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四川“动脉”如何打通?听听三位交通人的讲述

2018-12-28 05:03:00 信息来源:新华网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这个12月,四川交通领域大事件不断:11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万人次,成为我国内地第四个迈上5000万台阶的机场;28日,成都至雅安铁路将建成通车,动车开进“川西咽喉”;12月底,雅康高速全线、汶马高速100公里+将建成通车,进藏高速公路开进甘孜、阿坝首府;同样是12月,嘉陵江川境段将完成提升整治,534公里Ⅳ级航道全面达标……

  大交通、大发展。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节点回望,也正是因交通的大发展,一条条空中的“天路”、一道道地面的大动脉,汇聚成四川经济发展的强劲动脉。

  雅西高速石棉栗子坪“双螺旋”。 黄刚摄 资料图片

  挑战“蜀道难”的建设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从“0”增长到6820公里

  “终于要通了。”听闻雅康高速即将通车的喜讯,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余明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他回想起一件“小事”:2012年,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现场勘测过程中,为了掌握现场地形地质条件,他和同事在没有路的情况下顺着泥石流溪沟,冒着危岩落石,艰难涉水爬石,深入现场勘测,为设计提供翔实的基础材料。

  作为设计院一位亲历了四川公路、高速公路建设过程的“老人”,现场勘测虽然辛苦,但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当时的技术、条件已经好了很多。不过在雅康高速上,大家却感受到了不一般的难:崇山峻岭、深切河谷,山实在太高了,爬一天只能勘测一个点位,有的地方无路可走,人也压根爬不上去。

  设计如此之难,建设难度可想而知。事实上,雅康高速的建设,被业内誉为攀登公路建设界的“珠峰”。而这座“珠峰”,即将被攀越。在余明看来,这代表着“四川的山区高速公路修建水平,再达新高度”。

  1995年,四川第一条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建成通车。余明是设计者之一。当时,四川还没有高等级公路,完全从零开始,请来“洋教授”做高速公路系统设计新技术的培训,引进欧美业主、监理、承包人……一切都是洋为中用。

  短短23年,四川公路建设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从“0”到2017年底的6820公里,位居全国第二,今年还将突破7000公里;高速公路网从平原向丘陵以及深山地区、民族地区延伸。

  在路网不断织密的背后,是四川公路修建技术的不断提升,这是在对“蜀道难”的持续挑战中,建设者的不断累积。余明说,目前四川的山区高速公路技术全国领先,并被其他兄弟省市“学习”用以解决难题。

  1996年8月20日,香港港龙航空公司开通成都至香港的定期往返航班。资料图片

  中欧班列(成都)首发司机:铁路线网的丰富释放了物流空间

  12月28日,成雅铁路即将开通,参与了成雅铁路联调联试的仲俊斓却无法亲临现场。“我在成贵铁路上进行联调联试,欢迎来玩!”他笑呵呵地说。

  仲俊斓是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机务段司机,2013年,作为中欧班列(成都)的首发司机,仲俊斓成了“名人”,接受过无数记者的采访,也为大众所熟知。但很多人不知道,他其实是“铁三代”。

  在仲俊斓儿时的记忆里,每个周末,他都要随着父母回到宝成铁路马角坝站——位于绵阳市江油附近,因铁路职工聚集而形成的一个繁华小镇——看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后来,仲俊斓长大了,马角坝也不复昔日繁华。“和谐号机车上了宝成铁路,一次性跑得远、跑得久,不用再到马角坝‘刹一脚’做维修、补给。”他说,马角坝的凋零,反衬出铁路的现代化。

  因为技术好,仲俊斓被选去开中欧班列(成都)。几年过去了,仲俊斓越来越忙。“以前每周一两趟,现在每天就有三趟。”他说,以前基本都是往外拉,现在出去、回来的班列“差不多持平”;而且集装箱上装的货物品种也越来越丰富,比如巧克力、红酒、牛肉、木材等等。

  这些变化,正在渐渐地影响着大家的生活,也包括他自己。以前有同事出国,必定大包小包帮大家“代购”一堆东西回来。现在,在成都,很多物品都可以轻松地买到,而且价格还不贵。每当想到这些物品是自己和同事驾驶着班列带回来的,他就无比满足。

  “这几年,四川修了很多铁路,高铁、动车越来越多。”在仲俊斓看来,铁路线网的丰富将为更多的普速铁路释放空间,势必有更多的货物通过铁路进行运输。“我觉得,自己开的不只是一趟班列,而是一个物流的大平台。”

  2017年12月,西成高铁动车奔驰在嘉陵江特大桥上。王正伟摄 资料图片

  双流国际机场的老民航人:旅客吞吐量和航线一起高速增长

  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过5000万人次,王光和同事提前几天就开始了刷屏模式:他们转载着公司的官微,一遍遍点击特别“燃”的视频,分享包含着自己激情和青春的幸福时刻。

  2007年进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王光,已经是一名老民航人了。这些年,他待得最久的岗位,就是在指挥室对航班起降进行调度。“10年前,除夕夜,成都机场一天也就300来个航班,下午6点后就可以放松了。”他说,现在,成都机场每天900多个航班,从早上7点到凌晨1点都是高峰时段。

  近年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年均旅客吞吐量以接近10%的速度在递增,平均每三年迈上一个“千万级”台阶:2004年突破1000万人次,2009年突破2000万人次,2012年突破3000万人次,2015年突破4000万人次,今年一举突破了5000万人次。

  与旅客吞吐量增长一样高速增长的,还有航线。2017年5月,成都机场的国际(地区)航线达到100条。目前,成都机场的国际(地区)航线已经增至112条,速度非常罕见。

  这些年,成都机场新开重点洲际直飞航线,补缺亚洲境内航线,已新开成都至洛杉矶、亚的斯亚贝巴、奥克兰、纽约、开罗、圣彼得堡、苏黎世、芝加哥、哥本哈根等地的洲际远程航线以及至兰卡威、伊尔库兹克、万象等地的亚洲短程航线,初步形成通达性强、辐射面广的航线网络布局,国际(地区)航线数量在中西部地区位居第一。伊斯坦布尔、仰光、斯里巴加湾、芭提雅等航点,又被列入了成都机场2019年内的开航目标。

  “越来越国际化,越来越通达。”王光无限憧憬:6000万人次到来的那一天,相信不会远。(记者 王眉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