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四川在8个县(市、区)开展的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进入收官阶段

2018-12-28 05:04:3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试点点位

  新津县、攀枝花市西区、合江县、什邡市、盐亭县、青川县、万源市、西昌 市 等 8 个 县(市、区)被纳入试点范围

  试点领域

  围绕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保障性住房、农村危房改造、救灾、扶贫、市政服务、公共资源交易、义务教育9个领域开展试点

  试点任务

  涉及哪些事项须公开、每个事项的公开标准怎么定、公开工作的流程怎么设置、公开平台如何拓展四方面任务

  试点方式

  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实现信息公开由“政府配菜”向“群众点菜”的转变

  12月25日,在成都市新津县政务服务大厅,工作人员利用新津县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专栏为群众宣传政务信息。记者李向雨摄

  “太方便了,集体资金怎么用、用多少,手机上都看得到。”12月20日,成都市新津县花桥镇马王村村民王俊将身份证号码作为账号,登录该村集体“三资”网络平台,他所在村组资金收入和支出明细以及原始凭证等信息立刻映入眼帘。和王俊一样,村民都能通过手机上网,实现对该村“三资”情况的了解和监督。

  这是“互联网+政务公开”产生的效能。当前,经过1年多试点,四川省在8个县(市、区)开展的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进入收官阶段。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的群众满意度测评结果显示,群众对目前全省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的满意度较高,特别是对试点工作所带来的改进优化和成效表示高度认可。

  四川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有何特色,群众得到什么实惠?近日,记者深入部分试点地区一探究竟。

  1为啥试点?

  不让群众办事“跑断腿、磨破嘴”,政务公开标准有待细化、力度必须加大

  “跑断腿、磨破嘴”。有群众抱怨到基层政府部门办事,容易多跑路。

  多跑路,个中原因很多。其中,基层政务公开的随意性、不规范等原因难辞其咎。“比如,你去基层派出所转户口,要求提供身份证复印件。这份复印件要求复印单面,还是双面?不清楚就会‘害’你多跑路。”12月21日,省政府信息公开办负责人对记者说。

  近年来,多个社科研究机构从受众角度出发,对政务公开工作开展第三方评估,指出政务公开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政务公开标准有待细化、政策公开还须加大力度等。这些问题往往是造成群众到基层政府办事“跑断腿”“磨破嘴”的重要原因。

  政务公开工作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怎么破?国务院办公厅在政务公开工作顶层设计中认为:必须用标准化来限制自由裁量权,用标准化规范化来打通政务公开“最后一公里”。

  去年,国务院办公厅选取15个省(区、市)的100个县(市、区)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四川省新津县、攀枝花市西区、合江县、什邡市、盐亭县、青川县、万源市、西昌市等8个县(市、区)被纳入试点范围。“围绕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保障性住房、农村危房改造、救灾、扶贫、市政服务、公共资源交易、义务教育9个领域开展试点。”省政府信息公开办负责人说。

  为有章可循,四川省出台《四川省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试点地区要重点探索哪些事项须公开、每个事项的公开标准怎么定、公开工作的流程怎么设置、公开平台如何拓展等四个方面任务。

  “我省《实施方案》,既严格遵照国家要求的原则和程序,又具有四川特色。比如国务院办公厅制定的《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方案》明确要求梳理政务公开事项,四川省根据自身特点,在省级层面先行梳理出公开事项范围指引,这为我们试点县(市、区)在操作中提供了遵循。”参与试点工作的德阳什邡市政府办熊兴勇对此体会深刻。

  “《实施方案》还鼓励各试点县(市、区)大胆探索,改革创新。”成都市新津县行政审批局局长杨敏说。

  2 公开什么?

  将答卷交给群众来确定,避免“公开的信息公众不需要,公众需要的信息不公开”

  “公开的信息公众不需要,公众需要的信息不公开”,这是一些基层政府政务公开中存在的怪现象。“究竟哪些内容该公开,我们的认识还有一些模糊。”一位参与试点工作的基层干部坦言。

  对此,《实施方案》强调“应公开、尽公开”要求。瞄准这一要求,如何展开探索?究竟哪些事项是群众急需公开的?这成为试点地区亟待探索明确的首要内容。

  在广元市青川县,“公开什么”的答卷被交给群众来确定。

  今年,青川县政务公开试点办干部赵维等人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带上政务公开事项征求意见表,到各个村咨询群众意见。这份意见表上,罗列出该县将要公开的义务教育等9大领域事项。

  “我们每到一个村,村民都会围拢过来提建议,很多建议都非常有价值。”赵维回忆,比如在青溪镇阴平村,退休返乡教师张全民用手指着意见表上《义务教育公开规范》一栏建议:“添加‘把线下公开渠道延伸到村级公开’。”在木鱼镇,一些群众提出“把浙江支持青川的长效帮扶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公开”。每一条意见和建议,赵维他们都认真记录下来。

  最终,青川向全县268个村(社区)发放6000余份政务公开事项征求意见表,采纳意见97条,摸清了群众需求。在此基础上,梳理出县级公开事项501项、乡级119项、村级96项。

  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行动起来的不仅是青川县,各地在试点中采取网上调查、进村入户、发放问卷等多种形式,实现信息公开由“政府配菜”向“群众点菜”的转变。

  在全省层面,四川省在各试点探索基础上,依据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以及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结合实际制定出县、乡、村三级差异化的公开目录。“‘三级目录’在解决‘公开什么’的问题上,形成了可操作的‘公开指南’,实现公开内容清单化管理。”省政府信息公开办负责人解读。

  经统计,与试点前相比,8个试点县(市、区)在9个公开领域的公开事项数平均增长120.78%,应急避难场所详细地址、发展生态旅游项目贷款贴息等过去比较“冷门”但一些群众又有需求的政务信息得到公开。

  对此,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史江认为,政务事项公开的标准化涉及部门自身行政职能的精简与工作方式的调整,通过梳理政务公开、公共服务事项,有助于进一步对审批服务事项分类,清理烦扰企业和群众的“奇葩”证明。

  3 怎么公开?

  编制统一的政务公开标准体系,让基层政务公开可以照单“抓药”

  今年初春的一个上午,春寒料峭,但在新津县行政审批局一间会议室内却热气腾腾,会议议题是9大领域公开的具体标准。

  “政务公开中,‘责任科室’究竟该不该告知群众?省上没有明确规定,如果公开会不会成为群众越级上访的标靶?我倾向不公开。”一位与会干部有点担心。

  而另外一位参会人员抛出自己观点:“应该公开,有权必有责,有责就需要在阳光下‘晾晒’。”

  ……这样的讨论,在过去的一年试点时间里,常常在新津县和四川省其他试点地区上演。诸如此类公开事项的主体、时限、方式等要素如何明确,政务公开工作的流程怎么设置?尽管在国家顶层设计中有原则性规定,但具体落实到县(市、区),还是需要一个结合自身特色的政务公开标准体系来规范,而梳理建立这个标准体系正是8个试点地区展开探索的又一重点领域。

  最终,经过多次讨论调研,新津县政府制订完善具有该县特色的《新津县政务公开标准体系》,“内容包括组织机构建设、公开载体建设、公开机制建设等9大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推动试点工作扎实有序开展。”杨敏说。

  12月20日,记者在新津县见到一份“征收集体土地征地补偿”公开事项的表格。表格上,事项类别、名称、内容、依据、主体、责任科室、公开时限、公开对象、公开渠道、公开属性、公开方式、咨询及监督举报电话等13个具体标准应有尽有。而该县公开事项目录中的事项均按照统一标准设置。

  而在万源、盐亭、什邡等许多试点地区,还引入第三方参与公开标准、公开流程等设置,多地特聘技术服务机构、标准化专家组成项目研究团队,为标准化建设提供科学指导,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公开标准体系制定工作格局。

  经过各地摸索,四川省在8个试点单位探索基础上,编制形成基于政务公开全链条管理的政务公开标准体系,包括政务公开管理运行标准体系和专门领域政务公开标准体系。

  “具有四川特色的政务公开标准体系,让基层政务公开工作可以照单‘抓药’、按图索骥,实现了政务公开标准的可量化、政务公开工作成效的可比性,实现‘一把尺子量到底’,确保政务公开的效率大大提高。”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陈光说。

  4 在哪公开?

  拓宽公开渠道,提高政府信息的“到达率”与“知晓率”

  “我不识字,过去了解政策要靠村民读给我听。”谈到试点前后变化,盐亭县麻秧街道天水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大爷感触很深。针对27名贫困户大多不识字的实情,该村在县上支持下,将扶贫政策、办事指南制作成视频和音频,通过村广播等播放,“太好了,现在走路都能听政策了。”张大爷感叹。

  结合实际,按群众需求公布政务信息,盐亭县只是一个缩影。各地在试点中发现,要提高政府信息的“到达率”与“知晓率”,政府必须拓宽公开渠道。

  如何拓宽公开渠道?试点以来,8个县(市、区)基本形成“互联网+”创新引领,传统方式相随而行,各具特色的公开工作模式。既有政府网站、“三微一端”、电视平台等智能化数字化供给体系,又有公开栏、村村响、明白卡等接地气的信息公开渠道——

  凉山州西昌市通过搭建双语政务公开机制,极大提升了彝族同胞对党和政府信息的知晓度。

  合江县农村危房改造农户外墙上挂着一块带有二维码的公示牌。二维码中“藏”着享受改造补助用户的基础信息,谁有疑问都可以扫一扫,既警醒干部不越“雷池”,又利于群众随时监督。

  ……各试点地的探索并没有就此止步于信息“公开”这一个环节,而是积极将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相结合起来。

  “基层政务公开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办事服务过程的公开上。”采访中,盐亭县信息公开办主任胥春燕对记者说。

  在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当下,“互联网+政务”已成“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必然趋势。试点地区纷纷推行办事“仅跑一次”的服务模式。在网上公开申请材料、受理标准、办理流程、收费标准等,实现办事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仅跑一次”,推进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标准化有机融合。

  阳光公开传递着正能量。据统计,试点1年来,8个试点单位9个政务领域的信访量、投诉率大幅下降;在矛盾最为集中的集体土地征收补偿领域,依申请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数量显著低于非试点地区;保障性住房领域原有“退出难”的问题得到有效化解。事实证明,加大基层政务公开力度,不仅能倒逼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的提高,更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催化剂”。(记者 陈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