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截至2018年12月30日 成都收获249个空气质量优良天

2019-01-03 04:30:2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2018年12月31日,尽管已是元旦假期,市民何丽还是如往常一样,清早第一件事,便是点开成都环保APP,查看空气质量AQI指数。屏幕上显示,截至上午10时,AQI指数72,为良。

  “还不错。”她松了一口气,内心油然而生一分小骄傲。作为上班族的她,早已放弃驾车,改乘地铁上下班了,“坚持绿色出行,我也算为争取一点优良天作了一分贡献了吧。”

  来自市环保局的数据显示,从2018年1月1日到2018年12月7日,成都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35天,不仅追平2017年全年优良天数,更提前24天完成省政府下达成都市的235个优良天目标任务。而这之后,成都“抠”优良天的步伐并没有放缓,到2018年12月30日,这一数字增加了14天。也就是说,2018年,我们已经收获了超过全年三分之二天数的空气质量优良天。

  数据所反映的,不仅是抬头可见的成效,更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成果。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推进“三治一增”,成都市通过铁腕治霾、大气污染防治“650”工程,从压减燃煤、治污减排、控车减油、清洁降尘、科技治霾、综合执法等方面,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为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描绘出蓝天白云的背景。另一方面,市民们也积极参与其中,从小我做起,绿色出行、低碳生活,为一个又一个“成都蓝”付出水滴石穿的力量。

  蓝天变多 雪山成“常客”

  成都“一微克一微克”搏出全年三分之二天数的空气质量优良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峨峨雪色涉苍龙,直上汶江锦万里”……斗转星移,千余年前文人墨客眼里的成都,现已是今人朋友圈里的惯常风景。蓝天变多,雪山从“稀客”变“常客”,在这座城市不断向好的生态环境质量中,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幸福。

  “2016年拍到雪山20多次,2017年拍到了30多次,2018年拍到了50多次。”成都市艺术摄影家协会会员田相和是一名在城市拍摄雪山的摄影爱好者,这些年,他用相机见证了城市环境质量的变化,“不得不说,这离不开成都市委市政府所做的大量的防治大气污染的工作。”

  的确,近年来,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上,成都市深入实施“铁腕治霾” 和大气污染防治“650”工程,全面打响了蓝天保卫战。

  在压减燃煤方面,成都市实行重点行业企业错峰生产,基本完成燃煤锅炉淘汰,餐饮门店清洁能源改造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广案例。控车减油方面,成都市对7.8万余辆柴油货车及工程车辆进行了路检、场检,并在全国首创工程车辆(非道路移动机械)标志管理,划定高排放工程车辆禁止使用区;全市新建电动汽车充电桩1805个,新投入运营新能源公交车1456辆。

  治污减排方面,成都市对水泥、平板玻璃、火电厂等重点行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查处30家抽检不合格的加油站,完成49户造纸、印务、建材等落后产能淘汰。

  清洁降尘方面,成都市对1779个符合条件建设工程项目安装扬尘在线监控设施,关停、拆除无资质(含临时站点)混凝土搅拌站128个,城市建成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0.92%。

  综合执法方面,截至2018年11月底,成都市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270件,查处违规工地1202个(次),违规运渣车4.32万余台(次),机动车尾气排放不达标汽车244辆。

  科技治霾方面,成都市召开了“2018年成都科技治霾峰会”和3次科技治霾现场会,建立完善大气污染防治大数据应用决策管理系统,并持续推进军民融合“多尺度喷淋喷雾除霾技术”“天地一体”生态监测网络等科技治霾技术应用。

  “一天一天”地搏,“一微克一微克”地控制,才有了2018年全年三分之二天数的优良天。而为了不断改善环境质量,下一步,成都市还将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继续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强化污染治理,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基本消除重污染天,努力让我们的天更蓝、空气更清新。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环保是需要全民参与的大事

  “大厦不倾,匪一瓦之积,黎庶之安,乃众贤之力。”美好的生态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在日前召开的大气污染防治面对面座谈会上,市民代表、成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袁昕便感叹,为了治理大气,成都付出了很多心血。“成都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精细管理,让我备受鼓舞,并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环保是需要全民参与的大事。”

  “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力度,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5%以上;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禁止向河道、沟渠抛弃秸秆,确保‘不见烟雾,不见火光,不见黑斑’”。这是成都市对露天焚烧秸秆的态度。为了减少这一污染,成都市光明社区志愿者服务站组织相关人员到辖区多次开展秸秆禁烧宣传活动。他们在辖区主要种植区域、路口等醒目位置处设置“争当禁烧模范 争做文明公民”“谁用秸秆谁受益 谁烧秸秆谁受罚”“秸秆只要利用好 增加收入又环保”等主题宣传牌,并在醒目位置悬挂禁烧宣传横幅,并向种植户讲解秸秆禁烧的相关知识,引导居民自觉争当禁烧模范,争做文明公民,为建设生态、美丽、绿色、和谐社区尽一分自己的力量。

  “我的愿望就是一家人身体健康,和和美美。”青龙场致力路街头公园的小凉亭里,李阿姨一边笑着,一边在文明祭祀的黄丝带上写上自己的愿望。随后,她将丝带系在了一旁的栏杆上,而栏杆上,除了随风飘舞的丝带,还悬挂了许多树叶形的心愿小卡片。这是成都市“七月半”文明祭祀的一个场景。在成华区青龙街道,居民可以到点位免费领取黄丝带和小卡片,写上自己的愿望和对亲人的思念,挂在纪念点处。“丝带具有哀悼、思念、祈福的含义,用系挂丝带的方式,‘树’说内心的思念,为已故亲人祈祷,既有悼念意义,又文明、低碳、环保。”对于这样的方式,市民既理解也接受,更愿意践行。

  而像何丽一样,选择绿色出行的人,更是越来越多。“每天地铁7号线转1号线到天府五街上班,不用担心堵车,还省了时间和油费。”家住九里堤的程序员小陈说,自从听说机动车尾气是产生PM2.5的主要因素之一后,他便决定能不开车就不开车,“现在那么多条地铁线都开了,到天府新区、双流、新都都可以坐地铁,多方便呀。所以绿色出行,少开车了呗。”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每个人都付出一点小小的努力,汇集起来,便能形成大大的能量。

  这其中,需要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细化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扎实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要企业严格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强化创新发展,实现清洁生产、绿色低碳发展;更希望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投身创建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等全民绿色行动,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少一些旁观,多一些参与。这样的意识在越来越多的市民中间达成了共识:“一微克一微克抠出蓝天,我们也不能落后。”(记者 缪梦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