台,近距离观察其屋顶的内部结构,记者发现,屋顶借鉴传统斗拱榫卯工艺,排梁为架,千余块金黄色玻璃整齐镶嵌,阳光透过它们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在地面交汇时金黄一片宛如仙境。

当得知这些金黄色的玻璃可以发电时,参观的游客惊奇不已。传统的太阳能组件多是不透光的黑色晶硅太阳能板,而这里的玻璃是一种全新的光伏组件,在普通玻璃之上增加一层薄膜电池组件,吸光层厚度介于几百纳米至几微米之间,是传统晶硅太阳能电池的近百分之一,透光的同时,对全光谱吸收都较好,弱光条件下发电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晶硅太阳能板。

走进覆土展厅,仿佛步入了梯田之下。半覆土的建筑形式,使场馆与梯田充分融为一体,大幅减少了地下土方的挖掘量,可以最大限度利用土地资源。“因为土的蓄热能力强,覆土的建筑适应了寒冷地区冬季保温、夏季隔热的诉求,也节约了建筑能耗,此外还减弱了风对建筑的影响,为场地周边营造了良好舒适的风环境。”中国馆总设计师崔愷说,中国馆项目因时就势、因地制宜,使建筑立于梯田之上,是对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智慧体现。

中国馆并不是一座封闭建筑,走在展馆的任何区域,游客都能感受到自然风吹拂过的清爽舒适。“场馆利用了地道风的原理,外部的空气在进入空调系统吹入室内前,必须先经地道与土壤发生热交换,实现夏季预冷、冬季预热。地道风管采用了高密度聚乙烯材料,避免了传统混凝土地道风管带来的异味,且不会潮湿。”讲解员王娟告诉记者,场馆几十个通风口和数个地道相连,空气滞留时间变得可控,减少空调开启时间可有效降低能耗,“会呼吸”的建筑由此而来。

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绿色与科技完美统一。一场以园艺为主的博览会,不仅有园林花草,还有这么多的“黑科技”,难怪让人流连忘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