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人民日报》点赞万源“品牌馆”:小小驿站 脱贫支点

2018-12-21 04:22:1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12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小小驿站 脱贫支点》的文章,点赞四川万源整合农旅产业,建立乡村驿站,做强农旅产品,助力群众脱贫。

  《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9日第14版截图。

  以下为报道全文:

  四川省万源市的一些乡村,搭建起了整合农旅产业、做强农旅产品的乡村驿站,助力脱贫:将农户生产的零散农产品、工艺品集中到驿站,方便游客和商家购买;借助驿站,促成农家乐联盟,集采摘、观光、民俗体验等为一体,做强旅游,实现增收;通过驿站,老乡们同台竞技,取长补短,让农产品卖得更俏,带动脱贫致富。小小驿站,就像村里的“品牌馆”,成为撬动脱贫的支点。

  “这鸡蛋看着挺特别呀!”“这是我们特有的品种,氨基酸含量高,还有权威的地理标志认证,给您看下介绍册。”“这样啊,那来20个尝尝!”

  作为一名乡村旅游爱好者,李月每到一个陌生的村镇,都会买些当地特色农产。然而,许多乡村并没有集中的售货点,购物成了难题。近日,她来到四川万源市白沙镇青龙嘴村,村里的乡村驿站让她不禁驻足:特色土鸡蛋展销、乡村旅游路线推荐……

  “这里就像村里的‘品牌馆’,既能购物歇脚,又能观光体验。”李月觉得,有条件的村镇都可以借这种形式展现自身特色。在万源,这类带有集聚产业、发展旅游功能的乡村驿站正在逐渐兴起。

  昔日零星卖货

  如今集中展销

  走进青龙嘴村,只见青砖碧瓦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山泉在这里汇聚入河。

  “这附近是市里经济繁华的城乡接合部,游客一向很多。”青龙嘴村支部书记周天东介绍,村子所在的白沙镇是集建材和农副产品加工、商贸流通等为一体的中心城镇,而在新村建设中,该村实行依山就势、做到建设用地“保山保水”,形成了独特的生态优势,每年吸引不少游客到此观光。

  “生态村”名声远播,幸福的烦恼也随之而来:村里有土鸡等专业合作社10个,农产品品种繁多,如何将日渐增多的游客量转化为实际购买力?

  “以前游客看到村民在院坝里晒什么,他们才买点什么。”周天东表示,零散、随机的购买,并不能形成规模优势。前年乡村驿站建好后,鼓励村民们以集中展销的方式抱团取暖,村民们的“存货”很快有了出路。

  “刚晒好的10多斤天麻交给驿站,过了两天的时间,就打电话说卖完了,问我还有没有。”青龙嘴村村民李寿乔说,以前游客来村里,大多是空手离开,如今有的游客离开时把汽车后备箱塞得满满的。

  核桃、皮桔、木耳等生态绿色食品,成为游客青睐的对象。“以前的乡村游,无非是吃顿饭、转一转。想买土特产,不知道去哪儿买,总不能在村里挨家挨户地敲门问吧?”来自陕西的游客王勇表示,有了乡村驿站,不仅能通过图片集中了解附近的旅游资源,而且方便购物,让乡村游变得更有趣味。

  周清龙和老伴种植的核桃不多,又居住得偏远,客商往往不肯上门收购,老人只能背进城里卖。“乡亲们的收成凑到一起卖,三四天就卖光了?”听说周围邻里把核桃凑到一起拉到驿站,只用一个周末就能换成钱,这让周清龙喜出望外,“家里做的腊肉、竹椅,以后都能拿去卖,我们老两口也能多挣不少!”

  农家乐联了手

  又采摘又旅游

  烟霞山是万源的著名景区。邻近山脚的覃家坝村村民王正怀没想到,和其他几户村民一起,以农家乐联盟的方式办起乡村驿站会这么火。节假日时,一张桌子一餐要排上三五拨顾客,开业不到一年,王正怀纯收入便有近3万元。“靠山吃山没错,不过关键得一起干。”王正怀说。

  近年来,万源市提出打造“万水之源、养生之地”的旅游品牌,加强农旅结合,号召在不改变乡村原有村貌的基础上,对村庄进行基础设施和环境改造。覃家坝村乡村驿站成立后,根据田园穿村而过的特点,充分利用枯木、枯竹、石凳、老式农具等当地乡村生活元素,点缀农家景观,把古院落、田园景色与休闲设施相结合,统一打造乡村的对外名片。

  “种树不砍树、修房不拆房,是我们这里统一的规矩。”王正怀的农家乐,将餐桌搭在了祖屋后的斑竹园,翠竹、贝母、芍药、三角梅等盆栽随处可见,食客既能用餐,也可以购买盆栽。

  万源市旅游部门相关负责人唐天荣认为,幽静的自然环境和淳朴的民风,是当地发展乡村驿站的有利条件。通过乡村驿站,统一打造乡村文化,有助于农旅产业的融合发展,为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带去实惠。

  随着乡村驿站功能的深度开发,社会资本逐渐被引入。太平镇牛卯坪村距离万源市中心不到半小时车程,却与城区景色迥异。这里林海茫茫、峡谷幽幽,十里梯田层叠。该村的乡村驿站,有个诗意的名字——“万花源”。它集农场采摘、农业观光、森林康养及民俗体验于一体,由当地一家农业开发公司投资修建。

  玫瑰、紫薇等珍贵苗木基地320亩;油桃、枇杷等水果采摘基地300亩……各类采摘园、农产品体验坊等,让“万花源”成为当地各类农业产业形态的“品牌馆”。“‘万花源’通过雇用和加盟分红的方式,纳入了周围的农家乐和农户。”牛卯坪村第一书记李尧认为,只有尽可能扩展业态形式,乡村驿站才更能聚合乡村力量,振兴乡村,带动老乡脱贫增收。

  驿站对接电商

  购物体验更畅

  “在自己家乡做向导,比在外打工好多了。”牛卯坪村村民何小容今年返乡后,来到“万花源”驿站做旅游接待,每年能有3万多元收入。

  随着游客的增多,像何小容一样返乡的村民越来越多。目前,加盟“万花源”的乡村旅游接待户共有43户,其中贫困户约占90%。

  “去年底,驿站请了厨师来授课,我还真是学了些绝活。”村民李寿乔说,他家开的农家乐为驿站提供餐饮服务,驿站不仅为他做过厨艺培训,还安排过卫生、礼宾等方面的培训,“村里要做星级驿站,每个环节都要做好。”

  乡村驿站产销对接,农民增收效果明显。“以前卖鸡蛋,自己开网店都卖不出去。”旧院镇大伦坎村村民夏泽波说,自从将鸡蛋交给驿站托卖,销路立马好了起来,仔细观察后才发现,驿站请来的专业工作人员用泡沫箱、纸盒和冰袋为发售的鸡蛋提供“三重保护”,让顾客买得放心,订单自然多了起来。

  “就怕货比货。”茶垭乡邱家坪村村民田守科,加盟乡村驿站售卖腊肉,发现别人家的腊肉制作工艺稍微考究些,色泽更好看,每公斤就能多卖10多元。“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卖农货了。”田守科在驿站观察发现,游客对加工工艺、包装的要求都很高,农产品需要“既有质量,又有卖相”。他与几位乡邻合计好了,来年找一家食品包装公司,将他们的农产品打扮得“高大上”些,再送到驿站。

  随着农村电商在万源市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乡村驿站与村级电商服务点结合,引入了线上购物功能。“利用这里的交通优势,今后我们的驿站将辐射得更广。”青龙嘴村乡村驿站负责人表示,来自其他乡镇的乡村特产正在驿站上架,驿站将面向农产品进行源头孵化,挖掘打造农产品特色品牌,同时做好物流管理、售后保障。“现场购买、物流送达”的方式,将让游客的乡村购物体验更加顺畅。(记者 张文)

分享到: