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成都今年开工建设绿道1200公里

2019-01-06 05:29:0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天府绿道建设工作推进会4日上午召开。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从会上获悉,成都全市天府绿道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

  2018年,全市建成各级绿道1914公里,天府绿道总体达到2607公里,其中,锦江绿道63公里、熊猫绿道102公里、锦城绿道180公里,城区级绿道928.5公里,社区级绿道1333.5公里(含乡村社区级绿道1057.5公里、城市社区级绿道276公里)。

  结网成链

  2018年成都建成各级绿道1914公里

  连线成网

  五级城市绿化体系初步形成 植入文商旅体设施1764个

  成都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18年,沿天府绿道建成生态绿地49.79平方公里,串联生态区44个、总面积1000平方公里,串联绿带123个、总面积79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生态区、绿道、公园、小游园、微绿地的五级城市绿化体系。

  2018年,在天府绿道中植入文商旅体设施1764个、总面积399万平方米,其中:文化设施449个,旅游设施425个,体育设施890个。

  2018年,年度完成天府绿道建设投资219亿元,其中,政府财政性资金投资90亿元、企业投资129亿元。

  记者了解到,全市天府绿道建设还将全力推进,2019年开工建设绿道1200公里,并连线成网,初步体现天府绿道的规模效应。同时,加强品质提升,狠抓工程质量,加强场景营造,提升绿道资源的生态价值。面向社会的绿道主题活动也会有更广泛的参与。建立政府监管、公司化专业化运营管理体制,推进天府绿道可持续发展。

  骨干体系

  彰显滨河“七带”特征 绘就大美天府画卷

  按天府绿道总体要求,成都市水务局委托市规划院编制完成《成都市天府绿道“七带”总体规划》,作为指导区(市)县“七带”绿道建设工作的顶层设计。

  规划通过“七带”沿线资源研判,充分展现以水为媒、与田共生、跨城引乡、彰显天府文化的滨河“七带”特征,营造润泽蜀都的河网经脉、珠连锦绣的千里绘卷、城乡融合的赋能骨架、绵延天府的慢行游线,到2022年,全面形成“七带”绿道骨干体系,绘就美田弥望、茂林修竹、江河水润的大美天府画卷。

  规划建设“七带”滨河主干绿道651公里,主要包括金马河绿道80公里,走马河绿道46公里,江安河绿道60公里,毗河绿道65公里,东风渠绿道63公里,杨柳河-临溪河-斜江河-西河片区绿道198公里,沱江-绛溪河绿道139公里。

  智慧运营

  治水秀河提升水生态景观 聚业赋能集聚区域产业

  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治水秀河”,采取治理水污染、疏浚河道、连通河网、生态补水、生态修复、打造水景观、开展水活动、展示水文化等措施,不断提升“七带”河流水环境质量、水生态景观。

  通过“衔文塑景”,依托“七带”绿道沿线的田园生态本底、历史人文资源及产业特色,打造多元功能+天府文化+特色景观的绿道公园场景。通过“聚业赋能”,集聚区域产业,促进城乡融合,重塑经济地理,实现文、旅、体、商、农高度融合,打造“七带”旅游体系。通过“织绿畅游”,以精准选线为基础,构建“七带”通达体系,设定多元慢行游览体系,因地制宜提出“标准+特例”断面设计。通过“智慧运营”,构建“七带”绿道智慧管理平台,实现与人共享、与水对话、与数据互动。

  加快推进

  初步形成一批可进入可参与示范景观景区

  记者了解到,“七带”绿道示范段建设正加快推进,2018年开工建设“七带”绿道示范段70公里,完工52.3公里,建成面积113万平方米,建成驿站20个、文化设施65个、体育设施96个、旅游设施13个、小游园20个,初步形成一批可进入、可参与的示范景观和景区。

  滨河“七带”水环境综合治理也在深入实施。治理下河排污口638个,清淤232.55万立方米,新建污水处理设施4.12万吨/日、污水管网82.3公里,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20万吨/日。

  经水质监测,2018年,国控锦江黄龙溪出境断面水质从V类提升到了Ⅳ类,国控岷江外江岳店子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

  2019年力争开工建设“七带”绿道200公里,完工150公里,推进上下游、左右岸共建共享。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严丹

  绿道·龙泉山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

  构建800公里龙泉山森林绿道体系

  根据相关规划,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将构建“一轴两环、三廊七径、百驿多点”层级清晰、功能完善、通山达水、景观各异,总长约800公里的龙泉山森林绿道体系。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4日从天府绿道建设工作推进会上获悉,该体系复合了都市休闲、观光游赏、康养健身、文化展示、科普教育等功能,实现自然、文化、产业的有机串联。

  龙泉山森林绿道近期通过滨河绿道与锦城绿道相连,未来与东部新城区域绿道连接,体现“一山连两翼”的绿道空间格局。

  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党工委、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坚持以丹景台景区综合提升等重大示范性项目建设为引领,建成森林绿道216公里,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同时,大力推动森林绿道环湖、沿河、绕山、穿林,加快构筑“绿道环”、串联“公园链”、连通“河湖网”。

  目前,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正积极引进国际越野跑挑战赛等体育赛事,利用龙泉山既有森林绿道作为赛道,向国内外参赛选手和活动媒体宣传,充分展现龙泉山山地绿道、自然生态、历史人文风貌,不断提升城市森林公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严丹

  绿道·龙门山

  龙门山森林绿道

  农商文体旅融合发展

  龙门山森林绿道、田园绿道总体规划及农商文体旅融合发展方案已于2018年编制完成。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4日从天府绿道建设工作推进会上获悉,崇州市街子古镇至凤鸣村、郫都区贾家碾至徐堰河分别作为龙门山森林绿道、田园绿道示范段,已于2018年11月中旬启动建设,初步计划今年6月底完成建设。

  农商文体旅融合发展方案针对一级驿站、特色乡村、林盘院落、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一级园(景)区综合开发等6种开发运营类型,引导营建各种类型典型特色应用场景,提出区域性绿道、绿道驿站、特色小镇、“农业+”、“商业+”“文化+”、“体育+”以及“旅游+”等8类载体开发运营思路。其中,龙门山森林绿道突出“西控”战略,强调了生态、产业和建设的有效管控;田园绿道突出“差异化空间发展”战略,落实“东进、南拓、西控、北改”的空间发展取向。

  记者了解到,龙门山森林绿道示范段选定崇州市街子古镇至凤鸣村,田园绿道示范段选定郫都区贾家碾至徐堰河,已于2018年11月中旬启动建设,初步计划2019年6月底完成示范段建设。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严丹

  天府绿道评估报告:

  市民满意度高 提升了成都的 城市软实力

  成都市在2017年全面启动了天府绿道体系建设,打造全球最长绿道体系。三级绿道体系及慢行系统全长共计约16930公里;规划绿道覆盖密度高达1.18,与广州、深圳相近,远超北京、上海。

  目前全市绿道开工逾一年,已建成完工2607公里。在4日召开的天府绿道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第三方机构、全球房地产顾问“五大行”之一的戴德梁行发布了《天府绿道项目已建成区域综合评估报告》,以了解其综合价值。根据评估结果,绿道功能价值和城市品牌价值表现相对较好,区域促进价值初现利好,发展潜力巨大。

  从绿道功能价值来看,生态保障功能权重占比最大,表现突出,城乡统筹、文化创意、体育运动和农业景观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从城市品牌价值来看,市民满意度权重占比最大,其次是绿道关注度,表现较好,文化传播正在大力推进,未来绿道在提升城市品牌作用上有很大的潜力。

  天府绿道带动了绿道及周边区域的旅游发展,推动了天府文化的传播,提升了成都市的城市软实力。受访市民对天府绿道的满意度较高。

  从区域促进价值来看,天府绿道打造拥有自身造血功能的创新发展模式,进一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文旅体商农融合和房地产增值表现相对较好,未来绿道在区域协同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天府绿道融合了文体旅商农的形态,突破了1.0慢行系统、2.0绿色开放空间的格局,3.0拥有自身造血的体系。

  调查结果显示绿道建设提升了空间可达性和景观条件,改善了周边居住环境。随着一、二级驿站招商政策的落地,社会资本参与度将持续提升,区域联动效果将更加明显。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严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