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70岁退休“厅官”回乡种柑橘 惠及5万乡亲

2019-01-15 03:58:0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范敬超在果园里

  筚路蓝缕创业路

  A

  他的困境

  最难的时候,5万块钱都筹不出,找乡亲帮忙贷款,可乡亲们最怕背债,没人出头。最终一个朋友出手,才解了燃眉之急

  B

  他的模式

  大园区、小农场。“合作社建园,业主经营,统一服务,联合营销”,实行管理多方统一和产品联合销售的方式

  C

  他的偶像

  修红旗渠的杨贵,植树造林的杨善洲,还有跟我一样做果园的褚时健,都是我的好榜样

  再过十几天,范敬超就满71岁了。这个退休厅官、现在的乐山市人大代表,种柑橘将满12年,他给自己的评价是“有了阶段性的成果”。阶段性成果很是厚重:整理打造高标准橘园5.1万亩,价值超3亿元,投产1万亩,2018年产值1亿多元,旗下有136批次承包业主、惠及5万乡亲……而他自己更看重的是——摸索了一条丘陵地区农业现代化的路径。

  范敬超精神头好,每天步行十公里左右是寻常事,他要在橘园里“到处走,到处看”。关于未来,他有清晰地规划,近期的目标是到2020年,建起12万亩高品质橘园。

  不解 “同事、家人都不赞成我的做法,特别是老伴”

  范敬超出生、成长都在井研县,对乡土、乡亲有割舍不掉的感情。从政40年,当过县委书记,经略一方,后调任省上,一直也没离开水利、农田。2007年年初,他谢绝了组织上安排的岗位,回到故土,准备在井研县做橘园、创业。

  “我的同事、家人都不赞成我的做法,特别是老伴,党政工作40年里,家人都是聚少离多,她希望我退休后能够安安稳稳地享天伦。在他人看来,我有房有车有待遇,啥都不缺,不晓得为啥子要折腾着搞创业。”范敬超说,他想回老家种橘子,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深思熟虑几十年的结果。“我是党和人民培养了几十年的干部,而且多年从事农业领域,国内除了台湾省,我都去考察过农业上的试点、先进做法,省内除了甘孜州的个别县,基本上我都走了个遍。这些见闻积累下来,我对搞好农业还是有些心得。”

  更让范敬超充满探索欲和挑战感的,是他想在丘陵地区找出一条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子。范敬超说,整个四川省,三分之二的人口生活在丘陵地区,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一亩,且地下资源贫乏,缺水问题严重,由此导致的土地抛荒、农村空心问题日趋严重。“就拿我们井研县来说,十年九旱都是保守说法,在我看来是十年十旱。苏轼都在诗词里说过我们这儿地薄干旱,可我见过以色列的农业,说实话,他们的条件才是真正恶劣,没有人工设施,他们的一些地方可能连一株草都活不了,可人家硬是做出了全球最发达的现代农业。”

  创业 建成果园超过5万亩,投产果园1万亩

  带着深思熟虑几十年的创业理念,范敬超回到了生他养他的井研县,流转来土地,从500多株柑橘树做起,开始了他的创业路,他给自己的橘园取名叫“橘梦园”。

  创业谈何容易?范敬超讲,他最难的时候,5万块钱都筹不出,找乡亲帮忙贷款,可乡亲们最怕背债,没人出头。最终一个朋友出手,才解了燃眉之急。为了创业,他卖了在成都的房子,父母过世后,也卖了父母在乐山的房子,全部的资金和心血,都投入到种橘子上。

  “定力我还是有的。”范敬超自我评价道,依靠自己的学习,科学种植,他的橘园三年后迎来丰收,每亩地产出上万元。这打动了乡亲,他开始大规模流转土地,重心放在整备土地、建设橘园上来。“我看过很多地方的果园,一些区域的规模很大,但是建园、管理、技术、经营都是以户、社为单位,这样很难形成真正的规模经营,也难以保证品质。”为解决上述问题,范敬超创建了一个新的模式:大园区、小农场。这种“合作社建园,业主经营,统一服务,联合营销”的模式,实行管理多方统一和产品联合销售方式。

  至今,范敬超带头创立的合作社已累计流转土地5.1万亩,分布在8个乡镇43个村,建成果园超过5万亩,近3万亩果园已发包给136个批次的业主,投产果园1万亩。

  果农感激

  没有范老就没有我们现在这一切

  1963年出生的曾德权是范敬超的同乡、晚辈。如今承包着200亩的果园。此前,他一直都在外地做生意,“虽然能赚到钱,但背井离乡,不踏实。我的老母亲已经80多了,我也不能经常在她身边尽孝。”而现在,他从范敬超团队流转了果园,年收入超过200万元,还能在家孝敬母亲、照顾儿孙。“这都是沾了范老的光,没有他回来创业,就没的我们现在这一切。”说这些话时,曾德权紧紧地握着范敬超的手,对老人家的感情溢于言表。

  “我们这儿的地瘦,俗话说红苕不倒藤,就是连红薯秧子都长不高。以前村民们都想方设法出去闯,以在外乡安家置业为荣,只有清明节的时候回来,烧完纸还要拿把弯刀开路,才能砍掉灌木杂草,走到路上。如今很多人都返乡了,一些不常回来的人回村,会迷路,路网全变了,周边的丘陵山地也都变样了……”说起家乡的变化,曾德权满脸荣光。

  未来规划

  2020年要实现建成果园12万亩

  范敬超的另一个身份是乐山市人大代表。在用产业扶持乡亲的同时,他还主动帮扶了6户贫困户,帮他们增加收入。2016年,经过谋划思考,范敬超在人代会期间提出建设“百里产业环线”,在长约100里的区域建设果园,向中国西部杂柑之乡迈步。“我的建议受到了肯定,现在已经在实践之中。”

  对于过去12年的创业,范敬超觉得最有价值的就是找到了一条丘陵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可以通过大规模建园、建设施打好基础,用大园区、小农场的模式带动社会资金、本地农户参与,多方获利。”

  在范敬超的规划里,2020年要实现建成果园12万亩,“十四五”期间,乐山丘陵地区要建设现代果园40万亩……范敬超说,作为一名退休干部,修红旗渠的杨贵、植树造林的杨善洲、创业不息的褚时健都是他的榜样,“前两年我还去褚时健那儿考察了一周,学了不少东西。”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李秀明摄影报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