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以更加高效便捷的交通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

2018-12-28 04:58:1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2018年岁末,成都迎来密集的出行“大礼包”——

  12月26日上午,成都轨道交通“双线齐发”,联通双流和新都的地铁3号线二三期工程、连接高新西区和郫都区的蓉2号线同时开通。

  同一天,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官方消息,成都至雅安铁路将于12月28日正式开通运营。

  此前几天内,重大交通项目也密集开工。12月19日,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旅游环线新开工建设10公里道路,加上此前已开工建设道路30公里,年内将建成40公里示范段,尽快形成串联东部新城的景观通道。12月27日,全省交通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动员活动上宣布,成都至南充高速公路扩容工程正式开工,成南高速将从6车道扩宽至8车道。

  对内,轨道交通线网日益加密,辐射范围更加广阔;对外,更多区域融入国家高铁路网,城际交通承载力进一步加强。致力于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成都,正加速提升综合交通优势,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

  对内:优化城市功能格局

  高效便捷的交通是撬动城市格局调整、重塑产业经济地理的重要杠杆。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旅游环线的建成,将形成对外交通与内部交通的缓冲带,实现旅游景区与资源串联,带动旅游功能整合提升。而随着此次地铁3号线二、三期和蓉2号线的开通,成都轨道交通网络的总里程将达到239公里,并正式迎来轨道交通的多制式发展时代。

  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了疏解交通拥堵,还将极大带动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联通和流动,现代特大都市更将其作为疏解主城区人口、优化城市格局、重构城市功能、促进城市区域间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

  二、三期开通后,3号线真正实现了“南北贯通”,成为成都南北走向的又一条交通动脉,将极大缩短双流、新都两地核心区域与主城区的时空距离。新都与双流,一个地处“蓉欧+”战略腹地,是成都正在统筹谋划建设的国际铁路港“大港区”的重要部分;一个则是享有“天府第一门户”之称的国际航空枢纽,是成都通达全球的窗口。两大对外开放“门户”通过一条轨道交通轴线联通,将更好地构建起支撑城市空间扩展的骨架,打通对外开放的通道。而蓉2号线串起了电子科大清水河校区、华为、富士康、菁蓉小镇等高新西区和郫都区内最重要的双创资源,不仅将支撑郊区新城的快速发展,也将成为公园城市一道的独特风景线。

  对外:加速融入全国高铁网络

  高铁带来的不仅是时空距离的拉近、交通出行边界的拓展,更将对沿线城市的经济社会交流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将于12月28日开通的成雅铁路全长140km,从成都西站出发经温江、崇州、大邑、邛崃、蒲江一直延绵至雅安,将打通成都与雅安间的1小时交通圈。加之此前的成绵乐城际铁路、成渝高铁,成都平原经济区轨道交通一体化将逐步实现,继而将加快成德、成资、成雅、成绵等城市间的同城化进程,提升“环成都经济圈”的城市能级。

  成雅铁路的开通,标志着崇州、大邑、邛崃、蒲江等进入动车时代,正式融入全国铁路网,对推动沿线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地处“川西咽喉”地带、川藏铁路起点的雅安。借助成雅铁路,成都不仅可以作为“主干”城市向西辐射带动雅安、甘孜,在川西旅游、文化、原材等方面整合资源展开区域合作,还可以抢抓国家川藏铁路建设重大机遇,将蒲江等区县打造为区域物流枢纽,辐射川西南和广袤藏区。

  此外,随着成雅铁路和地铁3号线二期的开通,成都还将迎来两个集城市轨道交通和城际铁路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其中,地铁4号线以及在建的9号线通达的成都西站,是成雅铁路的起点,也将随着成雅铁路的开通首次启用。西站投用后,成都将形成以火车东站和北站为主、火车西站和南站为辅的格局。而双流西站在成绵乐城际铁路外,又有了地铁3号线二期的“重磅加持”,将变身成为综合交通枢纽站,其周边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无论是成都西站还是双流西站,在成都正在全力推广的TOD模式下,通过合理的站城一体化设计,轨道交通和高铁带来的人流将有潜力被转化为可观的商贸流,形成具备多元化功能的热点区域。

  值得关注的是,越来越多轨道交通、城际快铁、高铁的开通给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和统筹协调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地铁三号线二三期开通后,地铁线网客流量预计将达到410万,高峰期本来就非常拥挤的火车南站、省体育馆、春熙路等站点如何应对更大的人流量?蓉2号线作为新型地面交通方式,如何尽量减小对路面交通的影响及应对潜在干扰保证运营安全?如何更好地做好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最后一公里”接驳?包括如何推动TOD项目、构建现代化的消费新场景,实现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可持续发展,都是值得相关部门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在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的道路上,有了轨道交通网这着“先手棋”,若能在高铁建设上“弯道超车”,成都未来定会更加美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