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成都平原城厢古城:800余年风华历久弥香

2019-01-05 05:38:5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说到四川的古城,人们多半会想到阆中、昭化、会理等名胜。然而你知道吗?距离成都市区不到一个小时车程,就有一座曾经的古城,这便是成都青白江区城厢镇。历史上,城厢曾作为金堂县城800多年,直至上世纪50年代。护城河、书院、文庙、武庙……这些古代县城通常才有的建制,如今在城厢都不难寻觅遗址遗迹。数百年来,城厢走出过一众历史文化名人,仅近现代就有革命志士彭家珍,哲学家、翻译家贺麟,植物学家彭传直、何铸,著名诗人、学者流沙河等。近日,记者在相关专家学者的带领下走进城厢,领略这座逐渐隐没在历史中的“古城”风采。

  城厢武庙,近处为仪门,远处为正殿。

  城

  书院文庙武庙再现厚重历史

  与川西平原很多古镇不同,城厢曾行使金堂县城职能800余年,因此保存着书院、文庙、武庙等大型遗址遗迹。它们不仅是城厢厚重历史文化的见证,也为这里平添了传奇色彩。

  2018年12月28日下午,记者从成都驱车行驶40公里左右便到达城厢镇。家住青白江的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安勇一道前往,他一直致力于探索城厢历史文化及其保护开发。

  安勇介绍,尽管城厢镇今属青白江区,然而北宋以来直至1950年800多年间,城厢一直是金堂县县城所在地,是金堂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这意味着,城厢保留的遗址遗迹,相对不少古镇而言有着很大不同,例如在这里能看到过去的护城河。护城河周长有3公里左右,如今由于淤塞等原因,规模已不复往昔。不过东门外护城河经过整治,以条石砌筑河岸,两侧还遍植花草树木,即使在寒冷的冬日也尽显苍翠,可谓人们平日散步游玩的好去处。

  原来的城墙现已不存,不过城厢仍保留着不少县城才有的景观。从当年的东门进入,前行百米左右便能看到绣川书院,这是全省迄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县一级最高学府,2007年被认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当天,绣川书院因故并未开放,从门缝向内窥探,可以看见一座古朴的门楼,以及清代金堂县令李淇章题写的对联“博学多能养成佳士,依仁游艺勉作通儒”,横批“人文蔚起”。

  绣川书院初建于北宋嘉祐年间,1720年知县陈舜明迁建现址,屡经增建、重修后,形成“讲堂五间,东西校舍若干,后院三合”的规模。几百年来,绣川书院培养了大批人才,仅近现代就有革命志士彭家珍,哲学家、翻译家贺麟,植物学家彭传直、何铸,著名诗人、学者流沙河等在此求学,如今绣川书院大门牌匾即为流沙河所题。

  要说整个城厢镇最为“霸气”的建筑,文庙和武庙当之无愧,规模宏大的重檐歇山式建筑配以琉璃瓦面,仅从视觉上便很难不引起人们注意。文庙也称圣庙、学宫,是供奉孔子、推崇文人政教之处,城厢文庙历史上兼有庙、学两种功能,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东西庑共设123个牌位。其中,“乡贤祠”供奉本地在历史上做出贡献的人物,如宋国子博士谢湜、进士谢潜及明刑部尚书杜预、河南左参政王铨等,“名宦祠”主要供奉为本地做出贡献的历代地方官员。

  原城厢中学大门,建于上世纪30年代。

  有趣的是,城厢武庙高度为12米,超过高度为11.1米的文庙,据说这种现象在全国都很罕见。安勇介绍,城厢武庙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曾经由当地中学使用,不仅能看到朝气蓬勃的学子,还能听见他们弹古筝、练钢琴的乐声,如今这里已作为文物保护起来。记者在管理人员带领下进入,眼前首先是一片空旷的草场,其后依次是仪门和正殿,仪门外曾有一对大石狮,1978年被运往成都王建墓(今永陵博物馆)大门前。仪门和两庑主体为黑色,正殿内中塑关公像,左右分别为关羽之子关平和《三国演义》人物周仓,威风凛凛,尽显武庙“规模宏敞,阶陛崇严”的风采。

  街

  祠堂会馆园林见证移民入川

  清代以来移民四川的风潮,为城厢带来了五湖四海的外来人口,也丰富了这里以建筑等为代表的多元文化。这些历经数百年的祠堂、会馆、园林,留下了众多“人杰地灵”的历史见证。

  记者来到西街口,只见笔直的街道向外延伸,街面宽七八米,新铺着干净平整的青石板,两旁瓦房、铺面鳞次栉比,随处可见茶馆、饭馆、商店、民居和各类文化景观。记者在一户人家门外,发现墙体中间嵌着一通不到一米高的小石碑,上方刻有狮首浮雕,气势威严,下方刻着“泰山石敢当”几个大字。“泰山石敢当”是中国旧时宅院外或街衢巷口建筑的小石碑,常立于丁字路口或被视为“凶位”的墙上,体现过去人们“保平安,驱妖邪”的诉求。

  西街上的“泰山石敢当”。

  距离西街口不远,右边有一座灰色调的高大建筑,这是清代金堂县县衙遗址。民国时期,这里曾是金堂县政府所在地,上方至今保存着“金堂县县政府”几个大字。上世纪60年代以来,县衙主体建筑因各种原因逐步消失,现存大门、告示栏、护衙墙基本完好。

  西街中部,两面高大的封火墙“左拥右抱”,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陈氏宗祠”坐落其间。陈氏宗祠建于1741年,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1200平方米,是城厢镇保存最为完好的家族祠堂。大门封火墙泥塑考究,上有蝙蝠、麒麟、云彩等图案。走进祠堂内部,门梁上可见精美的人物、花草、动物等鎏金雕花,门窗上也有栩栩如生的鱼、牡丹、蝙蝠等寓意吉祥富贵的纹样。陈氏是金堂大姓,城厢曾有“陈半县”之说,从其祠堂可见曾经的风采。

  陈氏家族来自福建漳州,是清代以来,外来移民落户四川的一个缩影。据统计,城厢历史上曾设有福建会馆“天后宫”、湖广会馆“三楚宫”、广东会馆“南华宫”、陕西会馆“关圣宫”、江西会馆“万寿宫”等,极盛时期共有38座祠堂。如今,除陈氏宗祠外,尚存廖家祠堂、曾家祠堂等数十处祠堂,以及若干公馆、花园等庭院式建筑。与西街交汇的槐树街就有一处“米家花园”。米家花园始建于1692年,现存门厅、北厢房和过厅,对研究清代园林式建筑有重要意义。

  城厢过去有句老话:槐树街的院子——何范余(谐音“何犯于”),即“哪里犯得着呢”之意。从这条小街的大户人家,走出了清代湖北按察使何元普、著名诗人和学者流沙河(原名余勋坦)、成都大学前校长何寿等,新都宝光寺著名对联“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就出自何元普手笔。

  园

  珍贵手书匾额承载革命传奇

  城厢并不只有慵懒的老时光,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这里也曾见证、记录着不少志士仁人的奋斗乃至牺牲,留下了孙中山、章炳麟、于右任等革命家、政治家的墨宝。

  如果询问城厢居民周末或节假日休闲娱乐的场所,“家珍公园”可能是不少人共同的答案。

  位于邓公楼一侧的“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家珍公园的创建可以追溯至15世纪中期,当时川西著名丛林明教寺僧人凿“金刚池”,供来寺香客游览休憩。上世纪20年代,国民革命军28军旅长杨秀春将其从明教寺划出,作为金堂县城公园并定名“金刚公园”。后来,因园内建有彭大将军专祠和纪念碑,金刚公园最终改称“家珍公园”。

  “彭大将军”何许人也?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彭家珍。走进位于古金刚池畔的彭大将军专祠,迎面便是一尊巨大的彭家珍汉白玉像,以及孙中山手书“我老彭收功弹丸”金字匾额。专祠内外,还有章炳麟“独行奇材”、于右任“彭大将军”等十多块匾额。

  彭家珍究竟有何丰功伟绩,能让这么多近代重要历史人物题字颂扬?原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清王朝以良弼为首的顽固派不甘失败,组织“宗社党”拼力反抗。为了扫清革命阻碍,时任京、津同盟会军事部长彭家珍决定前往刺杀良弼,行前还写下绝命书:“共和成,虽死亦荣。共和不成,虽生亦辱。与其生受辱,不如死得荣。”1912年1月26日晚,彭家珍在北京只身深入虎穴,用土制炸弹将良弼炸死,自己则英勇捐躯,年仅23岁。

  暗杀行动十多天后,末代皇帝溥仪被迫下诏退位,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从此终结。孙中山称赞彭家珍:“诛除大憝以收统一速效之功”,题词“我老彭收功弹丸”,追赠彭家珍为陆军大将军并下令修建专祠。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签发给彭家珍家属《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表彰彭家珍“丰功伟绩,永垂不朽”。

  1986年,一座高约3米的彭家珍雕像,在家珍公园北门古金刚池畔落成。这座大理石雕像由雕塑家温昌绪设计,按照彭家珍生前戎装照创作。距离彭家珍雕像不远,还有一座1917年修建的西式小楼。它原是民国时期的“民众教育馆”,上世纪30年代川军将领邓锡侯曾在此指挥部署,抗战爆发后还在此召开过军事会议,随后便率军出川抗日。为表纪念,时任金堂县长严光熙后来率众绅士,在此楼西侧建“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一座,并将此楼命名为“邓公楼”。如今,这里成为当地人社交休闲的茶馆。(记者余如波文/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